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精编范例
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精编范例数学的特点在于精确。每一个数学概念、符号和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模棱两可或模棱两可的词语。数学中的结论是错误的,是明确的,没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论断。当学生试图下载并理解一篇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必须知道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或遗漏任何一个。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数学第一册的教案。欢迎咨询!六年级数学1教学内容: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2)巩固练习。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4题。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板书设计:负数的初步认识正数:20、22、14、+8844.4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2、-30、-10、-15、-155…六年级数学2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练一练,练习十一11-1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二、复习约数和倍数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约数倍数2、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3、学生练习(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2)写出18的所有约数三、复习质数合数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板书:1质数合数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口答:(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785123579190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4、做“练一练”第3题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1、学生练习(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2、“练一练”第4题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五、复习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2、“练一练”第5题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板书:偶数奇数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六、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七、课堂练习1、练习十一和12题2、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5、16题、17题中(3)(4)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六年级数学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8569百分比30%20%12.5%15%22.5%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扇形统计图(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3.尝试练习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四、课堂练习,巩固应用1.练习二十一第1题。引导学生看图,并解决以下问题(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能提出哪些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精编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