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环境就是资源——***地震灾区加强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5·12***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这次地震发生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长江上游,地震对灾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县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层结构以疏松的千枚岩和片麻岩为主,地质条件非常差。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山体中上部的大量植被被破坏,从而形成荒芜的迹地;地震还导致大量企业、化工厂受损,水处理系统瘫痪,房屋倒塌,厕所、阴沟污水外泄,农村固体废物流失严重,原有地质条件改变,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环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抓环境建设将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资源。一、以民为本,充分认识地震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地震灾区环境,既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改善民生、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一)环境建设是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客观需要。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托。地震给***境内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打击;地震后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耸立的废墟,到处是垮塌的山体,到处是裸露的岩崖,给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的心理重建造成严重的视觉影响。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环境重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地震重灾区城乡环境建设的特殊意义,要求各重灾区把环境建2设与灾后恢复重建同部署、同督促、同落实,尽快恢复地震破坏的生态环境,为灾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环境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要造福于民,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享受更多成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战胜特大地震灾害后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尽快改善***境内包括生态、生活、生产、卫生在内的环境状况,既是抚慰灾区人民忧伤心灵的有效措施,又是***境内各族群众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盼。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重建环境就是为民。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就可以还山河以绿树,还江河以清水,还天空以洁净,还空气以清新环境建设;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清理不必要的震损废墟、及时拆除不必要的立而未倒地震废墟,避让地质灾害,就可以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整洁、更美好。只有把直接关乎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营造一个清洁整齐、优美的环境,才能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三)环境建设是提振灾区干部群众信心的有效途径。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重塑***地震前九环线上的明珠形象,也要重塑***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形象,更要重塑***灾后重建美好形象。加强环境建设,营造出青山绿地相连、碧水蓝天相映、鸟语花香相伴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就能增强***亲和力与凝聚力,提振各族群众加快灾后美好新家园的信心。两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给灾区带来了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重新创造了适宜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重塑灾区各族群众对新生活的信心。在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就能最大程度地展示***的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最大程度的展示***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3的向往和信心。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地震灾区环境建设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绿色化推进重建发展,走出了一条从简单恢复重建向生态科学发展之路,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环境建设,规划先行。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注重把生态修复、环境优化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全面融入“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环境优化理念,全力建设灾后环境优美新家园。强化环境规划建设,组织130余家规划设计单位、近1000位专业人员编制了118个村300多个安置点、13个乡镇重建规划和地震小区规划,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优化民居设计,加快建设一房一景、一村一色、一线一特的藏羌生态文化走廊。在规划中积极吸收先进环境重建理念,在城市建设、村庄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科学融合绿色景观、水幕景观,提升城市、乡村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效果。在规划中坚持把城镇化、新村绿化、公厕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车辆停靠、环卫人员保障等内容纳入规划建设中,推进环境建设,完善环保设施,全力建设灾后绿色、宜居新家园。(二)灾后重建,生态为重。开展灾后重建,不仅要解决老百姓眼前的吃住问题,更关键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加快生态恢复,就是一个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举措。***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展新貌”的总体要求,将地震灾后生态修复与县情、民情、林情紧密结合起来,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4态家园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系统建设,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逐步恢复损毁林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功能,让河留住水、让山留住树、让城留住人,促进灾后恢复重建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生态安居,绿色推进。***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把生态安居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绿色推进农房重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和重点集镇建设。大力开展集镇绿化工程,在集镇建设中植树造林,建绿化景观,使绿化空间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重点打造了一批人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新村镇。水磨古镇、水乡藏寨、大禹故里、花卉草坡、龙溪羌人谷、震源新村、黄家花园等一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浓郁的乡镇和村庄,新家园与优美环境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顿感、归属感、温馨感。关键性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以及一些避难场所等重要的生命线系统工程,都加大了对高新技术设备、绿色环保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综合利用,减少非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有效保障了建材质量,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提升环保、宜居水平。(四)产业新生,低碳发展。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灾后重建工作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广东82亿元的援建总投资和国家超过100亿元的灾后重建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低碳化推进***产业发展。工业方面,采取“工业外迁、腾笼换鸟、产业转型”的模式,对境内的高污染企业实行外迁,保5留通过技术改造、环保设施改造转型的新型工业。逐步形成以漩映有色金属、医药建材集中发展区,草坡、绵池农畜产品加工区,广东·***现代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中心,实现“南重北轻加广东”的工业整体布局。农业方面,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四千万”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以猕猴桃、甜樱桃、花卉、小型畜牧业为内容的“两桃一花一牧”生态农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努力把产业做大、特色做明,支柱做强,生态农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倍增效应逐步扩大。旅游方面,以“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震中***”四大低碳旅游品牌为核心,在全国“高调”低碳之际,率先打出低碳旅游品牌。坚持以“精品景观、精典村寨、精致农庄”为发展方向,以“观田园风光、赏藏羌风情、品农家风味”为目标,大力推进13个特色魅力乡镇、20个精品旅游村寨和91个幸福美丽村寨建设,倾力打造全域覆盖的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厚的旅游新村。以卧龙、三江、草坡、萝卜寨等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五)环境治理,综合推进。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破碎山河大绿化、重建项目征地拆迁大会战、民居风貌恢复重建大提速四大活动。创新环境整治模式,健全专项规划、专人管理、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资金、专项督查机制,抓规划、建设施,强管理、治容貌,求实效、保民生。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全县城乡环境整洁、有序、优美,路净、水清、气新、墙洁、灯明、树绿、花香、景美;脏、乱、差现象要基本消失;车子、渣子、摊子、牌子、棚子、院子这“六子”得到有效治理;人民文明素质有所提高,讲卫生、守秩序的良好习惯慢慢养成,让新家园与优美环境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归属感、温馨感。6三、展望未来,***县的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经过两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生态的恢复与重建还刚刚起步。两年多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8.14”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的环境建设,***的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一)要继续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地震灾区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关系灾区生态安全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展的资源保证。但是,生态恢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特别是两年多来余震及其他次生灾害不断发生,给灾区生态恢复的实施带来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恢复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从生态恢复的自然规律出发,一方面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灾区百姓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系统研究,为灾后重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全县的破碎山河大绿化行动,加强县内震毁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岷江流域、草坡河流域、三江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工程。启动林业发展五年规划,切实加强公益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加大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做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工作,不断提高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二)要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环境重塑力度。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环境工程,是一项事关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惠民工程,是一项检7验各级干部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的作风工程。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也是***县为跨越发展抓前提、打基础、作铺垫、激活力的重要举措。***将继续将车子、渣子、摊子、牌子、棚子、院子这“六子”作为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的重点,大力推动道路、新村、城镇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更加注重对现有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改造,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达到整洁、有序、优美,路净、水清、气新、墙洁、灯明、树绿、花香、景美的实际效果;全县脏、乱、差现象要基本消失;车子、渣子、摊子、牌子、棚子、院子这“六子”得到有效治理;人民文明素质有所提高,讲卫生、守秩序的良好习惯慢慢养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责任落实、管理到位成功打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更生态的生活环境。(三)要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提高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恢复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系,以生态恢复为重点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产业,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实现生态、经济双赢,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以交通建设为文脉,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载体,着力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按照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逻辑,加速“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换进程,努力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式低碳发展的模式。重点推进低碳型园区发展模式,建立起各个企业间能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以及综合利用的稳定的联系,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要大力发展农村有特色、市场有潜力、林农参与度高、农村受益面广的新经济林、中药材林等新兴产业,纳入林业产业发展财政8补贴范畴,按照实际种植规模给予适当补贴。实施林地综合开发,引导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和家庭生态旅游,增加林农短期收益。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木本药材、茶叶、林下种植养殖、乡村生态
本文标题:环境就是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