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凌雪的诗,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被选入语文课本。芷颜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你想想香菱的性格,她的底子不允许她见,她的长相不允许她见秦风,我们看看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陈胜起义是我国历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珍贵的历史巨著(《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还是宝贵的文学巨著,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典范材料。认真学习本文,我们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二、教师范读课文。三、正音。阳夏(jiǎ)嗟(jiē)呼適(zhé)戍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罾(zēng)篝(gōu)火忿恚(hùi)社稷(jì)被(pī)坚执锐四、朗读课文。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恰当。学生个人朗读与集体齐读交错进行。读毕酌情讲评。五、讲解课文第一段。1、全班齐读。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2)为什么先写这段?2、内容学习。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讲解: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提问二:为什么先写这段?讲解: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一段。2、诵读第二、三段,弄懂其句意,思考这两段各写什么。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作业。二、讲解课文第二段。1、朗读。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句读。(2)思考回答: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读毕,着重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2、内容学习。提问: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讲解:本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如下史实:①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秦王朝的起义。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三、讲解课文第三段。1、朗读。读前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句读。(2)思考回答:第三段主要写什么?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段。读毕,酌情讲评。2、内容学习。提问:第三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讲解: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事件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概况。实词总结(在文中只有一种解释者不列):为:①作,当。“若为佣耕。”②担任。“为屯长。”③是。“号为张楚。”④作为。“为天下唱。”⑤制,建造。“为坛而盟。”行:①行列。“皆次当行。”②做,进行。“乃行卜。”③行进,行军。“行收兵。”次:①编列。“皆次当行。”②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当:①值,承担。“皆次当行。”②应该。“不当立。”③在,正当。“当此时。”举:①起事,发动。“举大计”。②立。“死即举大名耳。”虚词总结:之:①往。“辍耕之垄上。”②助词。“怅恨久之。”③的。“鸿鹄之志。”④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以:①因为。“扶苏以数谏故。”②认为。“或以为死。”③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④用。“以激怒其众。”⑤表界限。“徇蕲以东。”⑥已经。“固以怪之矣。”也: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固: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四、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纵观全文,陈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第五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第2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第3段中,陈胜同戍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可见课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①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的人物性格为: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③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和用法。2、完成课后规定的背诵等作业。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定向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2、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2.走进主人公——香菱。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第二课时课时定向1、理解文章内容2、知识能力迁移教学过程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香菱求教理论讲解香菱谈诗欣赏指导香菱做诗创作扶持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副标题,写1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等可作为参考题目。九年级下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