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第三节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第四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重点问题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制度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1)稀缺性。(2)区域性。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构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1.自然资源的定义2.自然资源的特点3.自然资源的价值(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续中不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经济系统中构成必须的“投入”并产生积极效益;只要它们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带来合理福祉、愉悦和文明,即称为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2、特点(1)稀缺性无论是物质或是能量,一旦被定义为“资源”,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需求”而言的,从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这一点来看,只要是作为资源,它总是被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的,在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也就表现出来稀缺的特点,稀缺性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2)区域性在资源稀缺基础上,资源还具有下述特性:资源的竞争性、资源的分散性、和资源的增值性。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地区显示出不同的倾向,这就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3、自然资源的价值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资源由于存在于大自然中,因而是无价值的。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崛起,这一传统的观点日益为人们抛弃,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恩格斯1820-1985曾指出:政治经济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恩格斯1820-1895曾指出:政治经济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3.自然资源的价值⑶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就构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具有价值,而是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迫使下,人类必须对自然资源投入劳动,形成新的资源产业,维护或产生新的人工自然资源。因为耗费了劳动,才使这种进入生态经济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价值。⑷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把自然资源看做一种财富也就顺理成章了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一)纯自然资源型1、前提条件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非常好,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或多种重要的矿产资源。2、区域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以自然资源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基础和动力3、类型-四种基本类型(1)高消耗高效益型--美国(2)高消耗低效益型--苏联、中国(3)高输出高收益型--中东各石油输出国(4)高输出低收益型--非洲资源输出国、西部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1、前提条件既有极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同时各项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2、区域发展特征:(1)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那些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利用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使区域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3、评价--模式最好,但不多见4、典型国家--美国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三)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1、前提条件: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区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深度开发2、特征: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富,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因而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3、典型:日本、瑞士等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等较发达的省(直辖市)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四)资源缺乏型1、特征(1)一般来说既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也十分贫乏,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因此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2)在没有大量的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同时还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2、典型:国家有非洲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3.1自然条件是区域开发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自然条件直接、间接影响生产力中的两大部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区域开发一定要以自然的可能性为前提。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3.2.自然条件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料,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采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大庆油田平均吨油投资只有资源条件较差的油田的1/10中东地区每桶原油成本约6美分,而美国每桶原油平均成本为1.2美元。成本相差20倍。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其二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①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在煤铁资源基础上兴起的工业区有美国五大湖南岸工业区,美国伯明翰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等。我国黑龙江省四大外调物资——石油、木材、煤、粮食,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②每一个自然因子对于不同的经济部门的影响也有差异。如气候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顺序大致为:(l)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运输业,特别是航海业。(3)建筑业,气温、降水量影响建筑施工费用。(4)矿业,特别是露天采矿。(5)旅游业。(6)加工工业。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3.4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式的影响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形式的自然基础。如: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梨在中国的名酒,贵州茅台,山西杏花村酒,四川的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安徽古井贡酒、遵义董酒、青岛啤酒等,都因良好水质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语言、交通规则和体育运动三个社会生活的侧面,剖析自然环境的痕迹,有助于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间的相互渗透。语种的词汇与语言形成时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英语中关于牲畜的词汇,以牛(ox)为例,有公牛(bull)、母牛(cow)、小牛(calf)、牛肉(beef)、牛奶(milk)等,说明英语形成时期畜牧业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地位,也说明英语形成时期的自然环境与畜牧业比较协调。在人际间关系上,英语的词汇比较简单。汉语中的姨母、姑母、婶母、舅母、大妈、大娘、阿姨等词汇在英语中只有一个词(aunt)。语言及词汇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世界公路交通规则分左行制和右行制两类。左行制以英国为代表。右行制以美国为代表。我国二战前随英制,即左行制;二战后随美制,改成右行制。左行制与岛国环境和交通工具有关。右行制与三匹马或六匹马拉车有关。交通规则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育冰雪的地方:北美和北欧等北方国家是冬季奥运会的主力。在我国,黑龙江和吉林控制着冬季运动会的大部分奖牌。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制订体育运动发展战略可以事半功倍。我国采取由小到大、由巧到力方针与东方人的生理素质有一定联系。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在体操、跳水等灵巧项目中,我国有优势。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评价(一)自然资源优势度的评价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二)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中国的自然资源存在两大不足。一是人均资源量少;二是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缺少。1nijiimndpmnm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自然资源综合优势评价方法是评价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度,主要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首先将所有考虑的各项资源排列出各地区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1nijiimndpmnmPi为i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度,m为评价的资源种类数,n为对比的地区数,Dij为i地区j种资源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第三节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第四节案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经济资源。而当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变得比什么资源都重要。区域经济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一般而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资源也就越丰富;其所吸引人力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二、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不承认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储蓄与投资是经济的内生变量,是由一定的收入分配形式,利润率、工资率和节俭的美德决定的由于当时生产发展阶段的限制,多数古典经济学家不承认人力资本的概念,将人对于自身的投资都归于消费。古典的劳动概念把劳动看做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这种劳动仅需要少量知识和技能,因而他们将劳动作为同质的投入品。(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入力资源--初步探讨1、新古典理论的特点:以边际分析为基础,以经济计量分析代替经验分析,以经济模型代替典型描述,使经济研究计量化和经济理论模型化,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衡过程成为新古典的中心论点。新古典主义把人口变动作为外生的和已知的。技术积累和知识积累被假设为外生的变量,不是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因素。2、马歇尔和熊波特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1)马歇尔的学说不只注意到现实资源的配置,还注意到资本积累的来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他十分强调通过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2)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新的创新不但增加了利润,而且快速地提高了资本积累。(3)遗憾不过,这两位经济学家都还没有对知识积累和技术来源做出定量分析。3、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和多马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其长期化和动态化.即把人口、资本、技术等因素在长期内视为变化的量,分析它们在连续的时间内与其他变量一起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生产技术与资本一产出比例不变.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模型中,人口、知识积累仍被视为外生变量,并隐含着把劳动力和资本视为同质的假定,资本和劳动力的固定比例只是在短期分析中有效故仍然排斥教育和于中学形成人力资本的可能性G-经济增长率;S-平均储蓄率;K-资本产出比4、索洛增长模型20世纪以来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现实与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储蓄率、劳动力增长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为固定常数的假设严重不符,致使以索洛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索洛增长模型该模型区分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种不向的来源: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因要素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水平效应”)△A△L△KG=--+--α+--βALK(I)(II)(III)I-技术进步率II-劳动力增长率II-资本增长率5、丹尼森模型针对索洛计量分析中总经济增长率与要素投入增长率间的巨大差距草率归结为广义的技术变动,丹尼森在其实证分析中将这种广义的技术进步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要素增长投入劳动投入自然资源资本就业人数数工时年龄性构成存货住宅非住宅性建筑、设备国际资产教育年限要素使用效率知识进步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结构变迁国际贸易壁垒减少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扩大收入弹性提高非农自我雇佣减少丹尼森将总产出增长
本文标题: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