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三章水体环境-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三章水体环境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第一节水与环境一、自然界的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水约占97%,淡水占3%,而淡水中的大部分储存在极地的冰雪中,仅有不到1%的淡水为人类所利用,估算约为300万立方千米。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以13亿人口计,人均占有量仅有2154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0立方米的1/4左右。2、自然界的水按其存在部位可分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由于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因此在循环过程中于其它物质接触时,或多或少地溶解它们,所以天然水中几乎包含了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各地天然水的组成也不尽相同。4、水的循环•(1)水的自然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2)水的社会循环三峡大坝水资源污染,生灵涂炭5、水的作用•(1)可调节地球气候•(2)可改变地球表面形态•(3)具有物质运输功能•(4)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5)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6、水的特殊物理性质•(1)沸点高•(2)蒸发热大•(3)热容高•(4)反常膨胀•(5)良好的溶剂二、水资源危机•(1)全球的水资源短缺•据联合国最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淡水消耗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严重的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3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据专家们估计到2025年,将会有大约50个国家的占全世界30%(即23亿人)的人口面临水危机。在淡水消费增长的同时,淡水资源污染也日益严重。(2)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根据世界水资源研究所提出的标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处于缺水上下限(1000-5000m3/人)的中低值,总体缺水。而且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均匀。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988m3,低于1000m3的重度缺水标准,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共有11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50m3的缺水紧张线,其中山东为380m3,河北为330m3,北京不足300m3,天津仅为150m3,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联合国已将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国缺水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1995年的人口计算为2238.6m3,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4,也是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为世界第109位。人均水量少于2000m3的,国际社会称之为严重缺水边缘。中国有9个省(市、区)的人均占有水量为500m3。中国600个城市中缺水的近400个,严重缺水的为108个。(3)水资源消耗原因•水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三方面用水量的增加:•公共用水(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4)水危机产生的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3.水体的污染•4.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5)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1.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2.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3.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4.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5.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A.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B.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C.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A.建造水库•B.跨流域调水•C.地下蓄水•D.海水淡化•E.拖移冰山•F.恢复河、湖水质•G.合理利用地下水•3.加强水资源管理•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三、天然水的组成与水体自净(1)天然水的物质组成•1、溶解气体溶质粒径小子10-9m,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根据气体在水中含量的多少,进一步划分为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2、溶解性物质溶质粒径小于10-9m,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于水中,根据含量和生成原因,又再细分为主要离子、生物生成物、微量元素。•3、胶体物质溶质粒径为10-9m-10-7m时,属于胶体溶液,根据胶体的性质又分为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4、悬浮物质溶质点粒径>10-7m,为悬浊液或悬浮液,根据物质性质分为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泥沙、粘土和其他不溶物质。(2)水体的自净•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降低的现象。第二节水体污染有关概念一、水体污染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以至于对水的用途产生不利和不合理影响的现象,叫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物引起水体污染的物质叫水体污染物,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水体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无机无毒物2、无机有毒物3、有机无毒物4、有机有毒物5、病原微生物三、水体污染源(一)自然污染源(二)人为污染源1、工业污染2、农业退水3、生活污水四、水污染的危害•(一)水污染的危害•(1)水体污染对人体键康的危害(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3)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五、我国水污染的特征(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据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河流水质在11.4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4.9%,Ⅱ类水河长占24.0%,Ⅲ类水河长占29.8%,Ⅳ类水河长占16.1%,Ⅴ类水河长占8.1%,劣Ⅴ类水河长占17.1%。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7%,比上年减少了3.7个百分点。被洗涤剂污染的河流(二)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微山湖被污染,渔民无可奈何(三)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不容轻视中国水污染严重•水利部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国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在水利部门对全国评价的近十万公里长的河流中,被污染河长已经占半数,其中有4万公里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400公里河长鱼虾绝迹,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河流已变成排污河,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主要湖泊的26%已达到富营养化,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和渔业生产。第三节典型水体污染及其防治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病原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家禽饲养场和屠宰、制革工业废水。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后会传播各种各样的疾病如痢疾、肝炎、伤寒、霍乱、血吸虫等。治理这类污染物主要采用沉淀、过滤、消毒、妥善处理污泥,尽量不使这类这类污水与人体直接接触。二、需氧污染物(一)需氧污染物的概念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生成简单的无机物CO2、H2O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因而称为需氧污染物。1、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1)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mg/L作单位。(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的过程通常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物——CO2、H2O、NH3等第二阶段NH3——NO2-、NO3-第二阶段对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小,废水的BOD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溶解氧的数量。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测定BOD时一般以200C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在200C时,一般生活污水中预计无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过程,这给实际测定工作带来困难,而试验表明一般有机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约占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5%,所以目前都以五日生化需氧量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氧化剂的数量,用O2mg/L表示。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前者测定值通常低于后者。COD不受水质条件的影响,测定费时少,但因不能完全氧化有机物以及不能正确反应生物氧化时的耗氧量,因此不如BOD确切。3、总有机碳(TOC)——TotalOrganicCarbon总有机碳表示水体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指标。4、总需氧量(TOD)——TotalOxygenDemandTOD表示水体有机物中C、H、N、S全部被氧化时即生成CO2、H2O、SO2和NO时所需氧气的量。(二)水体中需氧污染物的来源•天然水体中在1~2mg/L之间•焦化厂1400~2000mg/L•皮革厂220~2300mg/L•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300~500mg/L•农场牲畜污水中一般比生活污水高五倍(三)需氧污染物对水体的危害(四)防治方法减少排污量。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水体内进行人工曝气。合理组织污水排放。三、植物营养物质(一)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2、水体富营养化与氮、磷的关系总磷超过20mg/m3,或无机氮超过300mg/m3,即可认为水体外于富营养化状态。(二)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1、农业退水2、城市生活污水3、工业废水(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导致水质恶化,水体老化;2、对鱼类的生存产生影响。(四)防治水体受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的途径•合理使用肥料,防止流失。•降低工业废水中氮磷的排放量。•粪便等有机物可先经沼气池处理后再作有机肥使用。•生活污水可进行污灌或污水养殖水生生物后再排放。•城镇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四、毒物污染(一)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研究中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Hg、Cd、Pb、Cr和As。1、来源水体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不同生产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所含的重金属及其存在形态不一样。2、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1)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某些重金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化成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2)天然水中只要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3)某些重金属离子易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再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再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3、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沉淀作用(2)吸附作用(3)络合与螯合作用(4)氧化还原作用4、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较大的重金属。–严格排放标准,控制排放量。–废水应在处理达标的情况下才能排放到环境中。(二)氰化物污染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来源于电镀废水,焦炉和高炉的煤气洗涤冷却水;某些化工厂的含氰废水及有色金属选矿废水等。•对一般人来说,只需0.1g左右NaCN或KCN就可致死。对敏感的人仅需0.06g。•氰化物对水体中鱼类等危害很大,致死浓度为0.3~0.5mg/L。•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mg/L。治理–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含氰废水的排放。–对含氰量高的废水可用酸化嚗气—碱液吸收法等回收,对含氰量低的废水可通过生化处理。(三)酚类污染物1、来源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主要来源于焦化厂、炼油厂、煤气厂、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另外,粪便和含氮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产生少量酚类化合物。2、酚类化合物的危害–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可使蛋白质凝固。–饮用水中即使含有微量的酚,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难闻气味。–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导致鱼肉有异味,不能食用(当水体受污染,浓度在0.1~0.2mg/L时);•影响鱼类产卵(浓度在1mg/L);•导致鱼类大量死亡(5~10mg/L);3、防治方法–改革生产工艺,回收酚;–生化处理。五、其它水体污染物(一)酸、碱和无机盐污染(二)热污染(三)海上石油污染我国地面水水质标准•Ⅰ类水体:为源头水及自然保护区;•Ⅱ类水体: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水体: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Ⅳ类水体:为工业用水区
本文标题:第三章水体环境-第三章水体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