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论2、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简介3、环境法律法规简介第一章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论•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TC207的成立与组成•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构成•ISO14000部分标准简介•ISO14001与ISO14004的关系•ISO14001:1996与ISO14001:2004比较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一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道路上共同面临的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环境问题不断日趋严重,二十世纪的30年代曾经出现的国外八大公害事件,反映了工业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污染特征和发展趋势。体现为水、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光、热、电磁波及核辐射,以及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臭氧层破坏、城市热岛、气候异常和动物灭绝、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和加剧等,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500万人由于饮水不卫生病亡;15亿人居住区空气质量到不到国际标准,面临呼吸紊乱和癌症威胁,因此提早死亡每年约30-50万;八大公害: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造成数千人发病。2)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6000人患病3)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5天死亡5000人4)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使大多数居民受害,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5)1953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娱镇因排污水含水银180人制病6)日本四日市中哮喘病事件,金属烟尘、二氧化硫1967年-1972年187人患病,10人死亡7)米糠油事件1968年三月日本爱知县多氯联本混入米糠油中毒1400人,7—8月5000人中毒,死16人1300人中毒8)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含锌等废水污染神通川水体,米水含镉1963年-1979年130人患病死10人;2、环境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和水,专家预测水可能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据预测煤只能再开采200年石油只能再开采100年世界人口60亿地球最大能力80亿3、环境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祈望安居乐业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行动从60年代末起,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到1972年之前,日本、联邦德国、美国、英国等都对废气、废水污染源制订了具体、明确的排放标准。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要解决环境问题还必须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1972年在斯德歌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82年5月联合国为纪念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召开了特别会议;1983年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80年代中期在南极上空发现的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沉降,1987年制定《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委员会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又召开了有103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和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大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并产生了《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日趋严格。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环保行动,履行国际义务。1995年至1996年先后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气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新《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保护罪”。环境公害事件使民众深受其害,也唤醒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各种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德国为例,小到一个社区或一幢楼的居民都有自发组织的环保组织。1972年原联邦德国成立了“环境保护---全国自发组织联合会”。联合国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四民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推崇绿色消费五企业开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绿色环境标志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试图开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寻求设计和生产对环境更为友善的产品,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进行环境影响的全过程控制,并以获得绿色环境标志认证的方式向消费者表明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责任,以传达产品的环境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一种产品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生产清洁的产品。环境标志的评定首先制定标准,一般包括:产品的安全、质量、能耗等产品性能指标;企业生产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等要求。六贸易市场对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要求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影响由来已久,贸易自由化被指责为造成全球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最根本化的原因就是在国际贸易中没有考虑环境资源的成本。由于出口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不包含或不反映其全部环境成本,国际贸易的开展可能加重市场失灵而使环境更加恶化。环境保护逐渐作为一种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美国要求在环境保护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允许每个贸易伙伴大致相同地进入对方市场,这使环保水平相对低的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环境问题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商品的冲击。1992年,世界上首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诞生于英国,是由标准研究院制订的,按照其编号方式,被命名为BS7750。BS7750的制定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国开始纷纷制定本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法国、爱尔兰等国的标准。1993年7月10日欧共体正式公布《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和环境审核联合体系的规则》,并规定于1995年6月开始实施七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出现八统一标准,促进环境和贸易的发展由于贸易自由化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导致非持续发展,而为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可能对贸易造成阻碍作用。应当说,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都是人们着力追求、不可舍弃的两大目标。如何即能促进国际贸易又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TC207的成立与组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90年ISO/IEC出版《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1991年“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成立1993年6月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成立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10:2004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2004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2:2004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ISO14001与ISO14004的关系GB/T24001-2004idt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可作为是认证依据GB/T24004-2004idt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不可作为是认证依据第二章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前言引言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小结引言(原文见标准)可确保组织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的要求;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体倡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应用于所有过程。加强了与GB/T19001标准的兼容性;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可持续发展;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不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解要点:引言叙述了该标准产生的背景、标准的目的﹑作用﹑运作模式与应用原则等。有效的环境管理审核应纳入一个结构化的整体管理活动之中EMS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GB/T24001具有广泛的适用性EMS采用PDCA的运行模式,与过程方法兼容(与QMS的区别);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以及全员参与标准可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GB/T24004—2004可为EMS的建立、实施提供指导,应关注EMS相关标准;ISO14001与ISO14004标准以及其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关系;遵守法律法规、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可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整合;环境管理体系的复杂程度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应结合组织实际。环境方针策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3.4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信息交流4.4.4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持续改进管理评审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附录B(规范性附录)GB/T24001标准和GB/T19001标准的联系参考文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它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使用于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使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3)寻求外部对其自我评价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接上页)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的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件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理解要点:实施标准有助于改进和提高组织的环境绩效;适用于组织能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标准的适用范围: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EMS的依据;内、外部评价组织的EMS的依据;标准的应用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实际。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条号和前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理解要点:无实质内容;3术语与定义理解要点:20个常用术语和定义,是正确理解标准的前提;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3.1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19000-2000,3.9.9]3.2持续改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4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的3.7.2。3.5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7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
本文标题:环境管理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