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复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复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复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复式教学培训心得[优秀]【第一篇】内官营学区小规模学校“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体会锦钊小学杨荣安很荣幸参加了内官营学区小规模学校“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培训。能面对面的听专家们的讲座,能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问题,确实是很荣幸的事。通过这六天的学习,我的观念有所变化,了解了有关复式教学的知识点,参加培训的大多数是山区小学的教师,山区小学人数少,因此复式班教学现在可以说是一种趋势。通过学习发现复式教学头绪多,教学任务重,原来的模式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几天里我们在孙教授和曾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很多有关“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收获颇丰,下面谈几点这几天培训的心得体会。复式教学是把两个相邻年级、相邻学段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为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一、首先老师应精心备课不同学校复式班教学设计编写有不同的特点。原来复式班是“动静搭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现在是“同动同静”教学模式,它是对两个年级教学内容的整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前精心有效的备课在复式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二、要全方位把握在复式教学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讲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多,学生自学的时间很多,但这两种形式所要的结果是相同的,这次就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水平。教师不但要精讲,且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这几点。三、掌握“同动同静”的方法在复式班课堂教学“动”与“静”的搭配是一个老师全方位衡量的过程。“动”指老师的直接指导(直接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动”的时候教师启发得当,穿针引线,学生思考得法,领悟得体。“静”的时候是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如小组活动,年级间互动。一堂有水平的复式课,“动”“静”环节不能过多,要有灵活性,交替进行,“动”“静”要适宜,基本做到“二动”、“二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来把握。使得不同年级的学生达到二次学习的机会。四、培养小老师,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1-2个学习方法好,管理能力强,善于乐于助人的学生,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内容。比如检查课堂练习、作业完成质量情况,辅导后进生等,这些让他们去做,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授课上。五、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核心,组织教教学复式班教学,还要培养学生防干扰能力,养成能在相互干扰的环境中潜心学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课后辅导要及时。同时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简洁、实用,教学活动设计要有直观性、能用知识解释现象、有趣味性,把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思想融入复式教学当中,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点线式的整体推进教学组织形式为“围层式的合作推进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核心,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补正,在探究中创新与发展,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与训练。六、分组的科学性完成“自主探究,全体交流,动手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即在课堂学习中,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智力、爱好、性格等因素,科学分配学习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并分工轮流,在有序的组织下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这次在学习了复式教学中的“同动同静”模式的理论概念后,亲临了专家教授在不同学科中用“同动同静”模式教学的过程,并亲自参与了不同学科在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操作性;学习了参与式的教学活动,给我以后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动同静”模式从课堂教学活动结构角度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复式教学年级割裂、声浪干扰等弊端,注意发掘不同年级教材内容的联系性知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动静同步,将隐性的互相促进作用转化为显性的积极互动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年级之间大帮小、小促大、大爱小、小尊大的相互作用,在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发挥纵向人际关系的优势及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只有把培训所学的知识和理念用到教学中去,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治学如此,工作如此,做人亦如此,只有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培训心得【第二篇】“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培训心得八里镇靳坪小学王立省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培训会,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培训所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前在教学中采用的“动静搭配”复式教学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复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和“动静搭配”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动静搭配”教学模式是两个和几个年级交替上课、交替练习,而“同动同静”教学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使“同动同静”这种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课前精心备课是上好复式课的前提复式教学和单式教学的最大区别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上两个或几个年级的课。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间安排上就必须做到恰如其分,绝不能随心所欲,拖泥带水,否则,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避免因教师上课时间安排不当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一问题,必须在备课上较单式教学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除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外,更要注意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更恰当地分配教学时间,设计出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二、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是上好复式课的关键复式教学由于教师要在一个课时中完成两个或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所以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教师直接教学时间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课堂上有“动”有“静”。因此,只有抓好“动”与“静”的合理搭配,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才能做到“动”有所得,“静”有所获。“动”的过程不仅包含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讲解过程,同时还包括教师的反馈和指导环节。而“静”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包括以小组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为学生创设自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趣中求知。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动”还是“静”,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上好复式课的根本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兴趣指向性强,注意力集中起来很难,加之教师又要同时驾驭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对课堂的控制就很难做得完美。为防止顾此失彼,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力体现“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主,以自学为主。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直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从而达到玩中求学、乐中求知的目的。“同动同静”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给低年级的学优生搭建了发挥学习潜能的平台,给高年级的学困生提供了二次学习巩固的机会。如教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年级学生查字典时,教师就可以先同时出示识字和查字典的内容,然后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去认字。如教一年级认识“听”字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读和写,二年级的学生寻找“听”字的部首,并用“听”字组成多个词语。教二年级学生用字典查“树”字时,可让一年级的学生去找“树”字由哪几个简单的字组成的,一年级学生就会找出“木”“又”“寸”,二年级学生则找出了部首,并根据教师的提示去查字典。这样,一年级的学生复习了“木”“又”“寸”三个字,也对“树”这个字和字的部首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查字典的方法的同时,对字的分解、组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动同静”模式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解难答疑,而且还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帮高年级学生纠正已学知识中可能因遗忘造成的错误,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在同一课堂上同时受益,达到接受新知和复习巩固旧知相结合的目的。四、着意培养“小助手”是上好复式课的保障在复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动同静”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层次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精力就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复式教学中要着意培养“小助手”,让他们充当“小老师”。一般的讲,小助手要在高年级学习成绩较好,自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中产生。因为高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学生面前比较注意自己的威信,因而能比较自觉地遵守教师的教导和指令,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在小同学面前表现出自己不好的一面。而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面前有一种“卑微”的感觉,这种感觉无形中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促使低年级学生安分守己。同时,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会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总之,复式班的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根据班级特点、学生实际,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复式教学特点,探索复式教学策略,总结复式教学得失,不断优化复式教学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效益。2017年4月15日复式教学培训心得【第三篇】复式教学培训心得很荣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这13天的学习,我的观念有所变化,了解了有关复式教学的知识点,参加培训的都是山区小学教学第一线任教者,山区小学人数少,因此复式班教学现在可以说是国际最流行最前沿和最高教学技能的主要选择。通过学习发现复式教学头绪多,教学任务重,原来的模式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几天里我们在孙教授和曾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很多有关“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收获颇丰,下面谈几点这几天培训的心得体会。复式教学是把两个相邻年级、相邻学段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为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一、首先老师应精心备课不同学校复式班教学设计编写有不同的特点。在原来“动静搭配”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学习了“同动同静”教学模式。如一个年级直接教学需要10分钟,而在布置另一个年级自主学习时一定要考虑这个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量过大,在10分钟内很难完成,会使学生感觉马马虎虎;自主学习的量不够或简单,学生完成任务后又无事可做,必然会影响其他年级的学生。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会影响其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因此课前精心有效的备课在复式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二、要全方位把握在复式教学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讲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多,学生自学的时间很多,但这两种形式所要的结果是相同的,这次就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水平。教师不但要精讲,且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这几点。三、掌握“同动同静”的方法在复式班课堂教学“动”与“静”的搭配是一个老师全方位衡量的过程。“动”指老师的直接指导(直接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动”的时候教师启发得当,穿针引线,学生思考得法,领悟得体。“静”的时候是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如小组活动,年级间互动。一堂有水平的复式课,“动”“静”环节不能过多,要有灵活性,交替进行,“动”“静”要适宜,基本做到“二动”、“二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来把握。使得不同年级的学生达到二次学习的机会。四、培养小老师,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1-2个学习方法好,管理能力强,善于乐于助人的学生,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内容。比如检查课堂练习、作业完成质量情况,辅导后进生等,这些让他们去做,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授课上。五、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核心,组织教教学复式班教学,还要培养学生防干扰能力,养成能在相互
本文标题:复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8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