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二章环境篇投降!?只有今天待遇好!(4月22日)在学习本章之前,先区分几个基本概念:1.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2.环境污染:指由于自然环境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原有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质量退化,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趋势。注: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第一节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并不是任何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由于人类的不适当活动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存条件不利的环境变化。比较公认的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加速发展的工业化、都市化和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以高消费为代表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等等。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正常发展的一种表现,是人对环境负影响增强的结果。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索取与给予的特殊关系。人类的诞生、发展都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1.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和乱捕乱采造成的生活资料缺乏引起的饥荒。2.700—800年前,人类使用煤炭作能源开始造成环境污染。3.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环境污染形成公害并成为社会问题。4.19世纪末,环境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当时英国环境污染最严重,从1850年起,泰晤士河水生生物绝迹,许多河流成为臭水沟。5.20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与日俱增,接连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等好几起大气污染公害事件,造成大量居民患病和死亡。6.20世纪50—60年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量、消费量急剧增加,废气引起的光化学烟雾危害日趋严重。同时,在日本等国还发生了“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等多种震惊世界的公害病。另外,由于石油远洋运输及海底采油,石油对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新的污染不断出现,如由原子能利用、核动力发展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农药等有机化学物质大量生产、使用造成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等。三、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在:1.保护人类环境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2.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国际不安定因素,是未来国际冲突、动乱的一个主要渊源。3.当今世界上两大国家集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保护上存在很大矛盾和分歧,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更影响到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一、固体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加固体废弃物就是一般所说的垃圾,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世界各国的垃圾以高于其经济增长速度2~3倍的平均速度增长。日益增多的固体废弃物,对人体、土壤、地下水等将造成严重危害,加剧人类环境恶化。医用废弃物混在垃圾中生活垃圾二、噪声污染加重据联合国的资料,美国有8000万人,即占全国40%左右的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4000万人面临听力受损的威胁。受到建筑工地噪声影响的居民和过路的行人,每年达240亿人小时。估计有l00O--1500万工人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噪声污染另一主要来源是交通运输。工地经常发出噪音交通——噪音一大来源三、酸雨日趋严重酸雨是矿物燃料燃烧、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硫与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层,在大气中和水汽化合生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形成的。酸雨最早发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近年来已遍布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酸雨四、新的化学品不断出现人工合成的新化合物新农药不断出现。如今已登记的化学品编号就有600多万种,平均每年增加1000种,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如食品添加剂和饲料里添加的化学物质等化学添加剂、农药和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对全球生态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典型案例:1.60年代震惊世界的塞利多米事件(母亲服用一种叫塞利多米的安眠药引起),使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地出现了大量畸形婴儿。2.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杀虫剂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公害惨案,溢出的异氰酸甲酯毒雾使1700多人丧生,受害者达25万余人。五、臭氧层破坏(一)臭氧的作用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起“屏蔽”的作用。臭氧层遭到破坏,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就会危害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若臭氧含量减少7%,人类皮肤癌的患者将增加14%。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污染令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1.由于氯氟烃进人平流层2.氮氧化物进人平流层火山爆发物质工业污染六、核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核能的利用是近代科学技术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比煤发电便宜25%,比石油低30%,核发电经济、干净。但核泄漏事故不仅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而且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其后果是很严重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存在安全漏洞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受到核污染的患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现场七、海洋污染越来越重海洋赤潮八、温室效应加强污染令全球气候变暖九、荒漠化日益严重曾经的森林曾经的耕田十、白色污染难以控制长江葛洲坝岸边堆积的“白色垃圾”烂漫?废弃的塑料袋第三节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一、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城市以粉尘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大气中氟的污染也很严重。宁夏石嘴山市二、水资源的污染不容忽视由于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生命之“源”天津西青区一化工厂的酱油色废水从排污管内不断排出三、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矿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固体垃圾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进入环境中固体废弃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每年由于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垃圾混合的淮河水固体废弃物堆放站垃圾山四、城市噪声污染严重我国城市的噪声危害也相当严重,交通噪声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噪声来源,甚至中小城市的交通噪声也日益严重。噪声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意外事故,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我国有一半的城市噪声超过75分贝,有30%的职工在危害健康的噪声条件下工作,有40%的城市居民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条件下生活。第四节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正确认识我国的环境问题我们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往往是就事论事多,探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少;考虑眼前的利害多,对长期的影响评价少。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的还是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道路,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高增长、低效益。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集约型的经济体系。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因此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应建立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1952—1990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lO.5倍,同期的能源消耗却增长18.1倍,有色金属消耗增长25倍,钢材消耗增长26.7倍。每生产l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日本的7倍,美国的4.5倍,甚至比印度还多1.5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技术能力越强,越容易解决环境间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是因为经济规模过大,而是因为经济水平低下和贫穷,贫穷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选择走资源节约型和注重科技投入的道路。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把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保护耕地列为三大基本国策。(一)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既是我国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人均生物资源很少,人均耕地不足1.5亩,人均林地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2%,人均草地亦只有世界人均量的38%。有限的耕地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要种植经济作物和为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必须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使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项经济建设活动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原则,体现于综合决策中,以避免政策引导的重大失误。(二)走低能源、低消耗的发展道路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已有铜、铁、石油等10余种供应不足。1995年世界银行推出衡量国家财富的新计算法,把自然资源计算在内,中国的人均财富排在162名,是排名第1的澳大利亚的1/126,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其中自然资源占的比例只有3%(澳大利亚是71%),可见中国人均资源的贫乏程度。在严峻的资源条件下,我们应走低能源、低消耗的发展道路。国家要制定政策,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由于大宗矿产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将日趋严重,我们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国际市场上的一部分矿产品,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三地区,面积约331.7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4.6%。这里的18个省471个县,有4亿人口的耕地与家园处于荒漠化的威胁之中。“三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人们治理1亩,荒漠化1.32亩。近20年来,土地荒漠化迅速,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O亿元。原因是由于水源和植被的破坏、超载放牧等。西部地区的河流干涸,湖泊消失现象普遍。近20年来,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已有60多条大小河流干枯了,而在新疆的几个大沙漠则有多达100余条河流消失。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荒漠化还会继续发展,农牧交错区中段、毛乌素沙地、阿拉善高原等是荒漠化推进速度最快的地方。西部大开发应从现实出发,不要与东部沿海地区攀比,必须注意生态基础非常脆弱的实际。多年来以落后的方式向大自然索取,对生态环境损害很大。另外,西部也有人口过量增长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综上所述,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我们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贫穷是造成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的恶化又使这些国家更加穷困。因此,我国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实行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的方针,使环境保护与生产建设同步进行,既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 环境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