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改变、干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干扰、破坏环境系统正常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并且发生直接或间接不利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变化。严峻的污染态势使一些地域环境质量恶化,导致人群生存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降低。中国的主要环境污染通常按环境组成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近年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严重的复合型污染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环境污染可以由人类活动造成,也可以由自然因素造成,也可以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今中国,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总体态势是严峻的,防治污染是紧迫的任务。本章前言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水污染(waterpollution)大气污染(airpollution)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能源结构(energystructure)关键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逻辑框架中国环境污染形成因素环境污染特征环境状况与危害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一、自然因素自然污染源自然营力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范围内高度富集。例1:江西、湖南有色金属矿藏丰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质转化与运移过程,地表形成酸性水,使矿藏周围环境中一种或几种金属的浓度显著高于地方的平均值,对生物生长、发育构成危害。例2:黑龙江三肇、吉林白城、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等地区的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的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中,含氟量高,在强烈的蒸发浓缩下,地表与浅层地下水中富含氟。(一)自然污染源的作用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二)自然地理条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地形、气象、植被等条件对污染物迁移特征有重要影响大气污染物为例:风场和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等显著地影响其扩散、迁移的方向和强度;山与谷、海与陆等改变着局部地区的气象状况,从而影响到污染物的时空格局与浓度分布在强风力地区,污染物输送、稀释能力相对较强秦岭以南的若干盆地和谷地,为全国风力最弱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成为中国酸雨影响严重区的因素之一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三)自然地理条件对环境容量的影响环境容量是在一定地域、一定环境要素中,以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为前提,能容纳有害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它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的基本依据。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表6–1中国土地退化分布、面积与变化二、人为因素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也日益增加,同时,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复杂。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口剧增等因素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总体水平还不高,技术条件较落后。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高排放,在低技术组合基础上靠高物质投入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污染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透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2003年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200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8~9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在总体上仍属于粗放经营,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农田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人口环境容量——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在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中,对人口最大的抚养或负荷能力。也是经济适度人口。(二)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三)经济结构与环境污染一定阶段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环境状况具有深刻影响。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速率为9.9%,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特征,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都将对重化工产业有强大的需求拉力。由于中国主导产业是污染物排放量一般较高的第二产业,致使单位GDP排出的污染量较多。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有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进入地区环境的污染物在数量上接近环境容量边缘,或已经超过环境容量,使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废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全国1998—2005年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2005年产生量为13.4×108t,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654.7×104t,比上年减少6.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7×108t,综合利用率为56.1%,与上年基本持平。固体废弃物废气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近百年来分阶段出现和分阶段解决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则在几十年发展期间,尤其是在1978年以来工农业产值迅速增加的期间,集中体现出来,由此呈现为环境污染问题的明显“压缩型”特征,从而对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环境与资源压力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复合的态势由工业、城市生活中排放物和农业面源带来的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问题,以及大气二氧化硫、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例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问题、以及在社会消费转型过程中,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电子废物与有害建筑材料等问题;从而形成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复合的态势,增加了防治污染的难度。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中国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燃煤产生以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的多种污染物。在煤烟型污染的影响下,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相当于1999年的1.37倍,比2002年增加32%。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的污染特征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四、面源与点源并存、有些地区面源污染趋于严重农村的面污染源一般包括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畜禽养殖业所排放的污水等。城市中雨水降落并流经铺砌的地面,所形成的城市径流,由于其中往往夹带有各种污染物,也是重要的面污染源。当前,面源污染已经对一些地区的湖泊、河流及近海的水质产生显著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湖泊和海域污染相当严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一、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仍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一些大城市正在向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化煤烟型污染中,大气污染物以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为主有的城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中,汽车尾气的分担率在上升(一)大气污染的概况汽车尾气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总悬浮颗粒物颗粒物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m3/min)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粒径绝大多数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2004年342个城市中,46.8%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的分级标准:一级标准指年平均和日平均依次低于0.08mg/m3和0.12mg/m3二级标准指年平均和日平均依次低于0.20和0.30mg/m3三级标准指年平均和日平均依次低于0.30和0.50mg/m3(标准状态)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中原和四川东部。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排放在稳定中呈增长趋势。2005年,在监测城市中,有22.6%的城市二氧化硫超过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污染较重的主要是:西南高硫煤地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城市,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省(区)(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甘肃等)的城市。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空间格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污染强度高于农村,其中尤以大型城市为明显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空气质量因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所处地区气候特征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城市污染重于南方城市大城市重于中小城市部分沿海城市的空气质量保持了较好水平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较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2005年,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以及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城市分别占1.8%、40.7%、51.3%和6.2%。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降水酸度分布图(2005)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酸雨污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发展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生在重庆、贵阳、柳州等地区以及部分长江以南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到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华中以及华东沿海地区。酸雨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被人体吸入后绝大部分阻留在鼻腔和咽喉部,只有很少部分进入气管和肺内。粒径0.01~1.0μm的细小粒子在肺泡的沉积率最高,成为肺癌的致病因子,许多重金属化合物也会危害健康。二氧化硫的危害较普遍又严重。SO2进入呼吸道后,因易溶于水,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体内的代谢作用。SO2慢性中毒后,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二)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对材料的危害大气污染会使各种建筑物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与纺织品等发生性质的变化,并因此造成经济损失。引起植物酶的功能受损害;影响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破坏细胞膜;损害根系的生长及其功能;减少输送作用。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二、水环境污染(一)水环境污染的概况中国当前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松花江水污染被污染的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其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功能区: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河流污染状况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2005年七大水系的411个重点监测断面中:41%的断面满足Ⅰ~III类水质要求3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七大水系的100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6%Ⅳ、Ⅴ类水质断面占40%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4%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污染较重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005年
本文标题: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