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第二节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第三节生态系统与生态破坏源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环境要素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生态破坏”(即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指人为因素,例如毁坏森林、植被,消灭生物物种,使用高残毒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使其结构与功能失调,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称为生态破坏。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一、污染物和污染源分类(1)1.污染物及污染源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能量,统称为污染物。污染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一、污染物和污染源分类(2)污染物可分为两类:(1)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释放的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如日本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事件,其中多氯联苯是一次污染物。又如伦敦烟雾事件。(2)二次污染物——排放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例如,无机汞在水体的底泥中累集.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比无机汞毒性更大)。这里的甲基汞是二次污染物。又如落山矶烟雾事件等。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一、污染物和污染源分类(3)污染源分类:(1)按污染源的产生性质分①自然污染源,如火山、地层等;②人为污染源,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等。(2)按污染源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①大气污染源,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也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②水体污染源,可分为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与海洋污染源。③土壤污染源④生物污染源等(3)按污染物性质分类①物理性污染源;②化学性污染源;③生物性污染源。(4)生产行业分类①工业污染源;②农业污染源;③交通运输污染源;④生活污染源等。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二、污染源概述(1)(一)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产生和排放“三废”等(热、振动、噪声、电磁、辐射)。1工业废气各种工业储运设施、公用工程、生产设施、甚至环保设施都会排出各种污染染大气的有害物质。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工业生产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二、污染源概述(2)2.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中要大量用水,水是工艺过程中传递热量的介质,又是溶剂、洗涤剂、吸收剂、萃取剂,也是生产的原料或反应物的反应介质。用过的水夹带了大量的污染物成了工业废水,成为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见特征水质参数表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城市和工业部门排放的主要水污染物城市和工业部门排放的主要水污染物二、污染源概述(3)3.工业废渣的污染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将原料全部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剩余物料中很大一部分变成废渣。对于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则可能产生更多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城市和工业部门排放的主要水污染物二、污染源概述(4)4.工业产品的污染许多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危险物质,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以及多氯联苯(PCBs)等。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有机氯农药等很难通过物化和生化作用发生衰减,它们主要靠扩散稀释降低浓度,故称为持久性污染物;BOD和挥发酚等污染物在水体中能发生衰减,称为非持久性污染物。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二、污染源概述(5)解决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和工业产品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采用清洁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毒、无危险、利用率高的原料;设计和运用原料一成品转化率高、少排或不排废物的工艺;产生的副产品及废物最大限度回用;生产对环境友好的、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工业产品。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二、污染源概述(6)(二)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船舶等也是污染源。交通工具造成的污染有:①运行中发出的噪声;②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清洗车体、船体产生的扬尘及废水(包括油船压舱水);③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参见道路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二、污染源概述(7)(三)农业污染源农业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污染源(面源)1.农药污染很多农药如有机氯农药不但残效性长而正在鸟类、哺乳动物体内有积累性。并且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2.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化肥过量及不合理使用导致氮、磷等养分流失而造成环境污染。3.土壤流失及农业废物的污染森林和绿色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农业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二、污染源概述(8)(四)水产养殖和畜禽饲养业污染源水产养殖和禽畜饲养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水产养殖水域定期排放大量含鱼类和各种水产品排泄物的有机废水和其他污染物,禽畜饲养业排放的粪便、冲洗水和废渣。(五)生活污染源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生活用燃料排出废气、餐饮油烟等;生活污水;排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等生活垃圾。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1)(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地球上大气层厚度约l000-1400km,而12km以内的对流层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将这层大气称空气。靠近地面l—2km的空气最易造成污染。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颗粒物、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α]芘(B[α]P)和氟化物(F)。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2)(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SO2)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的燃料产生的,为我国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也是造成酸雨主要污染物。SO2危害森林植被,造成土壤酸化;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会刺激鼻粘膜、支气管,也会引起心脏和肺部疾患发作;特别是SO2与颗粒物一起会协同作用,增强对身体的伤害。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3)(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2.颗粒物颗粒物是我国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颗粒物是大气中固态或液态的颗粒状物质,可以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两类。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将颗粒物分为两类: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直径<100μm的颗粒物;②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10μm(过去称飘尘)的颗粒物,它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4)(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3.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NOx)指空气中主要以NO和NO2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NOx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近十年来,我国大城市中车辆数量急剧增长,许多城市的NOx浓度常超过标准,成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5)(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4.一氧化碳(C0)一氧化碳(C0)主要是汽车、柴油车等移动源排出的;锅炉和工业窑炉排放的CO量较少。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降低血液往细胞输氧的能力,是一种窒息剂。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6)(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5.臭氧(O3)臭氧(03)是密度约为空气1.6倍的蓝色气体,具有高度活性。空气中的臭氧大多是二氧化氮在光氧化作用下产生的。03对眼睛和动膜有刺激感。6.铅(Pb)城市空气中的铅(Pb)主要是由汽车使用添加抗爆剂(四乙基铅)的汽油产牛的。过去许多大城市交通繁忙的路口,铅的浓度常超标。但使用无铅汽油的地区越来越多。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7)(一)大气污染与污染物7.苯并[α]芘(B[α]P)环境中的苯并[α]芘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其生成量同燃烧设备和燃烧温度等因素有关。如大型锅炉生成量低,家庭用煤炉生成量高。苯并[α]芘还存在于熏制食品和香烟烟雾中。苯并[α]芘是强致癌物。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8)(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水体是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地下水的统称。每一种水体都是由水及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所组成的整体。水污染是指水体所受纳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对其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的功能,造成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害影响。水体中的污染物是在水——底泥——水生物之间迁移转化的。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9)(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水体是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地下水的统称。每一种水体都是由水及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所组成的整体。水污染是指水体所受纳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对其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的功能,造成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害影响。水体中的污染物是在水——底泥——水生物之间迁移转化的。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石油类、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10)(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1.耗氧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酚、醇、醛等类化学物质。生活废水和许多工业废水中含大量耗氧有机物。非点源的地表径流也带来大量耗氧有机物。我国的水体普遍受到耗氧有机物的污染。耗氧有机物能被水体中微生物分解,在分解的同时消耗水中溶解氧(DO)。当DO浓度过低时,鱼类死亡和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严重时出现“黑臭”现象。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11)(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2.营养物营养物是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田径流、畜牧业、水产业和旅游业等废水排放的有机氮化合物、氨氮、硝酸盐、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等。这些营养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水体中蓝、绿藻和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其生长周期短,死亡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在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12)(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3.有机毒物有机毒物主要有酚类、多氯联苯、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和农药等类有机物。水中酚主要来自焦化厂、煤气厂和某些化工厂。酚类易为水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多氯联苯曾广泛用作防燃添加剂、介电液体和液压流体等,是持久性污染物,在水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被浓缩放大。因水中监测出多种有机毒物,有些国家已制定了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名单——“黑名单”。第三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污染源与环境污染三、环境污染与污染物(13)(二)水体污染与水污染物4.重金属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重金属对人的毒性范围很大,如汞(Hg)、六价铬(Cr6+)、铅(Pb)、砷(As)、镍(Ni)和镉(Cd)毒性大,铜(Cu)、三价铬(Cr3+)和锌
本文标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源的调查与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