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你听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我们今天要学的“牧童”据说是八仙的“吕洞宾”写的。来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2.能哟个查字典,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文长解决问题方法的巧妙,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在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借助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文本,并能依据具体情景进行拓展思考。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徐文长吗?徐文长从小就聪明机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他小时侯的故事。2、板书课题:22竿上取物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三、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徐文长的聪明选择了哪些材料?2、这两个材料的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1、教师小结。2、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3)重点指导“雀”字。(4)学生书写。第二课时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思考: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妙在哪里?徐文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文中勾画出来。别的孩子又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描写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句子。(2)指名读徐文长过桥的句子,注意作者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3)请同学们勾画出动词,体会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4)指名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5)(看动画课件)仔细观察徐文长过桥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词语:轻轻巧巧(6)比较:别的孩子是怎么过河的?(7)这个句子你认为怎样读呢?(指导有感情朗读:a自由读b指名读c齐读)2、教师小结,过度:徐文长真是聪明伶俐。看到徐文长顺利的提水桶过桥,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小伙伴们和你们一样。你们想对他说什么?3、合作学习6自然段:(1)师述:伯父看到了,一边点头称赞,一边把事先藏好的礼物取了出来。看着伯父的礼物,你发现了什么?(2)指名读读伯父说的话,理解伯父所提出的要求。(3)讨论交流伯父提出的要求。师述:这时,他们议论什么呢?(同学们也议论一下,体会词语)理解词语:唧唧喳喳(5)师述:徐文长是怎样做的?2、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寻找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妙法。(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徐文长取物的方法。(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7、复述:徐文长是怎样竿上取物的。8、讨论交流:徐文长竿上取物的办法妙在哪里?作为徐文长的小伙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9、回归整体,围绕板书,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齐读。)10、拓展学习: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巧妙。同学们,你们也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拿到竿上的礼物呢?(讨论交流)11、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有办法。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顺利完成老师下面的几道练习。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电脑上完成)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4、课外阅读延伸:(1)请同学阅读有关徐文长小时侯的故事,进一步体会徐文长的思维独特。(2)网上查询,阅读更多的有关表现孩子们聪明伶俐的小故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7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