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学生“朗读者 第二季”观后感
学生“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很惭愧的说,我第一次接触《朗读者》这个节目,并不是在电视屏幕上。我对于第一季《朗读者》的印象,始于“声音”。我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喜欢戴着耳机听些什么。很偶然,有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秦玥飞的片段(朗读《泥泞》)和郭小平校长的故事与朗读的《如果》。作为一名工科生,我之前对这些关注甚少,那时方知道这档节目。后来,《朗读者》就成了我晨跑时的专属BGM;我也上网搜到了播出时间,从此推掉了周六晚上朋友们出去玩的邀请“我就不去了,有一个想看的节目晚上播出。”没多久,第一季节目就结束了。过了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上周末等到了第二季节目开播。第二季第一期在上个周末如约而至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在我看来,这个词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看似用滥了的词,节目组没有选择避讳,而是请来了各位嘉宾,来诠释他们的初心。我自身“大学生+喜欢篮球”的身份,让我在第一期的嘉宾中,对薛其坤教授和姚明这两位嘉宾印象深刻。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节目组在细节处明显更为用心。姚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正是在“奔跑时空气流动声和球鞋磨擦地板和进球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不全神贯注就不会察觉到的细微的声音中,开始爱上篮球的。这里,节目组用心的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瞬间就带入了那个场景之中。薛其坤教授朗读的内容是《礼记·大学》节选,也用心的配了相应的翻译字幕。而且,在访谈中适时插入的图片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情境。我想,正是这些细节,显现出了节目组的“初心”,和把这份初心坚持做下去的诚意。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太多了,真诚反而更能打动人。真的很感谢节目组,让我有幸尚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了许多道理,吸收了很多思想;我也真正地被文学打动,产生了对于读本的兴趣——看完节目后,就去图书馆借来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阅读。也摘抄了喜欢的读本片段,比如《真实的高贵》和《八十抒怀》。我感到了你们十二万分的诚意,我也想认真的用这篇评价来作出回应: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你们的坚守和真诚,一定会换来更多人的真心。谢谢你们,谢谢剪辑师的精妙剪辑,节目节奏把控;谢谢胡德夫先生的演奏;谢谢嘉宾的故事与朗读;谢谢主持人抛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更要谢谢你们,所坚守的那份初心。我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目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朗读嘛,我普通话不行,读不好。”可是嘉宾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大抵是因为节目氛围中有我很喜欢的“人情味”吧。不仅仅是读书,朗读;而是通过访谈,把人物情感和书本,和当时的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情感相结合。“情感”也正是节目的核心所在。这些才让我意识到,朗读真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想,《朗读者》节目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让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而更多的,是感动过后的思考。节目的播出,就像是在水中投了一颗石子,而观众的感受与思考就是投下石子后泛起的涟漪。比如姚明在节目中提及的“竞技体育确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也要感谢对手,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这些思考更让我们对节目印象深刻,而不是像快餐文化一般,简单的一过了之。谢谢董卿,谢谢节目组,正是你们的初心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道文学的光。最后,真的想做一波硬广:CCTV-1,每周六晚20点黄金档,《朗读者》第二季与您不见不散。希望大家都去看,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本文标题:学生“朗读者 第二季”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5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