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8.1环境质量管理概述8.2环境质量评价8.3环境监测8.1环境质量管理概述一、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质量是表示环境本质属性的一个概念,是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即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单元内环境要素的好坏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经济、文化、美学等各方面二、环境质量管理概念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提出环境质量标准、组织监控(监测、检查、控制)和协调;对利用环境资源的各部门来说,则要把生产质量和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环境教育、树立环境文明道德观,把环境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质量三、环境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2)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和评价(3)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八项)(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7)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8.2环境质量评价一、概述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价和预测。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揭示特定地区或环境质量的水平和差异,阐明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及有可能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高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3、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某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当前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在一个工程项目兴建以前就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以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以寻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环境损害的对策和措施。•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精度环境调查监测评价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效应分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污染规律,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基本程序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监测阶段(3)评价和分析阶段(4)成果应用阶段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调查法、监测法、综合分析法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环境背景的调查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负荷比主要污染物的确定主要污染源的确定•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评价(1)评价因子的选择(2)评价指数的确定单因子评价指数、综合指数、总指数评价类型评价参数备注大气质量评价⑴颗粒物总悬浮颗粒、飘尘⑵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⑶有害元素镉、铅、汞、氟等⑷有机物苯并[a]芘、碳氢化合物一般多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水体质量评价⑴感官性状因子味、嗅、颜色、pH、透明度、浑浊度、悬浮物等⑵氧平衡因子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⑶营养盐类因子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⑷毒物因子酚、氰化物、砷、有机氯、镉、铅、汞、铬等⑸微生物因子大肠杆菌等一般选用10项左右土壤质量评价⑴重金属有其他无机毒物氰化物、砷、氟、有机氯、镉、铅、汞、铬、锌铜⑵有机毒物滴滴涕、六六六、石油类、酚、苯并[α]芘、多氯联苯等⑶酸度表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概述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凡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必须作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三个层次: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自美国于1969年首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世界上先后有100多个国家陆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则是从1973年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并尝试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以“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协作组成立为标志)。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的江西永平铜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至1979年9月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等工作。提高阶段(1999~)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究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等等,但必须获得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评价单位要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工作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原则: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②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工程分析1).工艺过程2).原材料的储运3).厂地(场地)的开发4).其他情况(2)环境影响识别(3)环境影响预测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2)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2.给出结论3.报告书的编制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单位提出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图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等级1).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3).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4).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筛选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所谓“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1)、指数法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评价。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1).普通指数法单因子法:先引人环境质量标准,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处理,通常就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标准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C/Cs单因子指数法用于分析该环境因子的达标(Pi1)或超标(Pi1)及其程度。综合指数法:如大气环境影响分指数、水体环境影响分指数、土壤环境影响分指数、总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等:11nmijijPP式中:i—表示第i个环境要素;n—环境要素总数;j—第i环境要素中的第j环境因子;m—第i环境要素中的环境因子总数。ijijsijcPc以上综合方法是等权综合,即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完全相等。各影响因子权重不同的综合方法可采用如下公式:1111nmijijijnmijijWPPW或在此基础上再作函数运算(为了便于评分)。式中:Wij——权重因子,根据有关专门研究或专家咨询确定。2).巴特尔指数法把评价对象的变化范围定为横坐标,把环境质量指数定为纵坐标,且把纵坐标标准化为0~1,以“0”表示质量最差,“1”表示质量最好。2、矩阵法矩阵法将清单中所列内容,按其因果关系,系统加以排列。并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一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定量或半定量地说明拟议的工程行动对环境的影响。这类方法主要有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两种。3、图形叠置法(手工叠图及计算机叠图)图形叠置法的用法:准备一张画上项目的位置和要考虑影响评价的区域和轮廓基图的透明图片和另一份可能受影响的当地环境因素一览表,对每一种要评价的因素都要准备一张透明图片,每种因素受影响的程度可以
本文标题: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