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精编4篇)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研究透镜》教学设计1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三课,重点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也就是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对近视镜和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知道近视镜和放大镜对光的偏折现象,更不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预期教学效果: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无色透明杯子、放大镜、水。学生准备:直的长彩条吸管、花镜、近视镜、玻璃片、餐巾纸、透明直尺。(注意:千万不要用花镜看太阳,以免灼伤眼睛,导致失明。)(学生好奇心强,拿着透镜一定会看这看那,一定在布置课前准备时强调注意事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望远镜。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1、导入:把吸管插入水中,观察水面处吸管,有什么发现?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建议:a、水要放大半杯。b、把吸管斜插入水中。也可再选一些细长并直的物体反复实验观察。c、要从多角度观察。(对学生提出建议,提示学生观察要细,要边观察边思考。防止学生只看热闹。)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探究。(1)把看到的吸管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2)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3)自学教材第23页上半部内容,解释看到的现象。(4)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对折射现象有了印象,通过自学可以上升到对理论的理解。)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与作用。1、教师引导探究,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透镜分别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吗?作用一样吗?(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引领学生探究要深入思考。)教师提示:a、透镜是光学仪器,不能直接用手触摸,可以隔着餐巾纸摸一摸。b、注意不要把透镜弄坏,以免划伤手指。2、学生自主探究(1)参考教材第23页下半部和第24页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不用担心学生不能完成探究,因为课前准备中有“花镜、近视镜、玻璃片、透明直尺”,学生看到物品自然会按书中提示去尝试探究,就会发现问题,得出结论。)(2)把研究结果填写到教材第71页表格中。(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间互相校正、补充。(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使自主探究落到实处。)3、小结。教师提出问题: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学生组内小结并完成板书。(让学生认识到:探究重过程,更要重结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4、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解释为什么不要用放大镜看太阳?学生解释原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三、制作简易望远镜。1、教师引导: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使用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教材第25页中1、2两项的操作。3、小组内交流,说说两个透镜组合起来使用看远处的物体有什么效果?4、小结:_____就是简易的_____。5、参考教材第25页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课后完成)(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搞科学的艰辛和创造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探究并不是只在课堂。)教师建议:制作望远镜时,筒的顶端卷回,做成双层筒,用卷回部分固定一个透镜。用两个双层筒分别固定两个透镜,完成制作。四、达标反馈1、透镜会产生许多奇妙的现象,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______的缘故。2、下列镜片中()属于凸透镜,()属于凹透镜。研究透镜教学设计2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孙兆辉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科学知识: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4、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试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二、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杯水,我们来观察一下水中的铅笔等有怎样的现象发生?2、活动:教师把铅笔放进烧杯。3、学生观察4、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弯折了)?在什么地方弯了?(边缘处)为什么会这样?(水的关系)5、提问:我们用别的水也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么?!6、学生猜想。7、教师实验(醋,酱油,牛奶,米,沙)8、学生总结:只有透明的才能看到弯折。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透镜,现在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请你们给这些透镜分类,然后请几位同学告诉我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来分类的。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3、教师小结: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我们知道了两种透镜的外部特征,那么它们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来看看。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并画图记录。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实验2: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并尝试用纸蒙住再试一次)实验3:尝试用透镜聚光。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注意认知: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四、了解望远镜的结构1、我们知道透镜的特征,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透镜吗?2、学生交流回答:眼睛,放大镜、望远镜。3、引导提问:猜猜看如果将两种不同的透镜方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自己动手试试看?4、总结:望远镜就是利用凸透镜在前凹透镜在后的原理制作出来的。三:总结理论:我们今天看到的水,醋,透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透明!那么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到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我们今天研究的透镜就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所以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光的折射。出示课题。《研究透镜》教学设计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郑华清《研究透镜》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已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认识透镜对光的折射。它的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而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所以教材设计意图是通过研究透镜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本课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让学生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奇景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感受光的奥秘,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把教学活动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水中铅笔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从而为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笔。第二部分: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及种类。通过观察、触摸透镜,了解它们构造的不同,由此区别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第三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偏折现象。包括三个活动:1、用透镜观察物体。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下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情况。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镜则有缩小作用。2、让阳光穿过透镜。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凸透镜可以聚光,而凹透镜则不能。3、观察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镜则不能。第四部分:拓展应用,自制望远镜。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利用凸透镜做放大、成像、聚光等实验。2、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3、尝试制作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4、了解透镜的应用。5、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制作简易望远镜。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铅笔、凸透镜、凹透镜、纸板学生准备:老花镜、近视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是怎样行进的?光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呢?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生活中有些物体是透明的,比如水,玻璃。光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的物体是透明的,又会怎样呢?2、教师演示:把一支铅笔(筷子也行),放入装了大半杯水的烧杯中,观察铅笔的变化,铅笔在什么地方弯曲了你能试着解释原因吗?推测一下。3、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了解学生关于折射知识的已有水平。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空气和水),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即这里的水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在这里,光的行进路线改变了,也就是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水中铅笔看着象变弯了。5、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透镜。(板书:研究透镜)评析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和提问,让学生回忆光的行进和光的反射,自然地提出当光遇到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为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笔。学生的猜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2、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再加上你们自己准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并试着画出它们的侧面图。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记录。4、学生汇报,小结: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种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5、教师总结: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镜片叫凹透镜。根据生活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师板书:凸透镜,凹透镜)评析通过学生观察、触摸透镜,了解其构造,认识其区别,准确区分不同透镜类别,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做好铺垫。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4、出示表格:研究现象凸透镜凹透镜镜片形状是否放大能否聚光成像特点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实验2:尝试用透镜聚光。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6、提问:现在,你知道透镜有哪些作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呢?7、师生共同总结: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8、师:通过以上实验,你能解释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用放大镜看太阳吗?戴老花镜呢?评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蕴含科学道理,要学以致用。四、拓展活动:制作望远镜1、谈话:大家见过望远镜吗?它为什么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看远处的物体会有什么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操作实验,交流。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望远镜。4、学生
本文标题: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0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