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七章 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最初的街坊中国古代的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里坊碑刻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2、街坊的扩大顺着交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大型化逐渐形成了开放的打社会,正是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变导致了街坊的扩大。里弄的产生上海城市印象-里弄武汉印象3、扩大街坊的规划思想上世纪40年代,成片的大规模的一次性兴建,产生了指导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思想。4、邻里单位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5、居住小区1956年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小区要形成完整的区域社会,是以交通干道、自然的界域形成的界定的完整地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6、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简单的扩大、综合7、居住区理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8、综合区理论强调工作、生活更好的融合道一起,可溶性的工业、商业等和居住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居住形式。综合体建筑:综合居住区:密尔顿•凯恩斯马赛公寓马赛公寓9、社区理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现代居住生活的变化个人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生活空间的变化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价值取向不同§7.1概述1现状乡镇住区问题分析住区功能不完善住区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缺乏为农业服务的必要条件未能继承和发展民居优良传统和地方特色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居住体系尚待确立2居住区的组成:1.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简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和宿舍的建筑基底、家务院落及居住建筑间的空地简称公建用地,包括儿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运动、行政经济管理机构等建筑基底,以及专用场地、绿地和空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人行道、梯道、公共活动广场和公共停车场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花园林荫道、运动场、住宅内的小块绿地和住宅组间绿化带、成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其它用地包括县(区)级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建筑专用地段、不适宜修建的地段预留的发展用地等2.居住区工程建设项目组成(1)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泵站、调压站、锅炉房和变电所等),以及小品建筑(画廊、花坛、喷水池、雕塑和公共交通站点。(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有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其它工程。地下有各种管线工程;以及人防工程等(1)按建设条件分(现状和地形)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山地居住区、平原居住区、水网居住区(2)按居住区所处位置(与城镇关系)城镇型居住区和独立的工矿居住区对不同类型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区别对待二、居住区的类型3确立乡镇小康居住体系所谓乡镇小康居住体系,系指县域范围内乡镇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居民点系列有机构成的定式。它除了居民点等级结构自身外,尚包括分级对应的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活动等点网体系。•居住规模•居住形态模式•居住体系构架4合理协调生活动能与生产功能的关系5规划布局优化规划布局原则(1)乡镇住宅小区及组群宜与居委会(村委会)、居民小组(村民小组)等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布局及景观设计要与地块的地形、地貌有机结合,突出个性及地方特色。(2)征求居住者的意愿,可按户类型(职业),适当考虑民族、宗教、亲缘关系划分住宅组群或院落,也可采取自我选择式的混合型。(3)道路宽度、建筑物间距应能满足防灾(地震、洪灾、火灾、风灾等)和救灾运输及疏散等要求,要方便物业管理及治安防范管理。(4)有利于辅助一、二、三产业经营,方便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交往活动,有利于密切邻里关系。(5)综合考虑小区周围环境,合理确定小区规划结构,相应确定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位和布置方式,确定绿化及公共活动场地的集中与分散布置等。乡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合理用地构成乡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的布局手法(1)住宅院落及组群的组合原则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的前提下,户外空间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向心式围合,其尺度大小应视活动人数的多少确定;其空间形状则可根据居民户外活动行为规律安排。住栋布置既要有适度的规律性,又要有因地制宜的随机灵活的变化,做到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定位要适中,设施分级配置要得当,力争周边住户享用机会均等。道路网络要密切结合地形,因地因周边条件制宜布置,做到安全、便捷,运行通畅,必要时,可将车行和人行道路系统分开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小品、绿地、水体及道路等环境要素的布置要有利于动态整体景观的组织,并尽可能地显现出自身的可识别的个性。要赋予建筑群和空间形态以鲜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亲和性及领域感,以利于强化社区观念。(2)住宅组群布置的多样化组群的不同规模及不同属性住宅楼的朝向及间距的可变性出人口的合理定位多种户型及楼型§7.2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1乡镇住宅的特点及组成乡镇住宅的特点(1)兼有生活和生产两种功能(2)具有鲜明的地方性(3)住宅的选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乡镇住宅的组成部分2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居住区规划的基本任务简而言之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乡镇居住区规划编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间位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边环境)。根据居住人口数量确定居住区规模、用地大小。拟定居住区内居住建筑类型(包括层数、数量、布置方式)、公共建筑的规模大小(包括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居委会等)、分布位置。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及连接方式。拟定公共活动中心位置、大小。拟定绿化用地、老人、儿童活动用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拟定给排水、煤气、供配电等相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根据现行有关国家有关规范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预算、估算。3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实用要求住宅建筑群的规划布置要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了满足不同形式居民的多种需要,必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及空间分布等。环境卫生要求1.日照平地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tghHHD22.通风在夏季炎热的地区,解决居室自然通风的办法通常是将居室尽量朝向主导风向,若不能垂直主导风向时,应保证风向入射角在30°~60°之间。一般来说,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就越好。此外,还应注意建筑的排列、院落的组织,以及建筑的体型,使之布置与设计合理,以加强通风效果。3.朝向4.防止污染安全要求消防问题抗震要求人防经济要求美观要求位置安全疏散建筑形状间距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施工要求有利管理、相对集中完整丰富、地方特色4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4.1住宅群的平面布置住宅建筑布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现状条件以及选用的住宅类型都对布局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布置方式。行列式行列式行列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4.2住宅群体组合形式成组成团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成组成团的组合,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地反复使用。成街成坊的组合形式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的空间,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的布置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小城镇或居住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地段的改建。4.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就是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对比节奏和韵律比例和尺度在建筑构图范围内,比例的含义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在其长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尺寸、体量的关系。而尺度的概念则与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对象密切相关。4.4居住建筑群的布置与节约用地(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2)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3)借用空间(4)采用少量东西向布置的住宅(5)采用L、、E型等住宅4.5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建筑规划布置特点(1)地形的坡度和坡向及其对建筑日照和通风的影响坡度平坡(坡度3%以下)缓坡地(坡度3-10%)中坡地(坡度10-25%)陡坡地(坡度25-50%)急坡地(坡度50-100%)坡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全阳坡半阳坡背阳坡不同的坡向和坡度对建筑物的日照有不同影响重庆正南向坡度10%日照间距1:1坡度50%日照间距1:0.5正北向坡度10%日照间距1:2.3坡度50%日照间距1:5.5与风向平行的顺风区,建筑垂直或斜交等高线布置时,通风最好。如平行等高线布置,通风不良。在涡风区,背风区一般通风不良,背风区的洼地,山坳在夏季最热。在高压风区风压较大,不宜建高楼,越风区,夏季凉快,但冬季要注意防风。(2)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山地建筑比较灵活和活泼,常见行列式和自由式§1结构、规划结构结构:构成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交通结构:居民出行采用步行、骑车、乘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由这些方式分别承担出行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一、用地规模与配置用地配置:包括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他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规划结构图的解释一、内涵1.组团公共服务中心绿地结构中心较大型公共设施,如小学、幼托车行道人行道主次出入口结构路网小区中心内部关系外部关系2.结构的分类a.功能关系b.景观结构c.交通结构d.区位关系二、表达方式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点:公共服务中心,绿地线:路网、景观轴面:组团三、方法步骤先外部关系后内部关系1.主次出入口2.路网3.中心区4.居住组团5.较大型设施6.主要景观四、评价1.功能关系是否合理2.景观关系搭配是否美观3.交通流向是否通畅4.形态是否合理(日照、采光、通风)§1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一、交通方式的选择机动车交通按交通工具分: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住宅区的交通特征:生活性特征通路二、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人车分行交通组织方式:人车混行人车共存人车分行1928年在美国新开发的住宅计划中提出了“雷德朋”式的完全人车分流系统,193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Radburn,NJ)小镇规划中首次采用并实施:在同一平面上
本文标题:第七章 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