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十章环境承载力评价
第十章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二、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三、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空间量测方法及标准•四、旅游景区总环境容量量测方法•五、旅游感知容量的量测•六、旅游地生态容量的测量•七、旅游地经济承载力的测定目录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及研究状况•旅游环境承载力,又称旅游容量,指旅游地开发和发展旅游在不影响后代对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环境和生态、旅游地社会和经济能力、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理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游人量。•在“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在合理限度内所能容纳的极限量,是环境的负担能力。其二,环境的这一容纳的极限量是以能持续再生为前提的,所以环境的再生性与永续性就成为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内容。•到目前为止,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作过探讨的学者不少•如匡林认为,从旅游地角度看,旅游容量乃是旅游地在认识到旅游业的消极影响之前所期望吸引旅游者的能力,表现为所期望的最大游人数而非实际有能力吸引的人数。显然,这种考虑侧重于东道社会和居民。从旅游者角度来看,当旅游业资源利用超过某一程度时,旅游者感觉到这种利用已经过度,原来的好奇心和兴趣荡然无存,因而他们必然会另觅他方从而引起该地旅游规模的下降。这一特定利用程度即旅游容量。它是旅游者寻求其它旅游地之前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享受程度,也就是能吸引并保持旅游者前往的旅游业资源的最高利用程度。•崔凤军则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2.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核心之一,是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指的是将环境的容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能超过极限),使环境得以再生的性能。因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最大极限就是不得损害旅游地资源的再生能力。对于旅游地环境和生态的承载能力来说,就是保证环境和生态能够被后代永续利用,为后代留下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最大极限,从定性的角度而非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从旅游地资源的再生能力出发,则可将其最大极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承载力的饱和,即旅游者人数达到合理的饱和度,如果旅游地人数被控制在这一合理饱和度之内,则旅游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将不会受到威胁。第二层次是承载力的超载,即旅游者人数超过了这一合理的饱和度。如果旅游地的旅游者人数长期超载,那么,旅游地资源的再生能力将遭到破坏,旅游地将像“公地的悲剧”那样出现不可避免的悲剧。因此,这里所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最大极限,实际上应当指旅游地的旅游者人数达到合理的饱和度,而不能超过这个饱和度。•(2)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核心之二,是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心理承载能力。•在旅游地开发之初,旅游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大多怀着兴奋的心情,对旅游者的到来抱着欢迎的态度。旅游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旅游者热情友好。这段时间,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气氛融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居民的商业意识更趋浓厚,对旅游者的新奇感渐渐消失,在旅游者身上赚取更多的钱成了他们追求的目的,因此对旅游者的态度表现为冷谈。另一方面,由于成群的外地人的不断涌入,旅游地宁静的环境受到破坏,有限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压;外地开发商的大兴土木,尽管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但却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和生活方式。因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和旅游业都渐渐不满起来。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当地居民反倒显得“无立锥之地”,被挤压在自己屋内,生活变得极不方便。由于旅游地集中着一大批高消费旅游者,致使物价上涨,居民难以承受,水、电等生活必需品也显得紧张。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的厌恶情绪也逐渐浓烈起来,有的性急的当地居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由于对旅游者越来越不耐烦,在与旅游者的交往中,过火言语和行为时有发生,与旅游者间的冲突也间或存在。旅游地在旅游者的冲击下,千年不变的传统的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也受到冲击,从而给旅游地居民带来痛苦。所以,西方有的学者将旅游者到旅游地旅游称为“新的殖民”将旅游地称作“新的殖民地”,也有一定的道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地居民对待外来游客的态度,普遍经历了欢迎—冷淡——不满——厌恶四个阶段。实际上,现在世界上一些旅游地居民已从厌恶发展到敌对状态,出现了第五个阶段的演变。•意大利的威尼斯,被称为“水上城市”,以风光线丽而闻名于世。因世界游客蜂拥而至,人满为患,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大量居民外迁。据统计,1945年居民15万,现在不足8万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扰得当地居民不得安宁,加上咖啡店、餐馆价格飞涨,超过了市民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市民的极大不满。•与其相似,法国的一些城市居民也普遍认为旅游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每年到法国旅游的国际游客高达4000万到6000万人,即使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达12.8%的情况下,旅游业仍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如潮的游客给法国特别是旅游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以巴黎为例,每到旅游旺季,总是人满为患,交通堵塞。特别是以法国大革命闻名并能俯瞰巴黎全城的蒙马特尔高地,更是游人如织,成千上万的游客从这块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高地上走过,使这里成了人的海洋,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对游客总是怀着敌对情绪。有的居民躲在家中咒骂游客,有的居民外出躲避游人潮。•在闻名的游览胜地,已很难见到当地居民。所以,西方有学者这样谈谐地说到:在捷克布拉格造型优美的查尔斯桥上,行人可以听到全世界所有的主要语言——可能只有捷克语例外。•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旅游地居民的心理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也正因为如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对旅游地抉择的重要因素。所以,旅游地居民的心理承载能力被纳入了旅游资源这一系统之中,在对旅游地进行开发或再开发的时候,不得不将它作为二个重要的部分来加以考虑。实际上,决定旅游地居民心理承载力的关键原因是旅游获益的流向。如果旅游地居民能享有旅游的大部分收益,则其心理承载力就不会那么脆弱。然而事实上,多数旅游地居民并未从旅游中获益,旅游收益大多流入了政府部门或外来开发者、经营者手中,特别是大多数外来开发者和经营者将旅游的获益又转移出去,使当地居民不能获益。所以,西方有学者称旅游开发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殖民方式。•旅游地居民心理承载能力,以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普遍产生不满情绪为限。倘若一旅游地居民有不满情绪者超过了当地居民人数的60%,那么,对旅游者的人数就要进行适量控制。这是旅游地长期和永续发展旅游业的一个较为关键的限度。如果对旅游不进行限制性发展,则可能毁坏旅游地的声誉。•旅游者的心理承载能力也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旅游地的旅游者人数长期饱和,主要景点总是超载,到处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就会大大下降。旅游者的心理承载能力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旅游者心理承载力以旅游者内心感到拥挤和不畅快为限。这一限度通过问卷调查就能测量出来。如果旅游者的心理承栽力受到影响,对旅游地的感受就差,这既会影响旅游地的声誉,又会使旅游地的回头客大大减少。•因此,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也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抉择行为。•但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并非旅游地的旅游者数量大,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就小。换营之,二者不一定成反比关系。•这既要看旅游者对不同旅游地的,心理需求(如在海滨浴场和娱乐场所,人多则更有可能增强旅游者的旅游感受质量,而在游览观光旅游地,大多数旅游者则喜欢宁静),又要看旅游者在旅游时的心情(旅游者在心情特别好时,有可能更喜欢人多)。如果旅游者心理承载能力融入了旅游者的主观心情,就对我们量测旅游者心理承载力带来了诸多麻烦。但一般情况下,是能够通过旅游者对旅游地游人数量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加以量测的。•(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综合性持征。•它不仅指旅游地的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心理承载能力,还包含了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承载能力。•旅游地的社会承载能力,指旅游地在发展旅游业时,旅游地的民风、民俗、生活。旅游地的经济承载能力,指旅游地开发和发展旅游业,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基本服务设施能够承受旅游业发展的压力,能否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和规模能否满足或基本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如下图所示)综合性持征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类•旅游环境承载力按照某旅游地的现实承载量,可分为如下几类•(1)旅游地环境生态承载力•包括了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环境承载力指旅游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旅游者到旅游地旅游,会产生各种废弃物,会排出各种污水污染环境,废气、噪声等也会随之而产生。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污染超过了环境自身对污染的吸收、净化的限度后,就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旅游者数量增多,所造成的各种污染源就可能突破环境自我净化的限度。•旅游地生态承载力,指旅游地生态保持平衡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地后,旅游地植被、土壤、生物生活环境等都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调。•(2)旅游地资源空间承载力•旅游地资源空间承载力,指旅游地的资源空间面积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一般可用如下公式计算:资源空间承载力=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这样求得的旅游地资源空间的容纳量;实际上还不是此旅游地空间的真实容量。因为,一个旅游地有不同的景区和景点,著名景区、景点吸引的游人多,而其他景区、景点吸引的游人少,在一个旅游地内,容量并不平均,此其一;其二,由于景点的层次不同,层次多的景点容纳游客多,反之则少。所以,上列公式在空间容量上不能求得真实值。必须算出每个景区、景点的容量,再求出总空间的和值,才是较为真实可靠的。•(3)心理承载力•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力,指旅游目的地居民在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具体地说,指旅游地接待的游客每天不能超过的游人数。•旅游者心理承载力,指旅游者旅游时在不影响感受质量的情况下所能容忍的拥挤程度。•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的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生存空间等)。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有关,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4)经济承载量•经济承载量指旅游地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中,当地经济条件所能承载的限量,既包括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也包括了基础设施和基本设施条件,以及投资力度和规模等,它主要指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5)旅游地社会环境承载力•旅游地社会环境承载力,指旅游地的人口、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会道德等方面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地社会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很难以一个公式进行量测,通常可以通过民意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综合分析出一定的数据,以反映出社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6)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实现•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实现,崔风军认为,从理论上讲,应等于上述前四类的最小值。但由于各分类对它的贡献程度不同,即每超出各承载量值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同,各承载量最适合人数与极限人数之差相去甚远。因此,对于重要性程度(即限制性程度)较低的承载量值,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应根据AHP专家调查或社会取证等方法,针对各分量指数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即•Tebc=min(xl·EEBC,x2·REBC,x3·PEBC,x4·DEBC)•式中,Tebc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EE
本文标题:第十章环境承载力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