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陋室铭》教学设计【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1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精神家园”。这是1文质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通过对“陋室”不陋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引经据典,虚实相生,读来如行云流水,风卷云舒,令人感叹不已。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初一、初二阶段学习了多篇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汉语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理解、品析等学习活动中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五、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诗仙:(学生答)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还有被白居易推崇备至的诗豪刘禹锡。以前我们学过他的诗,看看老师积累的他的几首诗。(大屏幕出示《乌夜啼》《竹枝词》《秋词》)学生读诗,师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他巧妙地运用谐音,化无情为有情,在爱情诗方面的超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他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体会他对世俗庸常的感悟!(板书题目)(二)知识链接: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师介绍“铭”,学生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还有座右铭,墓志铭等。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三)预习检测指名学生认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齐读。德馨xīn鸿儒hòng案牍(dú)西蜀shǔ诸葛庐lú调素琴tiáo(四)诵读翻译1、读一读:(大屏幕出示无句读的文章)(1)请学生朗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2)出示标出节奏的课文,指名读,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2、翻译全文:(1)学生合作翻译。(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字词:(3)指名翻译课文。(五)品析课文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1)陋室的环境如何?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回答:对偶、拟人。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学生齐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居室的幽静和作者心底的恬静和适然。(3)过渡:而陋室主人和什么人交往呢?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学生再读课文,品味作者高洁的情操。(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远大的志向和伟岸的人格魅力。(六)探究文法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学生齐读课文,再次领会作者高洁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七)拓展延伸刘禹锡因自己的陋室很好地诠释了德鑫的含义,其实从古至今,像刘禹锡这样品德美好的人很多,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大屏幕出示)。1、东晋诗人陶渊明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这就是德馨!——以天下苍生为重,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2、马旭她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曾经是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退休后和丈夫节俭度日,早餐不足一元!15元买的鞋穿烂了补了又补,舍不得扔!她和丈夫一生积攒了1000万!全部捐给了家乡木兰县!——这就是德馨!——用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用毕生节俭,一世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3、白永皓西安科技大学学生。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绝境,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在床,妹妹面临着退学。正在上大学的他,面对人生巨变,没有退缩,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带着高位截瘫的妈妈重返校园,走上了背着妈妈上大学的艰辛之路。——这就是德馨!——用肩膀托起全家的责任和希望,践行为人子的孝道,用行动诠释“德馨”!4、江声发一个无臂的代课老师,13年坚守深山小区,用自己的断臂,在黑板上为同学们书写出漂亮的板书;为同学们批改作业,为山里孩子捧起了读书梦。5、宁远中学的老师们身处农村居于陋室而矢志不悔,她(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宁远的教育事业,用心浇灌着这一片园林,桃李芳菲!——这就是德馨!——耐得住三尺讲台上的人生寂寞,用黑板的三分之一撑起山村无数孩子的梦想!教师寄语:同学们,在前行的道路上,让我们用“行雅德馨”铸造人生辉煌吧!(八)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附:板书设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景少环境幽静安贫乐道人少交往鸿儒高洁脱俗陈设少情趣高雅托物言志八、教学反思: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铭”的文体形式,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1、本节课将“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文章的美和作者的感情,在读中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课文时,我设计的问题也由浅入深,先由课文表面的问题进入,在朗读中逐步让学生建立起自信,然后再深入探讨,通过朗读体悟作者情感、志向,最后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下来,同学们学得轻松,朗读背诵很快,达到了预期目标。2、“接地气”的升华环节我一直认为学习文本就需要联系学生实际,这个实际就是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氛围,那么,这样1美文如何从文章过渡到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而不是形而上的干瘪?我用实例感动他们,从古到今,从老到少,有耄耋的夫妇,也有无臂的代课老师,有偏远山村的,也有近在咫尺的,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背景中,在铿锵有力的文字导引下,他们从远而近,走来,走来……一个个感人肺腑,一件件荡气回肠!孩子们认识了他们,接纳了他们,拥抱着他们。这样的熏陶,如一场春风深深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们不仅认识了刘禹锡,更走进了他的心里,走进了许许多多的“刘禹锡”的心灵,感受到高尚的、伟大的人生境界,为他们的人生起到了定向和激励作用。“接地气”的环节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情感的升华!
本文标题:《陋室铭》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79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