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第三节各类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第一节概述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分析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环境服务功能,分析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第一节概述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进行规划或者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2)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3)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4)进行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5)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6)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7)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8)研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9)得出结论。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1、评价等级的确定2、评价范围的确定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应以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内容为准(在条件具备时按项目设计书)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对于1、2、3级评价,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8~30km,2~8km和1~2km。三、评价标准•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污染控制为宗旨,其评价标准有两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作环境影响评价时,以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作为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度量。•在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也需要一定的判别基准。但是,生态系统不是大气和水那样的均匀介质和单一体系,而是一种类型和结构多样性很高、地域性特别强的复杂系统,因而评价的标准体系不仅复杂,而且因地而异。目前除国家已制定的标准和行业规范与设计标准之外,生态影响评价的标准大多数尚处于探索阶段。四、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影响识别是一种定性的和宏观的生态影响分析、生态影响认识过程。根据生态保护原理、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粗略的相关分析可进行影响识别。1、影响因素的识别这是对作用主体(开发建设项目)的识别,工作的要点是全面性,即要识别全部工程组成、全时程和全部作用方式。作用主体的组成包括主要工程(或主设施、主装置)和全部辅助、配套、公用及相关工程在内,如为工程建设开通的进场道路、施工道路、集中的工业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储运设施建设、施工队伍驻地和拆迁居民安置地等。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上,包括施工建设和运营期的影响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包括勘探设计期(如石油天然气钻探、选址选线和决定施工布局)和死亡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响识别。2、影响对象的识别(1)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首先要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接着要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要素。(2)识别受影响的重要生境(3)识别受影响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时将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等量齐观,因为许多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自然资源通常主要包括能源、矿物、土地、水、气候、生物等。(4)识别受影响的景观具有美学意义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于缓解当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和人类精神生活需求,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5)识别敏感保护目标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①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②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③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④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⑤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⑥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坏境严重恶化区;⑦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⑧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⑨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学校、医院、居民区等)。3、影响效应的识别生态坏境影响识别主要判别内容为:(1)影响的性质:即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是可逆影响还是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有无替代,是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2)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多少,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子等;(3)影响的可能性:即发生的可能性与几率,影响可能性按极小、可能、很可能来识别。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与参数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因子的筛选,是评价工作不断深化并达到具体所做的必要步骤,也是对环境更深层次认识的反映。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评价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筛选。筛选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1)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者;(2)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其有关信息者;(3)法规要求或评价中要求的因子等。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生态环境调查要求生态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应满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的要求,一般应包括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能分析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和资源利用情况。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或有特别保护要求的对象时,须对之作专门的调查。2、自然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一般陆地生态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调查(类型、组成、重要生境等)、自然资源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等几个方面。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坏境现状评价是将生态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进行量化,定量或比较精细地描述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结构的层次性特点,决定着生态环境的评价也具有层次性,一般可按两个层次进行评价:一是生态系统层次上的整体质量评价;二是生态因子层次上的因子状况评价。两个层次上的评价都是由若干指标来表征的。在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对可控因子要做较详细的评价,以便采取保护或恢复性措施;对人力难以控制的因子,如气候因子,一般只作为生态系统存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看待,只作生态分析和生态影响分析,不作为评价的对象。1、生态因子现状评价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是在生态因子的层次上进行。一般应根据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和特点选择相应的代表性因子。(1)植被。阐明植被的类型、分布、面积和覆盖率、历史变迁及原因,植物群系及优势植物种,植被的主要环境功能,珍稀植物种、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等。(2)动物。阐明野生动物生境现状,破坏与千扰,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特点,珍稀动物种类与分布等等。动物的有关信息从动物地理区划资料、动物资源收获(如皮毛收购)、实地考察与走访调查,从生境与动物习性相关性等获得。(3)土壤。阐明土壤的成土母质,形成过程,理化性质,土壤类型,性状与质量(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钾含量,并与选定的标准比较而评定其优劣),物质循坏速度,土壤厚度与容重,受外环境影响(淋溶、侵蚀)以及土壤微生物丰度、保水蓄水性能和土壤碳氮比(保肥能力)等以及污染水平。(4)水资源评价。包括地面水资源与地下水评价两大领域,评价内容主要是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水的资源量,如供需平衡,用水竞争状况和生态用水需求等:二是与水质和水量都有紧密联系的水生生态评价。质量评价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质量指标法和景观生态法常用于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质量评价中的指标可依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前述的生态分析中确定的主要因子来选取。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现状评价第三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1)选定影响评价主要对象(受影响生态系统)和主要评价因子。(2)根据评价的影响对象和因子选择评价方法、模式、参数和进行计算。(3)研究确定评价标准和进行主要生态系统和主要环境功能的影响评价。(4)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影响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二、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指标(1)影响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物理性作用、化学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三类。(2)影响对象分析影响对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主要的受影响途径与方式,即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或通过相关性明确的潜在影响。(3)影响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受到某种作用力后,所发生的变化(即效应)依作用的方式、强度、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等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第四节各类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二、矿产开采工程建设项目三、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四、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五、森林开采六、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七、海洋和海岸带开发建设
本文标题: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