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规划标题青岛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标题:青岛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制发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文日期:二○○七年四月十六日内容:一、“十五”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措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1.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迎办绿色奥运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态市建设步伐,200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与此同时市环保局着手组织编制《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该规划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成立了以夏耕市长任组长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生态市建设工作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自2002年开始,三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五市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已全部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共有8个镇获得全国优美乡镇命名,24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国和省级优美乡镇数量居全省首位。新建青岛大公岛海洋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胶南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胶州艾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6处,受保护总面积达550.39平方公里。开展了创建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群”工作,胶州、胶南、莱西三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即墨和平度两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市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复查,并成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免检模范城市之一。编制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开展了青岛奥运赛场海域环境监测,以迎办“绿色奥运”为契机,积极实施《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进行了前海一线环境污染专项整治。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得到进一步深化(1)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我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严格控制高硫煤的使用;二是继续加紧淘汰燃煤锅炉,我市“十五”期间共淘汰燃煤锅炉896台;三是进一步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市政府发布了《青岛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执法依据;同时,大力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了天然气的引进速度和使用比例。“十五”期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功能区的相应标准,五年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水污染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为确保我市“十五”计划指标的实现,我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市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了《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为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市政府先后发布了《青岛市水功能区划》、《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以及《关于加强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二是修编了《青岛市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三是加快了海泊河、李村河等过城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四是继续落实《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加强了对近岸海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前海一线城市污水截流管网配套建设,使前海海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新建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焚烧装置、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工建设了青岛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一般固废填埋场。(4)工业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力度,强化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督,组织开展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结合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积极实施“双迁工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对新老污染源进行浓度和总量双重控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开展了企业层面小循环试点,建立园区层面上中循环,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循环经济工作调度会制度。成立了青岛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加强了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3.环境法制、科研监测工作不断深入“十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先后公布实施了《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青岛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青岛市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管理规定》、《青岛市水功能区划》、《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等7部地方性法规,修改了《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青岛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袋污染环境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继续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完成了青岛市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建设,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月监月报工作及奥运赛区海水水质专项监测;积极拓宽监督监测领域,开展了室内环境空气,垃圾处理场渗滤液,菜篮子基地环境,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中水的监测工作和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调查和清查放射源专项行动,为环境管理和人民健康提供依据和保障;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以市环境监测站为依托,成立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黄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分站。(二)当前的环境状况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高,2005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54万吨、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79万吨和0.606万吨。2.水环境2005年全市有32座水库主要水质监测指标全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31条主要河流6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占45.3%。全市河流功能区达标率为71.9%,其中大沽河干流和胶南市河流已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市区内河流污染依然较重,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和石油类。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中水质达到或好于海水水质二类标准的占60%,33.3%监测点位海水水质超过四类。全市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3.空气环境“十五”以来,市区各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连续稳定达标,2005年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共331天,优良率为90.4%,PM10为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差异较大,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硫和PM10污染仍然比较严重。全市酸雨频率为6.12%,除莱西市外,其他郊区各市全年未出现酸雨。城市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油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容忽视。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有待完善,钢渣、铬渣、碱渣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任务依然繁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水平总体较低。全市放射性污染物申报登记单位104家,放射源总数629枚,放射性废物处置工作压力较大。5.生态保护经过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初步控制缓解,但生态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生态恢复的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生态要素人工化趋势加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绿化水平不高,生态功能不明显。水资源短缺,大部分河流生态用水难以保证,水环境生态平衡失调,海洋滩涂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湿地资源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十五”计划中的绝大多数主要指标顺利完成,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等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见下表。“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十五计划2005年指标值2005年实际值城区SO2年日均值mg/m30.0550.057城区PM10年日均值mg/m30.100.098城区NO2年日均值mg/m30.040.02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5553.4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6968.3全市SO2排放量万吨11.2815.54全市废水COD排放量万吨5.55.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97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07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8.8生活垃圾处理率%100100环保投资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3.023.03二、“十一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一)环境保护面临重大机遇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把环境安全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社会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1.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为环保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积极营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这为我市环保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2.突出龙头带动作用,为环保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出青岛龙头带动作用的战略部署,要求青岛抓住新机遇,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抓住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加快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一个新水平。目前,我市与日、韩经济关系日趋紧密,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带动和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伴随我市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程的加快,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宽。3.建设生态市,举办奥帆赛,对环保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市生态市建设近期和中期目标的开始实施阶段,也是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筹备和举办期。在此阶段实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及建设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生态安全防护能力,为促进我市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为环保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宏观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应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机遇,积极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开展规划环评,提高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和地位;严格新上项目环境管理,清理整顿污染严重的项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建设,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创造有利条件。5.经济实力增强,科技进步加快,将极大地推进环保事业发展我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将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不但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完成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而且还要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期,工业化进程中,印染、酿造、电力、化工等行业将继续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单位产值能耗和水耗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原材料、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将继续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难度很大。2.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市生态保护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山体破坏、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不当开采等生态破坏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了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海洋环境,特别是胶州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将更加突出,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将进一步加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我市生态保护和建设体制不完善,投入机制不健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难度加大。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市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3.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安全形势紧
本文标题:规划标题青岛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