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问题的抉择环境问题的提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环境问题的根源分析:经济、思想和社会根源探讨环境问题的实质:现代文明同生态系统的尖锐冲突环境问题的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二三四一、环境问题的提出(一)环境成了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海涅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解决时要求全世界范围内协同一致的努力性质上涉及全人类利益规模上具有全球性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颇有影响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就未来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征求一些著名学者的看法。被采访的大多数专家认为核毁灭的威胁,全世界环境退化的危险,人口过多的危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系统进行根本性改造的必要性,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沦丧等,将是人类将来难以克服的难题。世界环境退化从毁灭人类和自然界的可能性来说,其严重性仅次于核灾难,列在第二位。(二)研究环境问题基本着眼点1、环境问题的厘定“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乃至整个环境的生态退化趋势和资源、能源面临枯竭的趋势。”——《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第191页。2、环境问题的表现森林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但是近100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十分惊人,9%的树种面临灭绝,30%的森林变成农用地。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表明,每年大约有近2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在消失。这样递减下去,300年后,森林将不复存在。土地退化内蒙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包俊成: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月牙泉内蒙锡林郭勒淡水匮乏联合国2002年发表《全球环境展望》报告,大约有80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0%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11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缺少足够的卫生条件,这导致上亿人患上与水有关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500万人死亡。上海黄浦江畔葛洲坝水葫芦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人类粗暴地对待自然,地球上的物种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每年可能失去1.5—5万个物种。在20世纪的后30年中,大约有24%(约1130种)的哺乳动物和12%(1138种)的鸟类面临绝迹的危险。白唇鹿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主要由于人们广泛使用化学燃料,造成大气污染,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酸雨造成了世界各地林区退化、土壤贫瘠、陆地生态系统衰退。受温室效应影响,近10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50厘米。而在今后的100年里,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平面再上升50厘米,全球30%人口就得迁移,成为“环境难民”。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从1993年迄今,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这对图瓦卢就是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海洋资源破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濒临灭绝,44%的鱼类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与此同时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海洋,造成海洋生态的严重破坏。火山、地震、岩崩自然灾难增加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线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2008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88928人,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倒塌房屋1097.8万间,比上年增加95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17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4%。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6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2011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1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臭氧层破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1300平方公里,这导致紫外线过量照射,损害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能源危机3、环境问题的意义“在本世纪(20世纪)最后20年伊始之时,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处于一场深刻的、世界范围的危机状态之中。这是一场复杂的、多方面的危机。这场危机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健康与生计,环境质量与社会关系,经济与技术及政治。这是一场发生在智力、道德和精神诸方面的危机,其规模和急迫性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们第一次不得不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可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4、关于人类未来与环境发展的论战环境悲观论的观点: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1962)“零增长”——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1972)环境乐观论的观点:人类社会公元2000年前后200年是人类“大过渡”时期——赫尔曼·卡恩《今后二百年:美国和世界的一幅远景》(1976)“资源是否短缺,最恰当的标准是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源相对于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朱利安·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1981)二、环境问题的根源分析(一)经济层面:工业化发展观的“负面效应”1、研究领域狭窄。2、发展目标片面。3、经济指标包含错误。(二)观念层面: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1、“机械自然观”的支配。2、“理性主义”的文化霸权地位。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统治。(三)交往层面: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1、唯物史观对自然“异化”根源的揭示。2、“资本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的冲突与对立。三、环境问题的实质(一)人类文明的转型生态文明信息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1987年可持续发展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1946年电子计算机18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1776年蒸汽机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利用资源使用工具科学技术工作地点农业文明物质、土地手工农具、畜力农业经验技术农田工业文明物质、能量机器工程科学技术工厂信息文明物质、能量、信息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办公室、工厂家庭生态文明生物、非生物机器、计算机、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办公室工厂农田森林(二)工业文明的反生态系统性1、人工自然和技术圈干扰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状态。2、向自然索取和排放改变了地球上的生物化学进程。3、强调理性导致极端的反生态态度。四、可持续发展思想(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先后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了阐发。1、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地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它可再生资源”。“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强调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生态道德1、发展是第一要务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以上,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兴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2011年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万亿)名次国别GDP1美国14.662中国5.983日本5.464德国3.315法国2.586英国2.257巴西2.092、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加强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3、追求代内公平环境种族主义:首先,发达国家凭借实力强大,通过市场,大规模地掠夺发展中国家许多宝贵的资源;其次,他们对于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他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矿物能源而毫不在意因此导致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结果;第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危机,许多发达国家甚至故意、极不负责任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废弃物,造成发展中国家受到的伤害日益严重;最后,发达国家面对现实却并没有做出实际的补偿行动,甚至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竭力想维护不公正的局面,竭力阻挠保护环境的全球性行动的展开。4、追求代际公平代际公平问题可以简单而又广义的叙述如下:假定当前的后果将影响好几代人的利益,那么,应该在各代际人之间就上述后果进行公平的分配。代际多数规则是指:当某项决策涉及到若干人(或者再加上其若干子孙)来说。繁衍不决的子孙万代永远是多数。因而可以得出:如果某项决策事关子孙后代的利益,那么,不管当代人(或者再加上其若干代子孙)对此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按照子孙万代的选择去办。资源总量很少我国的资源占有情况并不乐观: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资源人均量很低5、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2009年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为5.678亿吨,超过美、日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47%;年消耗水泥约16.3亿吨,约占世界的54%;能源消耗约为3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7.5%,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却通过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来支撑高速发展。高增长只能将自己“做大做虚”,不能“做大做强”。消费多少算够?“生活在90年代的人们比生活在上一个世纪的他们的祖父平均富裕四倍半,但是我们并没有比祖父们幸福四倍半。我们一直徒劳地企图用物质的东西来填补我们莫名其妙的空虚,而这种空虚往往是心理和精神上的空虚”。——艾伦·布宁6、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生态道德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产生这种冲突,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地球的关系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本质变化。第一是人口爆炸,地球上每10年增加的人口相当于整个中国的人口;第二是科技革命,我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和影响我们周围世界的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第三种是思考我们同环境的关系时的方式的改变。不幸的是,这种改变不是越变越好。”
本文标题:环境问题的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