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²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3.两个模型概念: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理解:n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n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n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n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个别资源稀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n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由于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不一,或在结构上的特点或不平衡性形成资源约束。6、资源稀缺的度量(物理度量、经济度量):7、储量概念:通常我们所说的储量是指地质上已经确定的、在当前的费用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资源。²物理度量通常是通过储量分析进行。1)常用静态耗竭年限指标来衡量不同资源在一定时期的稀缺程度。Y=S0/R0Y:使用年限;S0:当前的储量;R0:资源当前一年的开采量或利用量2)动态:年利用量以r的比率增长,则在t年时,资源利用量Rt为:Rt=R0ertR(T)=∫0TR(t)dt=∫0TR0ertdt=(R0/r)(erT-1)T、Y、r关系密切(P29,表2-1),简单而言,相比较Y,当r0,时间T将随r增大迅速缩短;反之,T将延长。“70法则”,即利用量每70/100r年翻一番。但当年利用量增加的同时,储量也可能增加。²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1)资源产品价格许多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一般遵循U型轨道变化。当新资源发现趋于困难,成本难以降低,价格则趋于上升。因而一定程度上价格可以衡量现在和预测未来的资源稀缺状况。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资源产品现价——市场价格;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2)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v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即所谓的李嘉图效应。v因为较好开采的已被开采,开发品位较低的资源的成本随之上升,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v也有技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存在。3)租金v是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也称原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使用者成本v租金实际上是存量资源的影子价格,所以该指标可以成为度量资源稀缺的较适当指标。但边际开采成本难以观察。v常用资源的勘探成本衡量稀缺程度8、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1、技术进步v技术进步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v技术进步可以带动资源利用率提高v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2、利用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个国家在资源禀赋和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加大经济开放度,利用双边或多边贸易促进国际分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和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3、基础设施投资v提高资源开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使原来难以利用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v扩大人类定居和活动的区域,缓和人与资源的关系4、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v价格政策体系:减少扭曲,传递真实的信号v产权体系:明确、安全、可执行v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如山西的小煤窑问题,家族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制度问题第三章1、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标志意义及文件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强调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但仅局限于科学家范围内。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最早在国际文件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可持续发展从思想和理论走向实践1997年12月,日本京都,《京都议定书》2002年8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环境与发展峰会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2010年11月,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2、代内公平保持不变的或增长的自然资本存量有助于达到全球范围内一代人的公平,即在给定时点上公平对待一国内部或国家之间的处于劣势的集团。提升环境决策的重要性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有利,可能会对发达国家的穷人不利。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的居民更依赖于从自然资源开发中获取能源、原材料、出口等收入。3.代际公平: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理解:该定义与帕累托关于社会整体改善的观点一致,这里社会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可以表达为“帕累托可持续性”。利用帕累托准则(ParetoCriterion)来判定社会是否有福利可得,在应用上具有局限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必须对加在后代人身上的费用进行补偿代内公平在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的贫困陷阱在发展中国家人们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为可以避免贫困陷阱的出现越是强调环境保护就意味着会使穷人的开支增加,如穷人通过砍柴获取能源取暖、煮饭,捕杀野生动物以获取蛋白质。代内公平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在实现公平方面表现的并不明显富人对优美的环境有更高的需求收入弹性自然环境具有“公共品”(publicgoods)的属性环境资产表现出区域性特征。通过自由选择工作和居住地,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物品的偏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代际公平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代际公平利用帕累托准则(ParetoCriterion)来判定社会是否有福利可得,在应用上具有局限性可持续性原则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生态经济弹性系数富于弹性。简答:4、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Ø改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Ú衡量经济进步的基本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ÚGNP有误导作用,通常不包括环境损害ÚNNP(国民生产净值)考虑了人造资本折旧,但没有考虑自然资本的折旧(如石油、森林资源的减少。Ú一些国家考虑应用资源帐户来反映资源的变化(非货币的形式),如法国和挪威Ú许多国家发表一系列的环境统计报表来显示环境变化和经济之间的联系Ø纠正扭曲的价格赋予自然资源以正确的经济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包括:1.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该包括开采或获取成本2.由于开采或获取造成的环境成本3.由于不可持续的管理造成的对未来收益的损失称之为“使用者成本”(UserCost)Ø对项目进行可持续意义上的成本效益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对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表示口头上的重视。标准的成本效益分析中不包括环境的收益和损失:å(Bt-Ct)/(1+r)t考虑环境效益的成本效益分析å(Bt-Ct±Et)/(1+r)tEt环境收益+或损失-案例:三峡水库的投资收益与成本1.经济成本(投资、移民等)2.经济收益(发电、防洪等)3.环境成本(物种消失、河流污染、淤塞等)名词解释:5、使用者成本的概念:自然资源使用者成本是指现在使用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使用所产生的成本。6、可持续性收入(绿色GNP)的概念: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部资本资产的存量随时间保持一定的增长的时候,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SI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NP)/(NNP)中只考虑了对人造资本的折旧即NNP=GNP–DmDm:人造资本的折旧新体系中:考虑环境资本折旧即NNP=GNP–Dm-DnDn:环境资本的折旧,包括:1)原先没有进入GNP中损失,如野生生物物种和景观的消失,矿产资源的消耗;2)虽已包含在GNP中,但却低估了的损失,如大气污染,在GNP中只包含了污染引起的农作物产量减少。Ø可持续性收入印度尼西亚的案例(Repetto,1989):对石油的调整:用一年的石油产量估计石油储量的折耗。对森林损失的调整:与石油类似,但需考虑森林的自然增长和造林而增加的存量等因素。对土壤侵蚀成本的调整:由土壤流失造成的农作物生产率的损失来评估。n可持续发展的衡量7、广义的可持续性收入公式及各项含义SI=GNP-(Dm+Dn)-(R+A+N)R:污染引起的环境恢复费用;A:污染的防治费用或预防费用(AversiveExpenditure);N:由于自然资源的非最佳利用和开采引起的过高评价资源价值的损失费用。第四章简答:1、贴现率与资源消耗的关系:贴现率高低与资源消耗:一般认为,贴现率代表未来的权重(负相关)。贴现率越高,越鼓励人们较早地消耗自然资源。(对此存在争论)关键在于贴现率不应高于资源的最大增长率。(并非意味着贴现率越低越好)
本文标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