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例
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例图书课以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认识小数、阅读和写作、比较数字为基础。以下是网友Wie准备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书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认识了小数并会读写、比较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下面是小编Wie大家准备一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设计制作封面,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2、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封面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3、在课堂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与爱好。重难点:学习如何设计、制作一本书的封面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封面设计范图、封面设计作品、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读书,接触过许多的书,不知你们是否有注意过书的封面?(给学生回答,教师即时引导)教师拿出学生书包里的一本书(掩住书名),请学生认一认这是同学们哪一课的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也来设计一本书,教师展示课题:我设计的一本书。二、引导学习阶段:1、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本书要注意什么方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由一位同学来记录讨论出的设计几个在素。2、教师请小组出示讨论结果。各小组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并给予肯定。3、教师出示自己的设计要素。教师对学生各小组的回答情况给予总结并板书,并为学生讨论的要素进行补充,提出教师对设计的几个要素的意见。设计要点:主题突出背景画面有趣并与主题内容相关图文并茂色彩艳丽4、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实施设计方案?教师请学生自由举手并回答自己的意见,然后总结步骤:构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装饰(拼贴)5、请同学们欣赏设计作品,教师边展示边与设计要素相结合进行引导学生的思考。三、学生课堂学习活动阶段。教师布置作业(以“小小科学家”为题设计一个封面),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四、学生作业展示。学生完成作品的到黑板前展示,教师对学生作品提出看法(来得及的学生可以带下去再修改),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并评出优秀作品。五、课后拓展:本课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一起来做一本书,书的内容自己定,文字材料及相关资料在课前小组进行准备,可以拼贴图片和文字,课前把相关的材料带好。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文相关文章:1.2.3.4.5.6.7.8.9.10.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文2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买课外书,看看在那里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利用“买书”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2.探讨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算法二:先算28+2=30再算30+2=32算法三:先算8+4=12再算20+12=32算法四:列竖式。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三、练习“试一试”。1.“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钱?”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全班交流时也会很积极地参与发言。2.“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组长统计计算方法,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四、自由练习。师:你今年多少岁?算一算再过16年你多少岁?_今年多少岁?再过8年多少岁?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再过7年多少岁?(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以学生及其父母的年龄为材料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地参与练习与讨论。五、小结。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再次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六、学生自评。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3、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的算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的算理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去书店买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中获取数学信息。(设计意图: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交流互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学习小数加法。当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信息后让学生根据题中的问题独立审题,尝试列式,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够列出算式。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接着通过组际之间的汇报交流想法,生生互动,掌握算法。最后采用师生交流的形式以“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小数加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而明晰算理。(设计意图: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能转化为熟悉的已知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竖式,并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释算理)第二个层次:学习小数减法有了前面小数加法的学习基础,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为主,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即:数学世界比童话故事贵多少元?然后尝试用竖式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尝试总结方法。(设计意图: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三、训练应用,解决问题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1、基础练习,巩固方法。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1.2元+5.7元6.8元-5.1元2、综合应用,形成能力: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一只玩具小熊4.2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5.40元,(1)买这两个玩具共花多少元?(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3、拓展应用,提升能力:每个玻璃杯13.60元,每个陶瓷杯10.20元,每个塑料杯6.10元,20元买两个杯子,可以怎样买?(设计意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的目的。)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以让学生谈收获展开本环节,达到对知识的回顾、整理
本文标题:小班关于书的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83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