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石狮市环境保护局
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1-石石狮狮市市环环境境规规划划(2006~2020)(征求意见稿)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006年8月18日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第10章环境污染综合整治10.1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方针,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依靠经济建设成就、生态资产优势和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强化总量控制,推行清洁生产,全面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10.2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近期至2010年,市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90%,在全市范围内消灭Ⅴ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稳定在2005年水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大于40%,单位GDP水耗小于65m3/万元,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小于6.5kg/万元。中远期至2020年,水环境质量彻底得到改善,市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各片区和城镇建成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95%,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60%,全市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近期至2010年,近岸海域二类水质达标率大于100%,主要水污染物入海量增长趋势得到控制,泉州湾海域水质明显改善,红塔湾和黄金海岸近海海域水质维持二类海水水质;中近期至2020年,排海污染物按海洋功能区和纳污能力科学控制,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2)环境空气近期至201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达到100%,主城区和建制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镇气化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小于0.90t标煤/万元。中远期至2020年,全市城镇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宝盖山和灵秀山风景区、滨海旅游区及广大乡村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3-(3)环境噪声近期至2010年,城镇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8dB(A),交通噪声平均值低于68dB(A),城区重点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标准。中远期至2020年,城镇建成区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100%,彻底根除交通噪声污染问题,环境噪声按区域划分全部达到相应标准。(4)固体废物近期至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8%,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大于98%,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保持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保持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中远期至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率达到6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市稳定保持危险废物零排放。10.3循环经济发展战略(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本,引导“粗、大、黑”行业逐渐向多样化和精细化发展,实现从初级产品向最终产品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点带面,围绕现有的重工业基础,以“强大、特色、全面、精细”为目标丰满重点行业生产体系,提高工业代谢水平。强调投资方式向纵深发展,避免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力求在输入—输出物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企业集团或区域内部的循环,显著降低物流成本,追求产品多样化和利润最大化。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注重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实施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期至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1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沿海三个集控区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运行机制,鼓励企业联合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在中远期逐步形成资源耦合共生的产业链群,全市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依靠机械扩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得到彻底改变。(2)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4-坚持工业企业“入园进区”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示范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实行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供,淘汰各类小型锅炉,提高能源梯级利用率。优化组合园内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增加物流循环,总体减少污染物排放。近期到2010年,重点把石湖工业园区、宝盖鞋业园和灵秀服装创业园建设成为按照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生态工业园区。(3)工业用水减量化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对染整、水洗等高耗水企业逐步加以限制和转型,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压力。鼓励企业深挖潜力,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纺织、印染、轻工、五金织行业的循环用水率,降低水资源单耗,近期重点企业新鲜水单耗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远期达到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通过政策导向、水资源费调整、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等,促进工业企业采取节水措施,多方位开辟套用和回用渠道。到2010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35%,中远期提高到60%,示范建设2~3个废水零排放企业。(4)能源减量与优化制定全市能源规划,优化能流关系,实施集中生产、分片供应。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贯彻实施集中供热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类工业园区内推广集中供热工程,强调企业之间的能量串级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工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淘汰陈旧落后设备。同时,在全市骨干企业中推行佣分析,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建设1座60兆瓦大型热电厂,解决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淘汰中小企业自备的发电机组和供热锅炉。淘汰主城区环城路以内所属单位1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10年,全部革除燃煤锅炉。不断调整全市能源结构,实行能源脱碳工程,逐年减少采用低级方式的原煤耗量。积极抓好天然气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在滨海建立风能发电站。2010年,全市清洁和二次能源的利用率达到55%,2020年达到80%。(5)废物减量化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5-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高新技术项目、清洁生产项目和废物利用项目。限制发展高耗能项目、高资源消耗项目、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项目、排放复杂污染物并且较难处理项目。近期到2010年,全市染整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全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完成30家省级清洁生产试点,创建1~2家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全市重点企业中有30%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远期力争达到80%。在各类工业区推行集中供热等公用工程,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到2010年,泉州湾工业密集带内的所有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倡导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经久耐用、易分解、易拆卸、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6)农业生产物质减量化节水灌溉建设工程。推行喷灌、滴灌或移动管道灌溉等科学灌溉方式,降低灌溉定额。结合水利设施修缮工程,重点推广稻田控制灌溉节水技术。化肥减量化工程。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施肥技术。到2010年,化肥施用强度降到280kg/hm2。农药减量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业,严格控制高残留与高毒性农药的使用,强制推行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的施用。到2010年,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0%。化学农膜减量化工程。大力推广可降解性地膜,降低化学农膜使用量。到2010年,可降解性农膜的覆盖面积占覆盖总面积的50%,2020年达到80%,彻底做到农膜无残留。(7)壮大废旧物资再生业建立大型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在全市规划建设1家大型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从收集、运输、分类、分解、出售到资源化处理,实施一条龙的规范化操作。完善全市废旧物品收集网络。以商业网和社区为基础,有组织地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废物回收点和中转站,工作人员专职化,运行管理企业化。规范旧货市场。维修与销售实行规范经营,废物处理处置渠道安全环保。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6-建立闲置耐用商品信息服务中心。促进陈旧、闲置和二手物品的交换、租赁与出售,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创建全市废物交换信息系统,建立废物信息公告制度等。调整政策,刺激市场化运作的环保产业迅速发展,有偿承担环境义务。(8)培植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对环保产业实行体制创新,环保设施投资引入市场机制,推行专业化和企业化操作与运营,加快改变目前环保产业的为业主服务制,发展壮大“环境污染控制公司”和“废物资源化再生公司”。发展壮大全市的环保产业,全力扶持民营进入环保市场。将民营企业作为发展环保产业的主力军,通过制定稳定成熟的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技术产业。2010年前,示范建设1~2个市场化运营的废水或固体废物处理公司。将民营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开放物质还原系统的广阔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广纳民间资本,欢迎国内外各类资源回收与环境技术公司进入石狮,促进全市物质还原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组织工业企业投资开展环境污染问题的科技公关,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技术难题,切实加快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步伐。10.4水污染综合整治(1)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战略,适时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纺织服装也为主导,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物耗能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五金机械、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完善特色支柱产业链群、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集中污染控制为目标,逐步淘汰夕阳产业和落后生产工艺。限制水洗、漂染、化工、建材、食品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规模,从根本上抑制工业用水和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过快趋势,有效减低水污染负荷。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充分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与工商、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对于在市区范围内新建和扩建水洗、印染、皮革、造纸、电镀等重污石狮市环境规划ShishiUrbanEnvironmentalProgramming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7-染企业,以及其他不符合规划选址要求、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办理有关手续。(2)实行“进园入区”,搬迁集中污染企业依据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总体布局原则,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工业规划用地为载体,对市域内重点污染企业有计划地推行“进园入区”,促进全市工业体系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加快现代化产业聚集基地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各类专业工业园区的,提高同类企业集中水平,有利于合理配置环保基础设施资源。提高工业企业入驻门槛,引导企业不断实现科技进步,降低水资源消耗量,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万元产值水污染物排放量。按照《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染整企业环境污染促进升级的通知》,暂停报批和新批位于大堡、伍堡、锦尚三个集控区以外的染整企业,现有企业的技改、扩建项目必须在不增加用地、用水量、排污量的前提下,依法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实施。电镀、水洗、电脑印花等高耗水、高排污型行业参照执行。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逐步实施“入园进区”搬迁,近期搬迁范围主要为三个集控区之外的重点污染企业,以染整、水洗、食品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为主要搬迁对象。在2008年之前,重点对其中的27家污染企业实施搬迁,2005年合计排放工业废水995.43万m3,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65%。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污水集中处理、清洁生产等对策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的集中控制水平。(3)加强工业污染防治,集中整治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参照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重点制定印染、纺织、鞋业等
本文标题: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石狮市环境保护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