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电力工人抗风复电先进事迹(精编4篇)
电力工人抗风复电先进事迹(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电力工人抗风复电先进事迹(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电力工人先进事迹1各位领导、同志们: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这么一个交流汇报的机会。我从1981年参加工作起就在我们超高压局武汉分局扎下了根,23年来我从普通职工到班长,再到高级技师,不管干什么,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总是殚精竭虑,尽职尽责,用火一样的热情和辛勤劳动,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来努力向“三个代表”靠拢,实践着自己对党性的庄严承诺。我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融入到供电事业,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一步一个脚印,不但成为超高压带电作业的业务尖子,还多次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双文明建设标兵,多项技术改革先后获得省局、华中电网局一等奖。但每一次荣誉和成果的取得,我心中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上级授予我的荣誉,并不是我闫旭东个人的,任何一项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班组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我只不过是代表大家来接受这些荣誉,所以荣誉越多,对我的压力就越大,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随时体现出班组和团队的集体风貌,体现出带电作业班的技术水平,我不能有丝毫懈怠。总结多年来的工作,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点个人成就的话,可能与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一、爱岗敬业,不畏艰险有人曾这样议论过我们的线路工: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是送电线路这一块的。这就是我们线路工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啊,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卡,有的人青春美丽在菁菁校园,有的人青春美丽在无影灯下„„而在我们中间,那一个个平凡的线路工,将他们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电力事业。就是因为这些平凡的线路工,才换来了宁静乡村的万家灯火、喧嚣都市的霓红闪烁,才换来了酷热夏日的凉风习习、冰雪寒冬的春暖融融。在我的理解里,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些人常说的“挣钱养家”这么简单,它同时是实践自己人生价值的天地。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电业工人的光荣称号,热爱自己这个播撒光明的岗位。人生的创造和进取是没有止境的,我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奋斗也就没有止境。多年来,我面对工作上的艰难险阻,环境条件的恶劣变化,从无畏惧,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曲电力工人的赞歌,为湖北省电力工业的发展留下了光辉的篇章。1998年严冬,我和班组成员淌着刺骨的冰水,顶着凛冽的寒风处理双凤线中山口大跨越导线舞动断线事故;1991-1994年连续支援葛洲坝电厂开关战,成功更换母线上的绝缘子;1995年双凤线大军山长江大跨越超瓷瓶雷击断串处理,我带领全班集思广益,制定方案,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电位成功的进行了处理,令在场的省电力局和华中网局领导感叹和赞誉不已。二、认真钻研业务,虚心请教,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带电作业是电工中最具挑战性的工种,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素质难以胜任。为了把这项工作干好,我一直坚持业务学习,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各种带电作业工具制作需要钳、锯、焊、修等多种技艺,我针对这些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抽空就进行练习,并对自己提出要做到一专多能。有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就一个人在车间里反复练习,一天掌握一个技术要领。车间里那台挫痕斑驳的钳床和手上厚重的老茧伴我渡过了一个个清风冷冽的寒夜和蚊虫纷扰的酷暑,渡过了无数个周末和假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丰富的专业技能使我在业务知识和操作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做到了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操作技术使我在超高压带电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如:直流带电作业的旋放更换耐张整串瓷瓶、导线间隔棒扳手等。同时,我还率先编写出了500kv线路带电作业时操作导则,现已列为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局企业标准。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带电班的工作岗位是在万伏以上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稍有不慎,轻则带来生命危险,重则为国家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般的常规带电作业远远不能满足超高压线路安全运行的需要,1983年提出的中间电位作业法更换直路瓷瓶,在实践中虽可解决部分瓷瓶更换工作,但操作难度大,作业时间长,我于1985年提出了硬梯进入瓷瓶串直流更换作业的方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1992年,我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就提出了等电位直接更换任意单片的新思路,并在93年鉴定会上获得了好评。如何短时、高效、安全的进行带电作业,为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为百姓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用电保障,始终是激励我不断创新的源泉。99年我又提出了旋放法更换耐张瓷瓶串工艺的优化,并获得成功;2000年和200X年提出设计制作的带电作业整串瓷瓶起吊工具和直路转角塔瓷瓶串更换工具又获得了重大突破。每一次的突破和创新都激励着我向更高的层次攀登,因此我总认为,岗位是平凡的,但人生的价值是无限的,而只有不断创新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探索和革新精神,使得我局带电作业朝着健康和向前的方向发展。回首这些年的成长历程,我深深的感到,没有党的教育、领导的关怀、老师傅们的悉心指导,同志们的热情支持,我将一无所成国庆抗风复电总结2力保万家灯火,共谱南网情深--向供电所抗风复电总结2011年国庆期间,台风纳沙和尼格先后登陆海南,给我市电网带来重大影响。9月29日,今年最强台风纳沙在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纳沙登陆后所引发的暴雨开始肆虐文昌,纳沙“刚过”,尼格“来袭”,文城镇作为文昌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受强降雨的影响,文城镇街道大面积积水,树木损毁严重,文城供电所面临着严峻考验。在这个特殊时期,向供电所的全体员工在所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上级指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保电复电工作。大家主动放弃国庆休假,坚定不移的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抗击这一场灾难。台风纳沙登陆后,9月29日,所长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任务,要求所内抢修人员以及内地前来支援的抢修队伍积极配合,深入到各个灾区,特别是已停电的偏远农村地区,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供电,各个班组各司其职,用电检查班主要负责10KV线路的巡视与修复;抄表班负责巡视低压线路的受损情况并及时修复;急修班和装表班负责特殊用户的抢修工作;营业班负责联系客户解释故障情况,安抚客户情绪并及时解答客户问题。同时云舜所长在会议上还特别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安全监督,特别是冒雨作业时,必须做好监护及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安全。台风期间,偏远农村地区在遭受暴风雨的摧残后面目全非,树木倒塌造成道路阻塞,被雨水侵蚀过的道路泥泞不堪,车子根本无法通行,这给巡线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云所长提出“先开路,再抢修”的要求,并亲自冒雨带领抢修工人深入到线路受损地区,车子无法达到的地区就穿上雨靴走着去,砍树、接线,总是冲在最前面。累了歇一会,养足精神接着干,就连吃午饭的时间也不忘跟工人讨论施工情况,再苦再累也始终跟抢修员工们奋斗在一起。为确保复电工作顺利进行,所长常常到深夜十一点还在现场指挥。整整三天,直到10月3日下午18时,终于完成了文城地区的复电工作。然而接着到来的“尼格”,台风暴雨致使一幅广告布被大风吹落到10kv深城主线#146杆导线上,所长立即带领文城配电班人员到达事故地点,现场情况危急,所长当机立断,决定按局限情况采取使用吊车吊人空中刮除广告布的方案。在云所长的正确指挥下,全体配电班人员的努力下,最终解除了险情。抢修员工们冲锋陷阵在哪里,后勤保障就到哪里。台风期间,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副所长的带领下,每天坚持亲自将工作餐送到最前线。不管刮风下雨,总是能够让工作在第一线的员工们先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副所长自己却经常吃最后一份饭菜。梁所常常跟我们说,抢修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在第一线,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的大梁,使他们可以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抗风复电关键时期,在文城供电所,综合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很晚。主任总是最先一个走进营业厅,最后一个离开。统计台风期间的各项资料,安排具体的后勤工作,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时常到了深夜还可以看到她的身影。每天都按时为工作人员们准备工作餐,而自己却常常忙得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同事们心疼她,为她买好早餐,她却是放到中午还没来得及吃。正是这样一位辛勤工作的战士,将办公室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为复电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次抗风复电的战斗中,向供电所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听从组织的号召,为抗击台风贡献自己的力量。天灾虽然可怕,但我们众志成城,共谱南网情深。电力电务公司电力工人先进事迹3电力电务公司电力工人先进事迹材料『学铁成精神,做企业先锋』金牌工人—记**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普通工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进取精神,成长为一名电务高级技师,并为所在单位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工人。他,就是当代工人楷模、中国**一局电务公司的金牌工人——**。出身寒门立下目标不回头**生于陕西渭河的一个农家。未成年时,在繁忙的农闲之余,便萌生了对无线电的兴趣。生活的贫瘠,并未阻隔他对知识的渴望,借书、买书、看书,成了他当时最大的嗜好。渐渐地,他成了所在乡村远近闻名的安灯接线维修电器的一个能人。1979年,23岁的**终于圆了一个美梦,步入了**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人的行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好电工。1980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局电力技术培训班。他兴奋地写信告诉妻子,让妻子承担起一切家务,自己要专心学习。培训班与他家相隔几十公里,而7个月培训下来,除春节之外,即便是秋收农忙时节,**也没有回家过一次。星期天,其他学员都出去探亲访友,惟独**一个人闷在教室里默默苦读。结业时,**脱颖而出,拿了电力单科考试的最高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对学习执著令人钦佩,他认准的路,不论有多艰难,都坚定不移地朝前走,不言苦,不回头,只有始点,没有终点。自学成才用知识改变命运追寻**成长的轨迹,不断更新知识,追赶时代,永立潮头,是他的显著特征。在28年高度流动分散、工作生活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从未放松过对电力新知识的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知识海洋中孜孜以求,完成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性工人的跨越。1983年,**和他的工友们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的施工,这是他所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图纸加起来足有一寸半厚。在没有配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主动挑起了大梁。他买来了专业参考书,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工作之余,深更半夜,他不顾疲劳,将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室里,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工作间歇,工友们坐下来休息,而他却是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查阅资料,不停地写写画画,反复演算琢磨。深夜,嘴里咬着干馍,手上仍然捧着技术书,时常通宵达旦,但第二天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奋战在工作现场。在他的带领下,这项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常说:“我没有文凭,但我不能没有知识!”为掌握多技能,**自学了许多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书籍。为当一名知识渊博、技能高超的合格电力工人,**又开始自学与电力相关的诸多大学专业书籍。他只有初中功底,要读懂弄通大学课程其艰辛令人难以想像。有时为了理解一个公式,他经常求教于比他年龄小上二十几岁的大学生。身边的大学生时常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在他的虚心好学精神的熏陶下,逐渐地这些大学生们也跟着**一起注重学习起来。工友们说:“这么多年,老窦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他把时间视为知识,几乎把晚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回家探亲,本应与亲友共叙亲情友情,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麻将、侃侃大山。而**每次都大门不出,坐在家里闷头看书。来看望他的同学不解地问:“你回家是来探亲,还是来学习的?”每当此时,**总是哑然一笑。1999年,单位财务部门配备上了办公电脑,一下引起了**的好奇。他请求财务人员说:“你把钥匙给我,晚上我给你看守办公室,我要学电脑,一举两得。”就这样,46岁的**每晚钻到财务室里,从辨认一个个字母,掌握一个个功能开始,练打字、写总结,钻研CAD制图软件。一个个不眠之夜的磨砺,终于使**练就了直接
本文标题:电力工人抗风复电先进事迹(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2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