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集,出版于1846年。主要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有钱人家玩的开心。我们来看看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欢迎咨询!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3.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三遍:这是1写什么的文章?2.学生质疑:(1)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2)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3)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6)简介作者二、根据内容→路(一)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二)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三)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遭遇悲惨的故事。三、沿着思路→理层次学生重点朗读第二段。按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取暖,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把第二段划分为五个层次:四、抓住层次→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段。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让人感动的语句下面作好标记,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五、联系课文→学字词(一)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二)给课文中的生字正音、正形、正义:1.学生会认“僵、梗”2个生字。2.学生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生字。3.学生重点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并自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六、课堂练习: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暖烘烘(ABB):()()()哆哆嗦嗦(AABB):()()()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抓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悲惨”(一)抽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二)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1.男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至第五屏)(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地点是(),天气是()。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了什么?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六屏)(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3.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七屏)(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师精讲课文→教给学法,体现“扶”学教师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一)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三)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八至第十一屏)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三、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生自学课文→实践学法,体现“半扶半放”学生尝试自主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层,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三)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二至第十三屏)1.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2.读了“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一句话,你有什么感想?(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二、生合作学习→运用学法,体现“放”手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取第二段第三层至第五层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合作小组学习,然后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讨论。三、谈感想体会→品味“幸福”,反衬“悲惨”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一)“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展示课件第二十二屏)1.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2.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二)“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1.“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哪些东西?2.句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三)阅读链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展示课件第二十四屏)(四)揭示中心。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二十五屏)四、课堂练习。1.多音字组词。几:()()喷:()()2.小练笔。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生: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生: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师:大家同意这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生: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生: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教学要求: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四、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课前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1非常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资料附后)这篇童话非常感人,你们自己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二、自学课文1.我们读1文章,先要注意一下什么?(注意题目;提出“卖”的写法)看了题目你怎么想?2.接着我们要读全文了,在读全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3.弄清了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段就方便了,现在你们试着先分段。4.分段、编写段意: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三、范读课文。现在你们再听老师读读。四、讲读第一段。1.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一开始我们要弄清故事发生的什么?(时间―――大年夜,一个下着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地点―――街上。人物―――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2.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可怜的小女孩!)3.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描述:这幅图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7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