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十章鱼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章鱼类与环境的关系讲授重点:1、水温与鱼类摄食、生长、繁殖的关系。2、溶氧与鱼类的关系。3、鱼类种内和种间关系。第一节鱼类与水温的关系鱼是冷血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一、水温与摄食关系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特别是温带鱼类,春夏强烈,秋冬少食或停食。鲤鱼4℃以上开始摄食,8℃以上正常,13℃时13.5%用于生长,23℃时31.3%用于生长,23-29℃最强烈,超过29℃下降。鳗鲡10℃开始摄食,25-27℃食量最大,28℃以上减少。虹鳟3℃开始摄食,15-17℃最大,20℃以上减少。鳡在冬季4.9-9.1℃,摄食个体3.2-4.9%,水温升到22.7-30.6℃,摄食个体100%。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代谢作用增强,摄食强度也增加。二、水温与生长的关系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称为控制因子。在适温范围内,代谢强度与水温呈正相关,生长亦呈正相关,根本原因是与摄食和营养有关。①各种鱼生长快慢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生长温度范围,如鳗鲡,生长温度3-37℃,生长适温20-30℃;虹鳟生长温度3-25℃,生长适温10-18℃。②同种鱼在适温范围内生长快慢与水温高低有关过冬草鱼种,4月7日水温15℃,体重21.5克,每隔半个月测水温和体温,增重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快,17℃-11.6%;21℃-16.7%;22.5℃-21.4%;25.5℃-26.4%;27℃-28%;28.5℃-25.5%;32.5℃-23.2%(7月21日);29℃-18.8%;25.5℃-14.8%。③同种鱼生活在平均水温较高的水域比在水温较低的水域生长为快,因为水温与饵料生物、肥育季节有关。三、水温与繁殖发育关系①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年龄的关系(见繁殖章)②水温与产卵关系:在其它繁殖生态条件适合情况下,水温是产卵的剌激信号,如鲤14℃以上,鲩18℃以上,鲮25℃,大麻哈鱼12℃以下,细鳞鱼7-8℃,狗鱼3-6℃。③水温与受精率关系:过高过低影响受精率,鲮27℃-95.5%;29℃-86.5%;31℃-60%④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呈负相关,如鲢卵孵化时间,18℃-61小时;28℃-18小时;30℃-15.5小时;草鱼苗孵出→鳔出现,18-23℃为13天;23.6-26℃为3天;过高过低引起畸形。四、水温急剧变化,引起鱼的死亡鳡、鳤鱼苗20℃→25.6℃,4~5小时全部死亡,因生理机制失调而死。不同鱼对水温适应能力不一样,可分为二大类广温性鱼类——鲤、鲫、鲻、棱等温带性鱼类,能生存0.5-38℃狭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如鲑鳟鱼类,20℃以上就不易生存暧水性鱼类:如罗非鱼要求水温12-13℃以上;鲮鱼7℃以上。第二节鱼类与溶氧的关系一、耗氧量与耗氧率耗氧量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耗O2数值;耗O2率为单位时间(小时)内单位体重(g或kg)所需的O2量。1、耗O2与鱼体大小关系耗O2量随个体增大而增加,耗O2率随之减少,如香鱼苗种,在170c时,耗O2量与鱼体大小关系:平均体长(cm)鱼总重(g)平均耗O2量mg/尾小时平均耗O2率mg/克小时5.33±0.4321(14尾)0.8330.5548.11±0.4040(8尾)2.3700.47410.54±0.7870(6尾)4.1370.354同种不同个体,在相同温度下,个体小耗O2率相对高,因直接维持生命的组织器官,如肾、脑、性腺、肝脏、鳃、肠等,每克每分钟耗O2量较高,非直接维持生命的组织,如骨骼耗O2量较低,幼鱼的第一类组织器官比例高,随着个体逐渐生长,第二类比例增大,因此个体小耗O2率相对高耗O2与体重间为幂指数关系R=kwx红鲤苗R=0.00104w0.84白鲢苗R=0.00091w0.88耗O2量变化受许因素制约,与摄食、运动等活动有关,如鳟摄食后耗O2率增22-26%;鲫饥饿24h,耗O2率只有原来的76%,摄食时增加的能耗称作特殊动力活动耗能(SDA);许多鱼约9.5-19%的能量用于SDA。竹荚鱼游速加快,耗O2率成倍上升,游速0.5m/s时为不游时3.3-6.6倍,1m/s时为5.7-11.4倍。2、耗O2量与水温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O2量和耗O2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如香鱼苗,体长8.11±0.40cm,水温13.1℃,耗O2率为0.420mg/g.h、耗O2量为2.143mg/尾.h;水温27℃耗,O2率0.608、耗O2量2.880。3、耗O2率与盐度关系香鱼,盐度11.34‰以下,耗O2率基本一致在0.55-0.57mg/g.h;盐度11.34‰以上,随着盐度增高,耗O2率迅速上升,如20.5‰为0.638mg/g.h;26.5‰为0.785mg/g.h。可能渗透压调节有关。二、溶O2与鱼类活动关系1、各种鱼对水中溶O2量要求不同,冷水性鱼类要求高,如虹鳟最适溶O26.5-11.0mg/L,致死点3mg/L,10mg/L食欲最强,降到2mg/L,食欲大减,1mg/L以下,停止摄食,大部分鲤科鱼类最适溶O25-7mg/L,冬季可0.7-2.8mg/L。2、溶O2与窒息鱼体窒息死亡时的环境溶O2量称为窒息点①窒息点与鱼体大小个体小,耐低氧能力差。(例:水温11.50c)如香鱼体长4.49±0.33cm,死亡1/2时溶O2为2.014mg/L;全死1.900mg/L10.08±0.96cm,1.5431.428②窒息点与水温关系水温升高,略有上升香鱼体长5.02±0.64cm,11.5℃为2.014mg/L;27.5℃为2.272mg/L。梭鱼在水温37℃时的半数窒息溶O2量约是25~28℃时的1倍不同种类,同种不同大小、不同水温,窒息点有差异。第三节鱼类与盐度和溶解盐类的关系一、影响鱼类渗透压鱼类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根据忍受盐度的程度可分为狭盐性淡水鱼,适於淡水、低盐度海水鱼,适於高盐度,马鲛、带鱼、鲳广盐性溯河大麻哈鱼、鲥洄游性降河鳗鲡半洄游性(过河口性鱼类)鲚、银鱼广盐性鱼类可驯化,鲻梭鱼从38‰海水→淡水、罗非鱼淡水→40~49‰海水二、作为鱼的营养物质,影响鱼的生长1、培养水生生物2、某些无机盐可被鱼体直接吸收,用P32示踪,鳞鲤的口腔和鳃吸收93%,体表6.3%;镜鲤从鳃和口腔吸收87.9%,体表12.1%。3、重金属对鱼类的毒害铁0.1mg/L以下剌激鱼类生长,0.2mg/L以上,气体代谢降低,生长缓慢甚致死亡。0.3ppm铅化物,0.5ppm铅化物,使鱼致死。0.018ppm氯化铜,使鲤致死。中毒原因,①与鳃分泌粘液结合,堵塞鳃间隙或使鳃细胞内原生质凝固,引起呼吸困难致死。②离子吸入体内,与酶类的氢硫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醇盐类,阻碍酶活性。第四节鱼类与酸碱度的关系一、酸碱度对鱼类生活的影响酸碱度能够直接影响鱼体的生理状况。在酸性水体内,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紊乱;刺激鳃部粘液过量分泌,降低氧越过鳃表面扩散速率;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受阻,减低其载氧能力,导致血液中氧分压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鱼类也会因缺氧而“浮头”。在酸性水中鱼类往往表现为不爱活动,畏缩迟滞,耗氧下降,代谢机能急剧低落,摄食很少,生长受到抑制。当pH值4.0-5.0时,离子交换失常,是致死主要原因,当pH4.0以下,严重破坏皮肤粘膜和鳃组织,使鱼窒息而死。鱼胚和鱼苗对低pH最为敏感,而且最易死亡。胚胎的离子调节机制尚未发育完全,矿物质贮藏少。受精卵在低pH水中的死亡,是由于表皮细胞被酸腐蚀,干扰离子调节和呼吸的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对pH的敏感性不同,最敏感的阶段是眼色素期,此期的临界下限的pH为6.0,此时胚胎开始主动吸收离子。二、鱼类对酸碱度变化的适应一般来说,海水鱼类能忍受pH值较小的变化幅度,而淡水鱼能忍受pH值较大的变化幅度。各种鱼类有不同的pH值最适范围,一般鱼类多偏于适应中性或弱碱性环境,pH在7—8.5范围内,不能低于6以下。中性及弱碱性反应的水,大部分是丰产的鱼池。第五节鱼类与光、声、电的关系一、声1、鱼能感受声波的振动,如鲫2.5~3480Hz,鲈40-600有助於摄食和避敌,利用声诱捕鱼(摄食声和恐吓声)。2、本能发声①恐吓声,如黄颡鱼;②集群声,黄鱼;③求偶声,鲮鱼,脉冲串长度80.6~1767ms,主频330-550Hz。二、光1、光对鱼类行动的影响鱼对光线的反应是很复杂的,许多鱼类有趋光性,避强光、趋弱光。灯光捕鱼。2、光对繁殖发育的影响①光对性腺发育和成熟起直接作用的指导因子,对长光照型鱼提前把日照时间比自然状态延长一些,对短光照鱼类缩短时间,通常能使鱼类性腺提前成熟和产卵。这是控制鱼类性腺发育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短光照鲻12-1月产卵,用人工短光照(6h光照+18h黑暗/d),能提前2-6个月成熟。鱼类性腺成熟具有每日的临界光照时间,把处于繁殖期间的阔尾鳉鱼置于临界光照(12-13h/d)以下,其中0.4mm以上大型卵母细胞就会完全破坏,若恢复到临界光照以上,卵母细胞再次生长。②鱼类产卵需要一定的光照度,光照度的变化往往成为成熟亲鱼产卵的诱因。③长期不给光照,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丧失生殖力,如食蚊鱼。3、光对视觉器的影响长期洞穴生活,眼退化,如盲鳉三、电流各种较大的水体中存在着微弱的大地电流,鱼类对电流的反应敏感,在大海中洄游的鱼类,可能是以大地的微弱电流来定向的,因为鱼在磁场中,头部总是转向阳极。鱼在直流电电场中的反应1、初始反应(感电):鱼感到剌激而惊慌失措,游动不安,呼吸加快活动游动无特定方向,但鱼仍有制别方向的能力,能回避外界的剌激,集群的鱼,仍保持集群性。2、趋阳反应:鱼体微颤,肌肉紧张,游泳时缓时急,有时失去平衡,歪歪扭扭游向阳极,如时间太长,鱼因疲劳过度而昏迷下沉。水的电导率越高,趋阳反应越明显。3、昏迷反应:鱼呼吸微弱或停止,鱼体僵直,鳍张开,原地不动,肚朝天。利用鱼对直流电的趋阳反应,出现电捕鱼。一些鱼能发电:电鳗700-800v,电鳐200v。第六节水域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一、污染对鱼类的毒杀作用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杀作用有三个途径。1、物理作用有毒物吸附于鱼体的表面、口腔、眼球、鳃等处,刺激皮肤,损伤皮肤,造成病菌侵入;重金属离子附着在鱼鳃上,不仅使其分泌大量的粘液,并能与粘液凝固形成薄膜复盖于鳃之表面,充塞于鳃丝之间,使鱼呼吸困难,甚至损伤鳃组织,使其发炎、脱落,使鱼类窒息死亡。2、化学作用有毒物质经鳃或其他表露部位入侵体内,或从胃肠中吸入,会造成鱼类的神经中毒,活动失调,造成鱼类的生理障碍,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或杀死红血球,降低氧结合能力,使鱼体缺氧;或破坏酶活力,影响生长与繁殖,造成后代畸形或死亡。如铁盐可使鱼眼损伤变瞎。石炭酸(苯酚)可使神经麻痹,使血球破裂。氰化物能使神经麻痹,毒化血液,失去氧结合能力等。重金属离子通过鳃或体表进入体内,迅速与酶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基因(如硫基、氨基、亚氨基等)结合生成不溶性的硫醇盐等,使之失去活性,从而破坏生物的酶系统。如水中CaCl2为1μg/L时,鲤在9—18小时死亡。王明荣等(1995)测定,NO2-—N能将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MHb),当NO2-—N分别为1、2、3、4、mg/L时,相应实验鲢的血液中MHb含量分别为5.88%、12.35%、14.06%和29.31%,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3、生物作用是指污染物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造成危害鱼类生存和不良渔业后果。在有机物和大量营养盐类污染的海区,易导致赤潮浮游生物(如夜光虫、中肋骨条硅藻等)大量繁殖而形成“赤潮”,大量赤潮生物的耗氧和死亡后分解过程的耗氧,可使海水溶氧耗尽,导致赤潮区内鱼类及其它生物窒息死亡。浮游植物是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水生生物的间接或直接的饵料,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水体天然生产力。污染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破坏力是非常严重的,能引起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整个食物链从最基础的环节处断裂。如有机汞的含量0.1ug/Ls时即抑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当浓度达到0.9ug/l以上时,导致它们大量死亡。D.D.T浓度为10~100ug/L时
本文标题:第二十章鱼类与环境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