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草原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内蒙古草原游览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热情款待来访的各族同胞的感人情景,体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深厚情谊。来看看小学语文教案《草原》吧!欢迎咨询!小学语文教案草原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2自然段。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导入1.出示地图,简介内蒙。师: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族牧民更美……2.欣赏音画,走近草原。播放多媒体音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生齐读)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点评从“地图”到“音画”再到“课文”,逐步缩短“草原”和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为整篇课文的阅读营造出“美”的氛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优美的草原风光画面,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经历”的支撑。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羞涩2.自由交流预习中理解的新词。重点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读中正音,读后交流每节的大意,点出五幅画面:草原景色——远道欢迎——相见握手——盛情款待——斜阳话别。4.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板书:景、人。点评初读课文环节,首先重基础,一是,关注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是,关注课文的朗读情况,做到书不读通,不开讲。其次重整体,一是,把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读懂大意,形成画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个更大的整体,将五幅画面叠加,读懂全文大意,最后浓缩为两个字——“景”、“人”,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留下伏笔。三、感悟“景色美”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师:谁愿意为我们做导游,带着我们走进草原,来欣赏草原的景色?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里?3.师生互动对话。(1)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品味“那么……那么……”。(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平地绿,小丘绿,羊群白。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无边的绿毯”、“小丘——中国画”、“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板书:景色美。4.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用“——”画出此时作者的感受,并与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5.师生互动对话。(1)为什么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2)从“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骏马、大牛在回味着什么?除了骏马、大牛在回味,还有谁在回味呢?(作者、读者,包括课堂中的你我他)板书:愉快惊叹。6.配乐朗读,闭目想象。师: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牧歌中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7.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背诵提示,点明写法:(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8.小结过渡: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似画卷的草原之中,陶醉在天空的清鲜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惊叹呢?接下来,还有更加迷人的画卷在等着我们欣赏呢。谁来往下读。9.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10.自读自悟,圈点批注: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草原的景色还有哪些特点?11.师生互动对话。(1)辽阔: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2)静寂: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师:草原的辽阔与静寂,愈显出草原景色的美不胜收。1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点评“景色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上述教学设计,凸显阅读对话教学理念。首先,围绕文本解读核心,精心预设对话话题——“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个话题解读的容量大,涵盖了课文第1、2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话题解读的个性化,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解读空间。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潜心会文、自主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圈点批注。第二层次是师生交流、互动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品词析句。第三层次是熟读成诵、内化积淀,引导学生沉淀话题,积累语言。再次,在阅读对话教学过程中,时时关照学生自我的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之中,反复地揣摩,仔细地推敲,认真地品味,不断地咀嚼,走进文本言语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去倾听文本的声音,去感受文本的色彩,去体验文本的意境,去触摸作者以及自己的情愫。四、作业1.听写生字词。2.摘抄第1、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感悟草原的“人情美”,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齐背第1自然段,“回味”草原的美丽景色。二、感悟“人情美”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感受草原的人情。自读自悟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2.师生互动对话。先读自己所画的语句,再说自己读出的印象。(1)远道欢迎:男女老少、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飞过来、几十里外、欢呼着、飞驰着、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飞过小丘。(欢迎的人多,场面盛大,热情好客)(2)相见握手: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心情激动,场面热烈,热情好客)(3)盛情款待:奶茶奶豆腐羊肉,举杯敬酒唱歌,礼貌亲热微笑,干部老翁姑娘。(非常尊敬,气氛热烈,热情好客)(4)斜阳话别:饭后,套马、摔跤、舞蹈、骑马;夕阳西下,不忍分别。(气氛融洽,情意深厚,热情好客)3.师:蒙古族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热情好客”!指名四人朗读2~5自然段,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特点。4.面对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透过2~5自然段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板书:人情美、兴奋动情。点评“人情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上述教学设计,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注重凸显两个方面的价值引领。一是,凸显核心话题的价值引领。在“人情美”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一个话题——“自读自悟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核心话题,它使课文2~5自然段中纷繁芜杂的阅读对话点得以删繁就简,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自主交流的时空。在这个核心话题的价值引领下,阅读对话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约,但却又是内涵丰富的。二是,凸显文本核心的价值引领。在学生对2~5自然段中的“人”作了多元解读后,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凸显文本核心的价值引领。教学中,要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一核心价值凸显出来,并通过朗读让“热情好客”在学生的脑海中定格。三、感悟“蒙汉情深”1.引读:同学们,草原上景色美,让作者愉快惊叹;草原上人更美,让作者兴奋动情。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生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请联系全文理解这两句诗。3.师生互动对话。板书:蒙汉情深、依依惜别。(1)“蒙汉情深”是什么意思?“蒙汉情深”体现在哪里?(2)“天涯碧草”是什么意思?“天涯碧草”体现在哪里?(3)展开想象,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4)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蒙汉情深,民族团结)(5)课文以诗结尾,你觉得怎么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4.指导诵读。点评抓住课文结尾这两句诗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特点,把“诗句”附着在“文本”中作感性解读。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让“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文本主题得以归结升华。最后,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形式上,来领悟作者以诗结尾的“妙笔”。)四、品味“文字美”1.选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比喻句、拟人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写景、叙事、抒情;优美诗句……2.出示文中几处矛盾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点评《草原》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切自然,是1文美、景美、情美的典范作品。老舍先生不愧被誉为“语言大师”,文中比喻、拟人信手拈来,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老舍先生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在看似矛盾的语言背后,可以让读者读出丰富的内蕴。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对这么多清新自然、贴切传神、内蕴丰富的语言文字,需要引导学生作“反刍”式的品味。在文本解读过程之中,注重文字品味,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在文本解读结束之后,作“反刍”式的文字品味,丰富积淀学生的语感。五、总结全文读着老舍先生的《草原》,我们仿佛也作了一次身临其境的草原之旅。草原的景色美,使人愉快惊叹;草原的人情美,使人兴奋动情;蒙汉情意深厚,使人依依惜别。六、作业1.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3.联系课文,搜集资料,了解内蒙古民族风情。板书设计:景色美(愉快惊叹)草原人情美(兴奋动情)蒙汉情深(依依惜别)小学语文教案草原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二、检查习题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案草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1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