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大自然的文字》特级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特级教案《自然之言》的主要内容《自然之言》的主要内容:课文告诉我们,只要关注自然,通过讲述水手在海上的方向,通过云讲述飞行员的天气,通过地质学家对地质变化的推断,都可以从自然中获得很多启发。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言》超级教案精选。希望你能学到东西!《大自然的文字》特级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三)情感渗透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教学方法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检查字词预习,讲解字词第二课时阅读课文,串讲课文第三课时阅读课文,串讲课文第四课时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第五课时阅读并理解课文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教学重点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提名背诵课文。(二)检查词语预习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三)导入新课,学习词语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或写在白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不是印在或写在白纸上的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伊琳的《大自然的文字》。2.师范读课文。3.学习重点词语。耸立:侧重表示高而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二稳固,还可以比喻鉴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学识: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语。《学问》可兼指系统的知识和人所掌握的知识,多用于口语。融化:多指冰,雪等固体变成水。《溶化》指将固体放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固体因受热而变成液体。几种不同的东西混合为一体只能用《融化》。照耀:强调强光直射物体,照光面较广,常用于比喻,《照射》侧重指光线直射物体,不强调光线强度,光照照面较窄。(四)巩固练习1.用重点词语造句。(五)小结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读和书写,使用。(六)作业1。学会今天所学的词语。2。抄写词语。板书设计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词语例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本课句型造句。教学方法引导法,问答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组和句子。(三)导入新课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或写在白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不是印在或写在白纸上的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伊琳的《大自然的文字》。2.学生自由读课文。3.抽读课文。4。分组读课文。5。用提问和回答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问:文字有什么作用?问:另外一套文字是什么?问:水手是怎么辨明方向的?问:飞行员,鸟,蜘蛛是怎样阅读天空的信息的?问:建筑工人怎么看待地下的石灰石?问:森林中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问:怎样才能学会大自然的文字?问:你还知道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巩固练习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小结1.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抄写课文的一,二,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星辨别方向云预兆气象造福人类(观察寻找请教)石了解历史沧桑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60%的学生达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解疑难句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学难点能够概括段意,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白《大自然的文字》蕴含了多少学问和知识。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组和句子。(三)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理解,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型。2。串讲课文。第一段(1~5自然段)介绍文字用处很大,引出另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第二段(第5至倒数第4段)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起到的作用。(1)介绍水手利用星座这个大自然的文字辨明方向。(2)飞行员,鸟,蜘蛛阅读天空这本大叔了解情况。(3)建筑工人读懂了地下石灰石。(4)森林中的大石头原来是漂砺。第三段:(6-8自然段)讲述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的方法。3。句型学习“像。。。。一样”——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小李画的汽车像真的一样。“不是。。。。而是”——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如: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巩固练习1.用今天学的两个句型说几个句子。小结1.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板书设计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第一段(1~5自然段)第二段(第5至倒数第4段)第三段:(6-8自然段)句型“像。。。。一样”——“不是。。。。而是”——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2.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教学难点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教学方法引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复习旧课1.指名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造句。教学过程1.做练习一,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2.做练习二,模仿造句。3.做练习三,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4.做练习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内容。5.做练习五,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6.做练习六,本文是怎样陈述大自然文字的?为什么要从天上说到底下?7。做真实交际1。到森林,果园去观察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样的“文字”。小结与作业1.预习课文二的词语。板书设计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练习第五课时教学目标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累计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教学重点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累计和扩展词汇量;教学难点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教学方法引导法,自学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复习旧课1.试读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告我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1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1。引导学生自渎,边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较难理解的句式。2.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3。重点字词例示⑴萌芽:植物生芽,比喻事物刚发生。如: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农民播下的种子正在萌芽。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如:经过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倒卖发票者已销声匿迹。周而复始:开始发生。如: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起源:开始发生。如:这个故事起源于希腊神话。简便:简单方便。如:做事要周到,不要光图简便。巩固练习1.做课后练习;小结一年四季,春,秋,夏,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作业1.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板书设计第六课大自然的文字词语例示《大自然的文字》特级教案2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大自然的四种文字:北极星指明北方,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有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汪洋一片,森林中的花岗石是冰块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有的。2、学会用两种诗的形式说读书收获,用关联词说清前因后果。3、体会文中用事例说明的方法及问题激趣,拟人手法把科学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的方法,并仿写一段内容。4、让学生懂得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亲自实践,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大自然的文字及读懂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写法,进行仿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诗《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2、指名读,齐读。揭示:俗话说:“一叶知秋”,诗中的“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生齐答:秋天)。出示: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生齐读。揭题)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1、打开课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交流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文字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2、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圈一圈作者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对于我们的疑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3、我们先来交流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文字?(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这里的星星具体介绍的是哪一颗,云是哪种云呢?石灰石和花岗石是不同质地的石头。14、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言下之意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了什么呢?(一本书)5、为了有条理的介绍作者还把这本书分成了上下两册呢,是哪两册呢?现在就请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给这两册书分别取个名字。阅读提示:建议大家注意研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它可能会帮助你很快理清头绪,概括出最符合作者心意的书名来。(出示第四自然段)6、交流:你是怎么概括的?(上册:天书,下册:地书)为什么这么概括?(第二段,星星写成的天书;第四段,脚下这块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它是怎么“启下”的?(下面的5、6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地上的两种文字——指板书提示)它又是怎么“承上”的?(提示仔细读这句话——“也是”的这个“也”字,告诉了我们,2、3自然段介绍的是天上的文字,所以上册可以概括为天书。)7、是的,你们很能体会作者的心意。明白了这段的作用,再观察课文的开头结尾,课文的写作思路就了然于心了。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没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第一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他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段)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应……还应该……(第七段)8、读一读这些选自文中的片段,试着说说课文是怎么样构篇成文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交流:先写大自然有自己的文字,再写天书和地书上的四种文字,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懂。)9、现在我们一起去向作者学习,学会读大自然的文字,成为聪明的孩子吧。准备好了吗?我们这就起航,去探索知识的广阔海洋,大船,出发,不过----三、精读课文第二段:星星1、情境质疑:茫茫大海,没有方向可实在危险,漫漫黑夜,又如何明辨方向?2、别着急,有经验的水手一点也不怕,他抬头望望天空,伸手一指,大声说道:那就是北方!知道为什么吗?赶快读读第二段。3、交流答案:(引用书中句子)原来北极星给他指明了方向。4、你们想看看北极星吗?出示星图,适当介绍: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熊星座,小熊星座里也有一个小北斗,熊尾巴方向最亮的那颗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极的方位,所以找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文字》特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4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