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姓名:姚聪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指导教师:任保平20090601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作者:姚聪莉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郭大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05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环境和资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河北省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较重的省份,如果继续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的持续供给难以支撑,而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也会难以为继,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小康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责任感、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介绍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一、从资源短缺的现状看,迫切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从资源利用和企业竞争力的现状看,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从环境污染较重的现状看,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期刊论文李亮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3.期刊论文王邦贵吉林省农业的工业化道路:战略、模式、机制、路径-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当前,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少、产品成本高是吉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众多农户分散经营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吉林省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行承包制和股份制相结合,强化动力,城乡统筹,确保资源环境充分持久利用,依靠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把吉林农业推向现代化、工业化的快车道.4.学位论文李鑫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的工业发展模式研究2008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发展中大国,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能够通过能源贸易与投资部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但从近期的情况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攀升威胁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中东等主要产油地区政治动荡严重威胁石油安全。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br 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的恶化是全球性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历史上来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遇到这样的世界难题,而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强约束,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很少遭遇到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必须寻求资源约束加强条件下的持续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新型工业化必须肩负起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历史使命。br 论文首先描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提出了研究的中心问题,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了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br 论文的第二部分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传统工业化道路受到了资源环境的约束,无法实现现代化,我国迫切需要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r 之后,在第三部分总结了国外工业化道路,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总结国外工业化经验。br 最后,结合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国情,于第四部分提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工业化衡量指标构建了新工业化体系,设计了中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总体发展战略措施。5.期刊论文蓝虹.胡树刚.LANHong.HUShu-gang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现,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所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现实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现代的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国工业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技术路线与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差距.因此,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保障.实施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工业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6.学位论文汪婧湖南省工业化对环境影响实证研究2009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开展与深入,湖南省工业化正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些成绩是建立在高昂的环境代价之上的,作为全国重要的酸雨区,湖南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相较突出,湖南工业化进程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这种形势下,将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探索二者矛盾解决之道极具现实性、战略性和紧迫性。论文以界定工业化、环境等相关基本概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工业化与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工业化和环境二者统一于“经济一环境”大系统下,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本文继而指出工业化影响环境的主要取决因子,并深入分析了各主要取决因子影响环境的作用机理,且对比分析了新、旧工业化道路不同的环境效应。在工业化与环境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对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湖南省工业化推进和环境演化态势做了一般性的概括描述,接着分别构建了表征工业化进展程度和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综合指标一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IAI)、环境污染综合指数(EPI),并利用这两个综合指数对1996~2008年湖南省的工业化推进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湖南省工业化高速持续推进,但截止2008年湖南省的工业化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期间,环境质量与工业化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1996~2006年,环境污染逐年加剧,环境质量急剧恶化;2007~2008年,由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污染排放减少,环境恶化态势有所遏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湖南省今后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协调与环境的矛盾,实现工业化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在此文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相较学者之前的研究,论文可能的出新点主要有以下三处:一是指出工业化影响环境的五大主要取决因子,并对各因子作用于环境的影响机理做了相较深入分析;二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新工业化道路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做了比较分析;三是表征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的构建相较而言更全面、更合理。论文的研究兼具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方画有望奉富该领域的研究,为大中专院校和相应的研究机构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业化与环境问题提供实证数据与基础;另一方面,笔者希望论文研究能够对湖南省以及其他省市协调好工业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关键词:工业化;环境;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7.会议论文游清泉.何桃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中部崛起2005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中部要崛起,就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之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得到协调发展。8.期刊论文曾寅初.ZENGYin-chu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教学与研究2006,(8)本文对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假设条件作了适当的扩展,从技术进步类型选择、需求扩展、资源环境制约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制约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典二元经济发展模型重视通过劳动力转移来说明工业化对二元结构转型影响的合理内核仍然适用,但是模型的假设条件应该扩展.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段,我们至少必须增加考虑市场需求导向、开放经济和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因素对二元结构转型的影响.9.学位论文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2005本文从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入手,从战略高度分析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分析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安排以及若干建议,力求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情况的分析,从战略高度分析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针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分别从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数字鸿沟等方面分析了阻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约因素.第三部分:根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分别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采取的措施.第四部分:根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角度,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安排,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10.期刊论文郑少春.ZhengShao-chun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海西新型工业化模式探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0)20世纪90年代以后,福建省着力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追业基地,以钢铁、石化、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的重型化趋向明显.由于重化工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而福建又是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的省份,因而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同经济发展之同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海峡西岸经济区资源环境压力,文章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问题进行撂索.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7d115ce-9d00-4059-8808-9e1701156248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2日
本文标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