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房屋建筑学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日期:1/17房屋建筑学论文目录1房屋建筑学概论1.1建筑的定义1.1.1建筑物1.1.2构筑物1.1.3建筑三要素1.2建筑的分类1.2.1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2.2民用建筑的分类1.2.3工业建筑的分类2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2.1生态建筑概述2.1.1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2.1.2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2.2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2.2.1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2.2.2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2.2.3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前言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的内涵、功能、分类等,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建造生态、节能及可持续性的建筑进行了详尽论述。以一个具体的实例结尾并展望未来。正文1房屋建筑学概论1.1建筑的定义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2/171.1.1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例如:主宅、办公楼等。1.1.2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1.1.3建筑三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①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②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③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2)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3)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1.2建筑的分类1.2.1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3/171.2.2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①居住建筑:如建筑、宿舍、公寓等;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15类之多。a文教建筑;b托幼建筑;c医疗卫生建筑;d观演性建筑;e体育建筑;f展览建筑;g旅馆建筑;h商业建筑;i电信、广播电视建筑;j交通建筑;k行政办公建筑;l金融建筑;m饮食建筑;n园林建筑;o纪念建筑。如图1.图1居住建筑(左)公共建筑(右)(2)按规模与数量分①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建筑、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②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大。(3)按建筑层数分类①建筑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②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③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建筑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4/17①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②砖(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承重墙柱和楼板的建筑。这种结构便于就地取材,能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具有坚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优点,故应用较为广泛。④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好,便于制作和安装,工期短,结构自重轻,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采用。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采用钢结构的趋势正在增长。⑤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由砖墙、木楼板构成的砖木结构建筑;由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的砖混结构建筑;由钢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构成的钢混结构建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5)按建筑物等级划分①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主要根据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基建投资和建筑设计的依据分为四等,如表1.表1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耐久等级耐久年限适用范围一级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如纪念馆、博物馆、国家会堂等二级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如城市火车站、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剧院等三级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如文教、交通、居住建筑及厂房等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简易建筑和临时性建筑②按耐火性能划分等级:决定与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们的耐火极限。分为:a非燃烧体;b燃烧体;c难燃烧体。如表2表2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5/17(6)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①承重墙结构:荷载通过墙体传给基础②骨架结构:荷载由骨架传给基础③剪力墙结构:荷载通过抗水平剪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④筒体结构:荷载由四周围合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⑤空间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中屋盖采用的特种结构形式图2高层建筑中加强房屋刚度的墙体和筒体示意1.2.3工业建筑的分类(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藏类建筑,运输6/17工具用房,其它。(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2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2.1生态建筑概述2.1.1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预防虫蛇猛兽的袭击,住住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原始社会的“穴居”(图3)和“巢居”(图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居住图3适合黄土地带的穴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图4适合沼泽地带的巢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生产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足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图5):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7/17图5西安半坡遗址2号大房子(网络资源)人类的房屋模式,不仅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到了近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建筑的舒适度也不断提高:从老少同居一室到隔代分室;从食寝合一到食寝分离;从起居不分到起居分离:到关注室内的卫生、日照、通风、选用绿色环保材料等。但目前建筑建筑在提高舒适性的同时,很多大面积、大能耗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与国内资源短缺的实际相背离,因此提高建筑舒适性应该在提高面积利用率和节能环保上多下工夫。进入新世纪,生态建筑的功能划分要更加明晰,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把各种生态能源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所,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2.1.2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图6流水别墅—住宅与环境相协调的典范之作生态建筑又可以称作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8/17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空间设计是指在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美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组织,创造一种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要素,也涉及到建筑周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图6)2.1.3生态建筑的特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态环境艺术设计也更多的涌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例如建筑本身的选材、建筑庭院、室内、阳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等。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改善环境质量、空间感觉、视觉审美及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7)。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健康生态住宅也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图7体现休闲功能的屋顶花园设计(网络资源)生态建筑空间环境首先要因地制宜的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本身的需要。此外,生态建筑建设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充①叠水景墙②休闲桌椅③玻璃平台④小木桥⑤叠水⑥叠水汀步⑦木平台⑧白沙石⑨木拱桥⑩汀步⑾休闲木平台⑿休闲桌椅⒀木坐凳⒁花坛⒂块石汀步⒃大理石铺底⒄净手钵⒅石灯笼⒆特色植物组景9/17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具体设计上,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与融合。另外在心理方面,生态建筑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要求。(2)高效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传统的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艺术设计正是要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图8装饰造型体现严谨的科技美感(3)美观美观是生态建筑不可或缺的灵魂。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可套用的模式,它是诸多专业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设计成果。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尊重建筑材料固有的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美学特征,从不矫揉造作.有时体现出精确严谨的科技美,有时又能体现出纯朴自然的生态美(图8)。2.2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2.2.1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中国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当初的空白到如今已制定了10/17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可谓发展迅速。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院长秦佑国分析指出,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做到三条:首先,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技术;其次,要兼顾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重要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再次,关注普通建筑而非高标准和高技术的“示范”,并选择被动式的技术,适合实际需求。针对中国国情,他提出出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第一,节约土地要考虑“生态足迹(footprint)”和土地生态价值。普遍意义上的土地节约只是面积上的,现在的概念应该考虑到“生态足迹(footprint)”和土地的生态价值。减少footprint即减少人均占用资源的总量,这与国家在2006年6月1日提出的“70%的住宅建筑在90平米以下”的标准有着相似的意义。应该提倡通过土地利用,尤其是对荒地,劣地,废弃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而不是“建设性破坏”。第二,能源问题。首先是大力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解决能源问题应该从能源结
本文标题:房屋建筑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