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人类的“空间”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若世界人口按目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勉强提供立足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活动一:地球的承载力有极限吗?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罗马俱乐部是一个从全球的角度讨论人类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困境的非正式的国际性协会,成立于1968年。本图摘自罗马俱乐部发表的轰动世界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针对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反思,富有挑战性地提出了“增长的极限”问题,指出了决定和限制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首先了解坐标轴的意义,然后在图中找出曲线上的转折点并读取其数值,分析该数值两侧的变化趋势,从中得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关性。4.通过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世界人口大约在哪一年达到最大值?2.资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工业产品、粮食、污染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分别在哪年前后达到最大?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最高点,之后会下降;资源持续减少,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之后,人口数量开始降低时,资源下降速度放慢;污染持续增长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开始下降;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品在2020年前后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可见,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不断下降,污染则日益加剧,使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什么?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我国为什么突出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4、世界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5、研究环境承载力的意义是什么?6、怎样正确认识环境承载力?阅读教材P17—P19,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环境承载力一、环境承载力的概念1.简单的定义: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和资源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人口容量上海街头拥挤的人群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影响最大。1.首要制约因素——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淡水、生物、矿产、太阳空气等,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木桶效应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说:“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康熙五十三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不识时务。今人民藩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清圣祖实录》我国为什么突出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需要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稳定生态环境建设资料一:比较两幅图中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地球的流水“账”70.8%: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淡水资源已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自然原因①②人为原因③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增水污染严重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承载力很小。今天地球上的7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①人类创造的文化一方面可以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环境承载力。另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往往也造成对环境的破换,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3.文化和消费水平自然资源指标(水、土、气候、生物、矿产等资源)环境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消费水平小结三、提高环境承载量的途径1.向外移民2.利用区外资源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第二课时探究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是什么?2、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有什么区别?探究二:人口合理容量一: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相对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某一区域内技术水平、资源基础、消费水平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合理容量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的。为什么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开放、资源互补因素相关性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正相关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变化会引起相应人口合理容量发生相应变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消费水平正相关负相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消费水平提高会使人口合理容量降低科技水平正相关减少人类对现有环境的依赖;发现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域的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定义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a.?b.?c.?d.?e.?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探究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数量上: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考虑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或自然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虑;合理人口容量考虑的是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意义不同:环境承载力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合理人口容量体现的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活动: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影响因素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1.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2.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3.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4.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探究四:我国的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中国的最大人口承载力为16亿左右。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10亿左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国针对这一矛盾所坚持的两项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计算,只能定性说明D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C
本文标题: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