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社区工会解困脱困工作汇报(精编4篇)
社区工会解困脱困工作汇报(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社区工会解困脱困工作汇报(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全工会改革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督察组来鼎城指导工作1全省工会改革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督察组来鼎城指导工作8月7日上午,湖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傅筝带领全省工会改革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督察组一行,来鼎城开展考察指导工作,常德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克蓉,鼎城区委副书记、区群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时雨,常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学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沈国华领导陪同督查。督察组首先参观了草坪镇工会联合会文化展示馆、镇职工之家、职工文化广场,了解职工之家职能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翻阅草坪镇工会联合会相关资料,观看工会联合会活动开展情况照片放映。傅筝在看到草坪工会联合会的年度工作计划表时,高兴的说:此份到月计划表具有草坪镇自身特色,除了正常工会的常规活动以外,还加入了草坪自身特有的活动,比如非遗摸底,开设传承草坪传统文化的培训班,培育新一代农民演艺团队,书香家庭后续打造,女职工联谊活动,杜鹃湖文化旅游等活动都体现了当地基层工会特色,体现了草坪镇党委、政府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她指出,工会一方面是为职工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平台,更好地丰富基层职工干部的生活,促进工会群团改革发挥成效。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进一步完善党建带工建制度机制。督察组还考察了常德市第二文化宫建设现场,对鼎城区把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水平的做法给与高度肯定。随后督察组考察了湘联实业有限公司工会工作,来到朱德元劳模工作室、职工之家,与朱德元亲切交流,鼓励朱德元发挥劳模的带头作用,在非遗传承上作出贡献。最后,督察组来到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听取常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学平的情况介绍,高新区已建工会组织105个,共有会员17835人,是全省首批“十佳先进开发区”工会组织。傅筝对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工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广大职工,鼓励引导创新创业的做法给与高度评价。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斌,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广郁、蔡学选等参与督察,并汇报相关工作。汕头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规划2汕头市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规划(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总工发号)、《广东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工总号)和《关于印发〈汕头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汕工〔〕号),扎实推进全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到年实现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工会协调、社会参与的解困脱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制度保障”工作主线,把“精准帮扶”贯穿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全过程。二、目标任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重点对象是年月日前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中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原则上不纳入建档范围)。年主要完成全市困难职工入户调查、建档立卡和精准识别工作,年每年完成以上年月日前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任务。对于年月日后新产生的困难职工,可按照建档标准同步建档立卡、同步实施帮扶并解困脱困,到年全面完成解困脱困任务。三、主要措施(一)规范建档立卡,科学制定规划为确保年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目标要求,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今后年的工作计划,统筹落实政策对接、项目安排、成效检验等具体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明确、资源配置合理、措施精准到位。各级工会要严格按照建档标准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合作,实现困难职工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全面深入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致困原因、脱困诉求等,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发放帮扶联系卡。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夯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基础。各级工会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发展志愿者等途径,解决入户调查人手不足的问题。在确保做好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工会可结合实际,依据《广东省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本级困难职工档案,自筹资金实施帮扶。(二)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制度保障各级工会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制度保障。继续加强源头参与职工权益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帮助困难职工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政策,确保困难职工应享尽享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针对具体致困原因和脱困诉求,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实现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制度保障。目前的重点是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实现兜底保障,其中重点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低保。(三)着力精准帮扶,因困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拾遗补缺的作用,根据困难职工的具体致困原因,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一是对于政府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边缘困难职工和经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的职工要加大生活救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困难职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圆梦计划”、“产业工人大培训”等,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三是对因病致困的困难职工,通过开展“住院二次医保”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帮助其缓解困难。三是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困难职工,通过实施“金秋助学”等,帮助其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四)强化绩效评估,突出工作实效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入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根据每年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依托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对解困脱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探索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考核评估,重点突出对困难职工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措施和工作实效、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等的考核评估。三、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要加强向党委政府汇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必须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入工会主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会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规划,做实做好。各级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担当,带头研究谋划、带头部署推进、带头督促检查。(二)强化资金保障全市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当年解困脱困任务将所需资金列入预算并安排到位。落实好当地政府配套的帮扶资金,并向社会筹集资金,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按照全总、省总要求加强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通过实行分类、分层次项目化帮扶,开展帮扶绩效评估,切实提升帮扶资金使用效益。(三)完善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职工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一站式综合平台。把精准帮扶工作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联系、帮扶、服务困难职工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会帮扶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争取公益性岗位、购买社会服务、发展志愿者及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等有效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解决基层工会人力不足问题,吸引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四)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作用,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有关民生政策、宣传各级工会解困脱困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切实扩大工会组织影响力,增强职工群众的认同感,引导广大困难职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内生动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红河县解困脱困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3红河县2017年解困脱困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红河县总工会:xxx2018年5月10日2017年来,红河县总工会严格根据省、州总工会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要求和职责,立足实际,努力开拓,坚持帮扶与促进再就业结合的工作思路,使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形成了物质解困脱困与精神解困脱困同步,“输血”与“造血”解困脱困并举,坚持短期帮扶与经常帮扶共济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现将2017年来解困脱工作经验交流如下,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解困脱困工作的合力。红河县委、县政府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红河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副县长等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局、工会等21家单位主要领导以及13个乡镇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为成员。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停产半停产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办发〔2016〕114号),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红办发〔2017〕84号)要求,根据红河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红河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施精准帮扶,确保2019年如期实现全县建档立卡困难职工整体解困脱困的目标。结合红河实际,制订了《红河县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方案》由县委、政府于2017年联合印发给全县各单位。三、解困脱困工作初显成效。抓紧抓实对县职工中心建设工作,加强窗口建设和管理,2017年初共建立997户困难职工户档案,年底实现494名困难职工实现脱困,(其中通过疾病治愈脱困1人,成功就业脱困56人,子女毕业实现就业脱困65人,纳入社保兜底和大病保险脱困74人,其他形式脱困298人),实行动态管理。四、情系职工,打造解困脱困“绿色”帮扶措施。1.扎实开展节日送温暖、临时救助活动助力解困脱困。2017年春节送温暖覆盖全县困难职工(农民工)993人,省级财政补助万元,州财政补助万元,县级配套万元;2017年中秋国庆送温暖覆盖全县困难职工(农民工)926人,中央财政补助万元,州财政补助9万元,县级配套万元;2017年临时救助困难职工10人,州总资金万元,县级救助困难职工11人,资金万元。2.开展“金秋助学”爱心活动助力解困脱困。一是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在档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家庭新入学7人,共发放万元;二是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在档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家庭在读13人,共发放万元;三是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家庭子女2017年考入大学(大专)的资助8人,共发放万元;四是县级筹措资金救助困难职工8人,共计万元。3.着力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培训助力解困脱困。2017年组织开展职工、农民工250人提升技能培训,250名成绩合格并取得维修电工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农民工引导性培训1000人,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3期,受培训人共计152人。4.继续实施“贷免扶补”助力解困脱困。不断完善以创业培训、项目扶持、小额贷款、创业跟踪服务为内容的工会创业服务链,2017年来,在全县下岗(待业)职工、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共选树了63名创业带头人,推荐发放无息贷款630万元,为我县解困脱困工作提供创业促进再就业服务。五、解困脱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红河县就业渠道少,困难职工多,要处理好解困脱困工作任务与职工稳定工作关系难度大。2.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困难职工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很难在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实现再就业。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帮扶,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初显成效,但与省、州总工会的要求,与职工的期望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全
本文标题:社区工会解困脱困工作汇报(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4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