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这本精读课文选的是记叙文选。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游览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和款待来访的各族同胞的感人情景。来看看小学语文五年级的复习教案吧!欢迎咨询!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教学重点: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最近一周我们走进祖国西部,游览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探寻了神秘的丝绸之路,观赏了茫茫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祖国的西部景色具有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大屏幕展示拉萨美景,师简介拉萨概况: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世界上海拔的城市。)指名谈拉萨印象。师:可是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是,“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早在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青藏铁路就开工了,但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在20世纪拉萨是全国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板书课题)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二、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重点词语三、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⑴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⑵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⑶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2、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过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心愿誓言,但真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条修建的很艰难的铁路,(师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攻克了难关,使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1、(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板书)(2)为什么说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温度,制服了冻土区。(板书:制服冻土)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板书:顽强工作)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板书:建制氧站)(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3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突击队员决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是风火山隧道一开凿,问题就出来了。2、师读: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1)西方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五、读后采访1、合作要求(1)自己边读边画出修建青藏铁路的遇到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2)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要求: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进行采访。2、采访提纲(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第一个困难: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第二个困难:恶劣天气“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第三个困难:极度缺氧。“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刚才我们二十多个小记者采访了二十多个突击队员和科技工作者,现在谁来在摄像机前向全国观众报道一下风火山现场情况。(提示: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现场三次报道。可边报道边采访)六、现场报道1、如何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理解“下马威”。①什么是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工程化被迫停工)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2、如何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3、如何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③是党中央的关怀。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七、总结升华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正式告别无铁路的历史,开通了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现在,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2、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3、面对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八、作业给课文插图配解说词。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板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多年冻土-----制服冻土天气恶劣-----顽强工作极度缺氧-----建制氧站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二、检查习题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四、练习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2、查字典3、比字组词五、作业1、课后练习题2。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教学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一〉指名朗读第一段〈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四〉思考讨论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4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