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1.沟通行动理论的产生背景•2.沟通行动的概念•3.不同行动概念之间的比较一、沟通行动的概念•1.言语有效性•2.理想的言语环境•3.沟通合理性二、沟通行动和沟通合理性•1.生活世界•2.生活世界的理性化•3.体制及其理性化•4.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三、生活世界、系统和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社会背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变革。“公共领域”于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由于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严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理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学术背景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社会学传统、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当代语言哲学以及批判理论的综合。哈贝马斯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与近代和当代著名学者的对话中展开的。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这本书中,他主要的对话人是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米德、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帕森斯。他在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争。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的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方法论、认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体系。在哈贝马斯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他对不同的社会领域投入了相当的热情。有几个问题始终是他所思考的对象:2.社会理论如何才能正视韦伯对理性化的历史分析,又避免悲观主义,从而保持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目标处于理论的中心位置?1.如何在认识到马克思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所作预言在经验上不足的同时,发展出使马克思人类解放方案焕发生机的理论?3.早期批判理论家如卢卡奇等人,他们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主观意识状态,因此他们缺少马克思那样的洞察力,即认为在维持个体间社会联系的众多过程建构了社会,并由此使之得以解放。社会理论如何才能避免早期批判理论家的这些缺陷?4.社会理论如何才能将某种理论概念化并发展之?即协调物质产品以及政治组织的力量和反应性的、有意识的个体间的主体间性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避免韦伯关于政治力量合理化的悲观主义,马克思关于阶级觉悟与革命不可避免的乐观主义以及黑格尔辩证法主观主义的泥潭?韦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困境资本主义现代化表现为生活各个方面的理性化,这正是西方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财富的积聚,人们的傲慢、倦怠、肉体的欲望、现世的欲望和对奢华生活的渴望也同比例的增长,天职的意识越来越弱,而功利的成分越来越强。工业化、资本主义、科层制的过度发展危害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人们将理性化的手段当作终极目标来追求,在社会生活中造就了两难选择的困境。韦伯的悲观主义源于其理性概念过于狭窄,目的——工具合理性模式这种视角只看到了人类行为在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的合理性,而忽视了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合理性。韦伯理性概念之所以狭窄,源于其行动概念的狭隘,韦伯的行动类型中行动者的合理性,只是从自身的手段、目的、价值与后果来考虑行动的合理性,忽视了人类行动的互相协调的方面,忽视了具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的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贝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哈贝马斯认为韦伯把理性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容、逻辑与动力这两种范畴混淆了,前者是理性的所有特质,后者指西方现实发展的一些偶因。哈贝马斯提出沟通行动理论的目的?希望建立一个普遍的“规范基础或标准来描述、分析、批判、评价现代社会的结构。”韦伯的行动类型划分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行动取向行动语境以目的为取向以沟通为取向非社会的工具行动----社会的策略行动沟通行动沟通行动的目的是行动者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而进行的行动,这种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到的;也可以说,沟通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可领回性要求: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真实性要求: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真诚性要求: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语;正确性要求: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目的策略行动:是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某种目的的行动。目的行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给定的行动情境中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主体欲求的目的;它的核心概念是在不同行动可能性之间做出的决定。戏剧行动: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从而使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有的主体经历和体会,让观众看到并接受。它的核心概念是自我展示。规范调节的行动:是以一个行动者与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为前提的,行动者作为社会关系的扮演者同他所属的社会世界发生关系,或者同他通过规范调节的人际关系的世界发生关系。沟通行动:又称为交往行动,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而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少有两个行动者通过语言的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互动行动。沟通行动是相互沟通对世界的理解并协调彼此行动的机制,它也具有目的性,但是它的目的性与目的合理性行动不同,其目的不是个人的意图,而是达成共识。前三种行动概念虽然分析了人的特定行动类型,但是,任何一种行动理论都没有包容合理性的所有要求,都是片面的。这三种行动概念没有把握语言理解的真正意义,它们都只是单方面把握语言的功能。可领会性一种表达是听者和说者都能理解的,是符合语法规范的真实性陈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真诚性言说者需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正当性言者和听者都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公认的规范,而且都认同。例如,一位教授对一位学生说:“请你给我拿一杯水来。”首先这句话能被学生听懂,符合可领会性。学生可能有两种反应:拿水和拒绝。第一种情况表明,这位学生同意教授言语背后的有效要求,具体来说,附近有水可取,这就符合了真实性要求;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为教授拿水,这符合了正当性要求;学生知道教授是认真的,符合真诚性要求。第二种情况则是学生对上述三个有效性中的部分或全部否定。理性讨论上面提到的四种有效性要求,其中第一种提得不多,因为对于一个正常人,一般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三种是重点。但是,要形成沟通行动,还必须要求行动双方相互承认这些要求,这是一种相互的期望,即我让我的言语符合有效性要求,对方也应这样(这是沟通理性的一种表现)。这就构成一种背景知识,与常人方法论一样,它往往是不明言的,自然而然的。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对对方话语的有效性质疑的情况。一旦有质疑,双方有两种选择: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顾对方(这是工具理性);要么进行理性讨论,双方都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明自己是符合有效性要求的,以说服对方(这是沟通理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可理解性要求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也比较容易解决。例如通过对有争议的词语进行共同的解释和界定。如果真实性与正确性要求受到质疑,则需要寻求更佳的论据,通过理性的讨论来证明自己。这里应注意:尽管哈氏强调的是理性讨论,但在讨论的前后可能要有大量的事务作为支撑条件。例如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对方等等。如果某方的真诚性受到质疑,则需要用以后的行动来再次取得对方的信任,沟通行动才可能继续。(实际上不一定)沟通行动除了要求行动参与者有沟通资质,还需要理想的言语情景,沟通的理想语言情景条件:①对话各方有平等对称的地位和权利②任何与问题相关的论据都应该受到重视③每个沟通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力,实施表达性言语行动④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力实施调节的言语行动⑤不给讨论设定时间界限⑥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对言语的有效性要求采取假设的态度⑦沟通结构排除一切强制。理想的言语情境实际上是沟通行动得以进行的外在条件:只有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说话机会,进行陈述、解释、论证、追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沟通参与者的观点都是可以批判检验的,才能形成合理的共识。沟通理性对应于韦伯的工具理性,它是人类的一种潜能,如果得到发展,特别是通过创造理想的沟通情境,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温和的、文质彬彬式的沟通图景,人类的困境在这种图景中可能消除。这里要补充的是,哈贝马斯认为韦伯与当今的很多批判者一样都是单向理解模式,特别是实证主义者更是主客二分模式来理解世界,但哈氏认为世界的存在是以“双向理解”(dialogicalunderstanding)的沟通为起点的,即沟通是人的一种本质,人际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人的基本要求。哈贝马斯提出沟通行动的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理论。沟通合理性是指沟通参与者相互协调的问题。沟通的合理性程度是以沟通理性的发展程度为基础的。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普遍语用学对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潜藏着的不同于目的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的能力,即沟通理性。沟通理性首先,沟通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其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讨论。最后,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达成共识。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交互主体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问题与反身性,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人际之间的沟通。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知识使得沟通行动有进行的可能。对哈贝马斯来说,沟通行动和生活世界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储存”。通过理解的沟通行动达到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保存和更新,从而形成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协调互动的沟通行动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行动者社会化的沟通行动满足形成个体身份的需要•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存库使沟通成为可能;文化•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沟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社会•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他们参与到相互理解、沟通的过程之中。人格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限变得越来越清晰。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的三个方面: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文化、社会和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内容与形式的分离文化层面,人们在建立自我认同时,开始依赖于一些形式因素;社会层面,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愈来愈建立在一些普遍的原则和程序上;人格系统的发展层次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结构,越来越脱离它们在‘具体思维’中得以整合的具体文化知识;符号再生产的反思性的增加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的社会制度里、甚至是教育下一代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理性上的反思日益占据
本文标题: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8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