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2022年度四年级语文教案汇聚5篇大全
2022年度四年级语文教案汇聚5篇大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阅和下载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学习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网友整理了《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教材简析课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教学目标1、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3、揣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教学重难点体会白鹅的高傲和可爱,并能有滋有味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抓傲理脉络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你们心目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课件出示丰子凯笔下的鹅图片)2、课文哪句话直接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3、个性化朗读这一句子,齐读这句话。学法指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书,倡导个性化朗读,读这一句话时,可强调读出“好一个”,也可强调读出“高傲”这个词,虽是不同的读法但都能体现出鹅的高傲。4、作者从几方面来描写这只鹅的高傲?师板书:叫声步态吃相二、挖傲品词语(学习第一部分:叫声)1、课件出示,听听狗的叫声,理解“狂吠”,听听鹅的叫声,对比狗的叫声,理解“不亚于”。学法指导充分利用课件这一优势,帮助学生从形和声去感受鹅的高傲,并能突破字词教学上的难点。2、指名读描写叫声的这段话,找出描写鹅叫声高傲的词语画下来,品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相机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3、师与生合作朗读这一段话,读出鹅高傲的气势。4、想象假如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课件出示句子:我是“鹅语”小翻译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象在说:“_________。”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象在说:“________。”学法指导让学生当“鹅语”小翻译,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加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5、从作者对鹅叫声的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6、全班齐读这段。7、正因为它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三、师小结:我们领略了白鹅“叫声”的高傲,表现在见到生人或是篱笆外面有人走路时就会引吭大叫,非常有趣。但白鹅的“步态”和“吃相”这两部分写得更有意思,请同学们自学,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设计13、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步态吃相2020年四年级语文教案汇总5篇大全相关文章:★★★★★★★★★★四年级语文教案第2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六.指导背诵。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四年级语文教案第3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二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第一课时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火烧云很美。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生:……2、课前小知识:火烧云的形成——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师:那文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火烧云》一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二、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2.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分钟,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全文梳理一下,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吗?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请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四、导学第一段:小组比赛朗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1)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3)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师: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教师指明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5)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五、小结、读文。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2.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试着把火烧云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师: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师生配合朗读下面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讨论: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三)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三、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意思: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造句:3.背诵这段。四、总结并朗读全文。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
本文标题:2022年度四年级语文教案汇聚5篇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76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