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种群特征教学设计(精编3篇)
种群特征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种群特征教学设计(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种群特征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1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2)模拟用标志重捕法查动物种群密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5.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通过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一起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6.教学过程〖章引入〗从一则笑话引起,说明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板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目标引领。课前导学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回答存在问题。从网络红人犀利哥和北京西客站熙熙攘攘的人群图片,学生总结作为个体的集合,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个体不具备的特征。提出问题,组织讨论: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2.种群与个体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过渡: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渔业资源什么时候捕捞,捕多少?农田中的害虫什么时候需要防治?牧场养殖多少头牲畜合适?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种群个体数量有多少?设疑:怎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种群的数量?引出种群密度。给出实例: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野驴,数量有万头但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头,而蝗虫每平方米几十头甚至上千头。〖板书〗一种群与种群密度〖讲述〗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思考与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发现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归纳提炼〖讲述〗1.对种群的理解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两个“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和物种的关系: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2.对种群密度的理解(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不同生物在同一时间或区域中,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同种生物在不同时间或区域中,种群密度也不一定相同。过渡: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展示大象种群和蒲公英种群的照片。对于大象这样生活在固定区域个体大、易统计的种群可逐个统计。对于蒲公英这样的个体小不明显、计数困难的可以估算其数量。〖板书〗二种群密度的调查1.逐个计数法针对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设疑:如何进行估算?学生活动1.假设给你发的纸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代表其他植物。小组活动探究:(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2)按讨论的方法进行估算,再逐个记数,估算的结果误差大吗?如果误差较大,请讨论改进方法。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分析:估算与直接计数相比的优缺点。介绍:(1)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2)估算存在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减少误差。建议:自学课本P60样方法,学生活动2.接上活动(3)尝试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重新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误差较大吗?思考讨论:(1)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2)为什么要随机取样?(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归纳提炼〖讲述〗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①样方大小:草本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②取样方法:取样法和取样法等。③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草本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④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板书〗2.估算法(1)样方法课外作业:课本61页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分小组完成.提示:样方大小一般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设疑:样方法适合调查哪些生物,有什么缺点?例如,要调查一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过渡: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如何估算种群密度呢?思维过渡例:一箱苹果,已知有10个被虫蛀了,混合均匀,现随机取出10个,发现有2个被虫蛀了,估算这一箱苹果总数。学生活动3.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材料用具:发黄豆(代表某种动物)若干,大头针1枚,大小烧杯各1个。方法步骤:①从黄豆中取出30粒,用大头针扎眼,然后将所有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②闭上眼睛抓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抓取豆子20次;③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粒扎眼的黄豆(a);④假设纸包内的黄豆总数为x,写出x的表示式:x=________;⑤重复测算3次,求平均值。⑥数黄豆总数: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倒在桌上,数清共有多少粒绿豆。将步骤⑤中测出的平均值与这个数字做比较,看是否相近。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板书〗(2)标志重捕法〖讲述〗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练习:对某草原一种鼠种群进行调查,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是多少?思考讨论:运用标志重捕法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但多数动物在被捕捉过后变得的更难捕捉了,那么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如何变化?若所用标记使个体易被天敌捕食,情况又会如何?若在重捕前部分个体的标志脱落,情况会怎样?师生一起总结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B.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课堂小结一种群与种群密度1.种群概念:2.种群密度:二种群密度的调查逐个计数估算(取样调查)估算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自我检测1.下列有关种群和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B.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算是它的种群密度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也可以算是一个种群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D.161只5.如果调查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个样方,结果如下表:组别12345678910株数0332233943经实际询问有2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____组。如果这两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2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2.学生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1.教学思路设计本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重生物课
本文标题:种群特征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0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