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所谓教案,又称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课时、科目、主题、课时、课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过程和时间分配等。以下是网友整理的《无字书札》教案精选。希望对你有帮助!《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1说明文,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表现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譬如”“分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层次。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从而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感受人类的智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并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的情感。4、提高学生理解文章主要重要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一、导入。1、谈话激趣:师:上周二的秋游活动,大家玩儿得开心吗?生:开心高兴……师:我也是。在游玩中我们还有不少的收获呢!在沙滩上我受到了许多大家送给我的贝壳。[出示一串贝壳]看,我把它穿成串儿带来了。你看这样一串贝壳可以用来做什么啊?生:a、直述用来做事——师:怎么记啊?——生:(用自己话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书。——师:你认真做了预习,真不错。它在人们创造文字之前,是被人们用来记事的。b、多角度答——师:你们知道吗?这串贝壳在人类创造文字前作用可大了,它还被人们用来记事呢!2、揭题解题:师: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生:a、置疑——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b、解题——(1)生发挥——师:你是怎样了解到的?——生答——师评价:你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2)生直述——师:好,那就让我们读读文中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师:(接上)自己边读边来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课文师: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厉、历比较,万、力原位变红,各组一词;譬pì;理解“分辨”)——生:开火车领读2、同学们不光字音读得准,刚才看课文时也很认真,你一定了解到了课文介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有哪些——生:述——师:相机板书[板书:结绳记事贝壳记事一些东西]三、细读课文,理解体会。(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不用文字的书:1、学习第二自然段。(接上)师[自然拎出贝壳]:这些贝壳是怎样被用来记事的,课文的哪一部分向我们做了介绍?生:第二自然段。师:好,就请大家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人们是怎样用贝壳来记事的。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出“贝壳是怎样被用来记事的”,可直接读句子。师[出示句子: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这串贝壳就是一本书,每个贝壳记了什么事,这是本怎样的书?展开你的想象,和你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你想到的。《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10个。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1、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③指名说说。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3)齐读课文。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②指名说说。(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读通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和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出示一本书和一封信)板书:书和信2、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文字)板书:文字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学生思考、讨论)4、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不信我们一起坐时空隧道去看看。红字板书:不用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标出段序,并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句。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课件演示)3、理解“奇妙”4、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帮助记忆的呢?记事:结绳记事(1)贝壳记事(2)通信:枪、箭死鸟、死老鼠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死青蛙、五支箭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老师指导:(1)形式:意思是样子。(展示各式各样的绳子上的结,请大家观察)经历:可换成“发生”“经历过的事”就是“发生过的事”什么是“结绳记事”?(1、2、3句话)发生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课件演示:结绳记事图片及古书上的记载)(2)分辨:分别、区别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用贝壳进行记事的?(课件展示贝壳图案)鼓励话语a你们猜想得很有道理b太好了,你的猜想太奇特了,真不愧为“智多星”的称号。c同学们,你们的猜想非常合乎情理,这说明你们都开动了脑筋,老师为有你们这群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发言积极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5、大家继续发挥我们的才智来试着填写这份表格吧!内容借用的东西用途记事结绳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事贝壳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事通信枪、箭宣战书死鸟、死老鼠死青蛙、五支箭警告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没能填写出最后一项,遇到难题了,对吗?没关系,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的3——6句话,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到底这样的信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宣战书:我也觉得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课文中没有写出“我们马上开战”呀!还要再读读句子,体会体会。告诉另一个民族,你们不要踏上我们的土地:那告诉另一个民族“你们不要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可以把它称做什么?a提醒:语气不够强硬,你要让你的邻居小心——别侵犯我的领地!b最后通牒:还没到生死关头呢!c警告:这个概括很准确。指导朗读:怎样读出严厉的语气?(个别读、教师读、集体读)6、总结:先人靠结绳记数,今天打了几头猎物,谁分多少,系几个疙瘩,怕忘了,那是留给自己的“书信”。慢慢的,便有了数字的概念。走到哪个山头,这里猎物很多,便在山崖上画上几群牲口,告知同族这里可以狩猎。这是形象的书信。从女娲抟土造人、精卫炼石补天到黄帝大战蚩尤、大禹疏浚洪水,这是古人关于万物起源、人类发展、社会形态演变的书信。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占卜之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产生了甲骨文,还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书信。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历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国家之重器的青铜鼎上,或埋于地下,写出来,绝不是为了自己看的,那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书信。春秋战国,人们把书信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书信也就成为延续几千年文明史、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课件演示:绳结——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三、拓展活动(课件展示,配置音乐)1、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你们知道有哪些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吗?(小组讨论、个别汇报)电话、互联网、电报、传真机、手机短信、bp机......2、想一想将来人们还会用什么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桌互说,个别汇报)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棒,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老师相信你们的设想都能成为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好吗?3、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记事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我们现在我们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展示:a、过去人类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记事和通信方式b、现在世界上哪些民族没有文字古代记事的主要方法(1)结绳记事:用一种颜色的“主绳”、不同颜色的“次要绳”、“再次要绳”,在绳上打上结,用来记事的方法。见于古代埃及、中国、日本、秘鲁。(2)刻木:是一种用木板来完成通信的方法。(3)掘地成穴:用挖掘在地下的洞穴来记事的方法。(4)贝壳珠带:用贝壳珠带来记事的方法。原始记号是一种记录方法,原始人类用结绳记事,就像现在人们用硬盘记录信息一样。原始记号是一种物化的信息,人类已经懂得用物体来记录信息了。“刻木”就成了原始的通讯方式,贝壳珠带成了一部原始的历史“书籍”。古代的通信方式一、烽火传军情二、鸿雁传书三、鱼传尺素四、青鸟传书五、黄耳传书六、信鸽传书七、风筝通信八、竹筒传书没有文字的民族:(课件:附图)鄂温克族、布朗族、得昂族、普米族、保安族、裕固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畲族东乡族、等民族都没有文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4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重点难、关键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课时划分两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读的情况。(1)全班齐读课文。(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3、理解“奇妙”。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本文标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2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