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建筑是人为创造的空间环境,任何空间都具有三度性,建筑设计常用平面、立面、剖面三个不同投影来表达,三者关系是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平面设计是关键,所有方案设计也是从平面着手,同时认真分析,反复推敲。•建筑平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使用部分: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2.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使用部分是建筑物的核心•2.1.1使用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从使用的功能分:生活用房间(客厅、卧室)工作、学习用的房间(办公室、教室)公共活动房间(营业厅)使用房屋设计要求:(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房间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3)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4)室内空间、顶棚、地面,各墙面和构件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2.1.2使用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1房屋的面积一般考虑的因素(1)家具或设备所占的面积(2)人们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房间的设计使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三部分面积之和。有时室内家具设备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的空间也可能有重合或互换,但这些并不影响对房间使用面积的基本确定。为了确定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需要掌握室内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尺寸,以及需要了解室内活动和交通面积的大小,这些面积的确定又与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有关。如人在床边穿鞋需要550mm的空间;床边安放大衣柜,衣柜开门需要300+500~600的活动空间。因此,确定房间的使用面积,需要分析房间中家具布置、人们的活动和通行情况,深入分析房间内部的使用要求。从而保证所设计的房间大小满足人们方便使用2房屋平面形状和尺寸主要由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家具布置方式,以及采光、通风、音响。同时构成房间的技术经济条件,还有人对室内的观感对其也有影响。在使用房间面积大小确定以后,要进一步确定房间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平面形状:在住宅建筑中,由于使用房间的面积不大,又需要多个房间上下、左右相互组合,常见的形状以矩形房间平面较多,这是因为:①矩形平面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布置;②房间的开间和进深易于调整统一;③构构布置和预制构件的选用较易解决。平面尺寸:在房间面积和形状确定后,就要确定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对于卧室,床是家具中占面积最大的,一般在设计卧室时,要考虑能在两个方向搁床,如果床位布置的可能性越多,则其它家具布置就更加灵活。开间尺寸确定:床长+门宽+必要间隙+结构厚度>3300mm进深尺寸确定:两床长+床头柜+结构厚度>4500mm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大、小卧室组合,在当今的设计中,一般考虑位大客厅、主卧室(面积大于15平方米)、次卧室(10~12平方米)的组合,住宅卧室以外墙短向布置为主。•2.1.3门窗在房间平面的布置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参照规范可以确定2房屋平面中门的位置考虑室内交通路线简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3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据室内采光和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是否足够、位置关系到室内照度是否均匀,影响室内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是窗户面积大小,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的面积之比(采光面积比),一般要求客厅>卧室>卫生间。通风:窗的位置,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也很关键,通常利用房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组织穿堂凤,故门窗的相对位置采用对面通直布置,室内气流通畅。•2.1.4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厕所、盥洗室等辅助房间的设计考虑因素:•通风•建筑物使用特点,使用人数2.2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按功能分:水平交通联系:走廊、过道垂直交通联系: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交通联系的枢纽:门厅、过厅•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1)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2)人流通畅•2.2.1过道过道又称走廊,其形式有单面走廊,双面走廊,连廊等。走廊的宽度应根据通行人的需要,一般每股人流宽度约为0.55米,疏散口的间距为走廊的单位长度,应根据防火设计计算,如规范规定一、二级防火学校建筑中房间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5米;在袋形过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则为22米,各类建筑都有相关规定,应予以满足。•2.2.2楼梯和坡道楼梯的宽度平台尺寸楼梯的形式选择楼梯设计的防火要求其他形式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坡道、自动扶梯和电梯。•2.2.3门厅、过厅和出入口门厅:是建筑的交通枢纽,起着内外过渡,分配人流,导示方向的作用,同时各种建筑的门厅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如旅馆、医院门诊楼的门厅其使用功能更强些。过厅:设置在过道和过道之间,或过道和楼梯连结处,起交通路线的转折和过渡的作用。出入口:给人们进出室内外时有一个过渡的地方,美观作用。2.3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主要任务:(1)根据建筑物使用和卫生等要求,合理安排建筑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并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2)组织好建筑物内部以及内外之间方便和安全的交通联系(3)考虑到结构布置、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4)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密切结合基地环境等平面组合的条件,注意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2.3.1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方式(1)各类房间的主次、内外关系(2)功能分区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分隔(3)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4)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1、各房间的主、次和相互关系根据平面中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和相互关系,各房间总有主、次之分。住宅中,生活用的客厅、卧室是主要房间,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等属于次要房间。确定了其主次关系后,就要考虑各房间的相互联系与分隔关系。以住宅为例来分析功能关系:(1)厨房应靠近入户门,便于蔬菜、副食进入厨房;(2)饭厅与厨房关系密切,应为相邻房间;(3)厨房与卫生间应相邻布置,主要是便于管道的安排,从而节约管道的用量;(4)其它房间的关系卧室与入户门之间应有一过度空间,避免一览无余。卧室与卫生间应适当隔开,卫生间墙面易受潮而影响居室。居住建筑房间的主次关系(a)功能分析图;(b)住宅平面图•功能分区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分隔功能分析图:将某类建筑的各个使用部分用途表方式形象的绘出其相互关系。教学楼功能分析图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1.各种流线应分开:火车站、宾馆一类的建筑。图•2.尽量避免迂回交叉,应遵循使用上的先后次序。•如门诊:依就诊顺序:挂号——侯诊——诊断——辅助医疗——取药。•A将人流集中的挂号和取药分开。优:病员流程短捷,避免往返交叉,但需设两个出入口。•B将药房与挂号集中设在门厅。优:只设一个出入口,门厅导向明确,易于找到各部分,管理方便,节约面积。•C将挂号迁出门诊另建。走道式组合•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这种形式广泛应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特别适用于相同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宿舍、医院、旅馆等。•根据房间与走道布置关系不同,走道式又可分为内走道与外走道两种。•(1)外走道可保证主要房间有好的朝向和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但这种布局造成走道过长,交通面积大。个别建筑由于特殊要求,也采用双侧外走道形式。•(2)内走道各房间沿走道两侧布置,平面紧凑,外墙长度较短,对寒冷地区建筑热工有利。但这种布局难免出现一部分使用房间朝向较差,且走道采光通风较差,房间之间相互干扰较大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的序列组织空间。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不再通过走道联系。其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房间之间联系方便,但各房间使用不灵活,相互干扰大。适用于住宅、展览馆等。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公共活动的大厅为主穿插布置辅助房间。这种组合的特点是主体房间使用人数多、面积大、层高大,辅助房间与大厅相比,尺寸大小悬殊,常布置在大厅周围并与主体房间保持一定的联系。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组合是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称为单元。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重复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组合的优点是:①能提高建筑标准化,节省设计工作量,简化施工;②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置紧凑,单元与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③布局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地形,满足朝向要求,形成多种不同组合形式,因此,广泛用于大量性民用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等。庭院式•建筑物围合成院落。用于学校、医院、图书室、旅馆等。•2.3.2建筑平面组合和结构布置的关系(1)混合结构混合结构,石、砖等墙体承重,钢筋砼梁板等水平构件:注意跨度限制。(2)框架结构:空间灵活(3)空间结构:任意空间组合–1、小空间的多层建筑宜采用混合结构。–2、某些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3、以大空间为主体的建筑宜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混合结构•横墙承重:整体刚度较好,进深不限,但开间不宜过大。横墙间距受楼板经济跨度的影响,4m左右最为经济。•纵墙承重:整体刚度较差,开间不限,进深受限。空间较大,组合较灵活,但纵墙间距不宜过大。•纵横墙承重:整体刚度好,进深和空间均受限。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建筑。如住宅墙体承重结构注意事项–①当采用横墙承重时,房间的开间应尽量统一,并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经济跨度;–②当采用纵墙承重时,房间的进深应基本相同;–③承重墙的布置应均匀,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④为了使墙体传力合理,在有楼层的建筑中,上下承重墙要对应重合,承重墙上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大小,应符合墙体的传力要求;在地震区,承重墙的局部尺寸及门窗洞口的位置,还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⑤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形成独立体部。框架结构•定义:用柱、梁、板等构件组成的承重结构形式,墙体不承重只作围护。•优点:–对空间限制小,空间划分灵活,门窗位置大小不受限制,对于大空间的建筑比较适宜。–结构自重轻,有利于抵抗地震力,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占据空间小,造型可以多样化。空间结构•桁架结构:由直线杆件焊接或拉结而成。•拱结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受力性能好,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刚架结构:由横梁和柱整体连接成刚性节点,使结构刚度增强因而自重减轻,节省材料,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双坡屋面中小型建筑。•网架结构:有许多杆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空间结构,各杆件相互起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等优点。•壳体结构:轻质,外形类似动植物外壳。•悬索结构:承重部位是受拉的钢索,具有省材料、自重轻、跨度大等优点,主要用于跨度为60~100m左右的公共建筑。•张拉膜结构:“鸟巢”国家体育场•2.3.3基地环境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1)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2)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3)基地的地形条件•1、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直接影响房屋的平面组合、外轮廓形状和尺寸、出入口的布置等。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基地大小、形状主要影响房间功能分区:集中紧凑或分散组织;建筑平面布局;外轮廓形状和尺寸。–基地内人流、物流、道路走向是确定建筑平面各部分及出入口、门厅等位置的重要依据。•2、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朝向:主要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基地环境。•日照:我国建筑气候区划(五个热工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福建:南部-夏热冬暖、北部-夏热冬冷。•风向:炎热地区建筑长度垂直夏季主导风向;严寒地区建筑主要入口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气味污染的建筑放在下风向布置。•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朝向:南向、南偏东、南偏西少许。•间距: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建筑防火安全,防止声音和视线干等。–(1)日照间距–(2)防火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多层与多层或高层建筑裙房之间:6M,•多层或高层建筑裙房与高层建筑之间:9M,•高层与
本文标题:房屋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