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例
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例历史产生于任何时代,是过去人们自由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总结过去,丰富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来看看初中二册历史教案范文吧!欢迎咨询!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简述南北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二、设问导读(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原因: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②农奴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3、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影响: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日本明治维新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三、、合作探究:1.结合教材P121“活动与探究”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2.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B、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日本:A、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农民起义就是一个典型。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西南部大名和商人、资本家接近,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现状。而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加之武士的生活状况恶化,已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力量。C、民族危机严重,幕府引狼入室,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内外因的结合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②、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相同点:①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四、自我检测: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A)A、废除农奴制B、废除君主制度C、废除贵族世袭制D、废藩置县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D)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C、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D、农奴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3、19世纪中期,侵略日本的资本主义首先是(C)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4、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通过(C)A、独立战争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南北战争5、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国是(C)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6、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C)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五、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44第21题)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维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民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危机?(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寻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4)明治维新使日本绝处逢生,戊戌变法在中国为什么失败?课后小结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本课内容,得出结论:改革是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相关文章:★★★★★★★★★★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文2《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小结: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合作探究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有何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小结提升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表现影响课后小结小结提升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表现影响课后习题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①马铃薯②甘薯③玉米④花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A、苏州B、杭州C、湖州D、松江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A、杭州B、苏州C、松江D、景德镇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A、纺织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冶矿业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冰裂纹瓷器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A、资本主义开始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A、北京B、南京C、广州D、苏州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朝中后期,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一些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材料2:清朝前期,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制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矿业,都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请回答:①材料3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②材料1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③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哪些发展?④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表现影响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地位的确定,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教师:这首歌唱的是谁?为什么要歌唱他?学生: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学生试答)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设计意图:在《9改革开放》一课的知识基础上由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展示:展示板块教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拨开迷雾,领航改革路;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教师: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赢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赞誉?学生:阅读课文归纳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1.提出改革开放: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就提出改革开放。因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2、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教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展示:材料一“改革开放就好比打开一扇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是会飞进来的。开窗的目的是为了室内更有生机,而不是为了接纳苍蝇。”——邓小平材料二“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必须要装纱窗!”——习仲勋思考“苍蝇蚊子”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这扇“窗户”能不能关上?“纱窗”指的是什么?学生:“苍蝇蚊子”指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教师: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
本文标题: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