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企业战略设计》课程华为战略分析报告22.华为外部环境分析2.1宏观环境分析2.1.1政治环境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讯服务业经过放松价格管制、打破独家垄断和管制机构改革并产业重组为内容的三阶段改革,突破了原来政企合一、行政性独家垄断的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了各类业务在基础网络层次上的数家竞争格局。中国通讯服务业市场业已形成的数网竞争体制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在中国目前任何基础通讯服务市场,政府颁发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多寡与市场竞争局面能否形成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1994年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联通,就已经放发了经营固线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的第二块牌照,但是到1998年底中国联通实际仅仅在移动通信市场上成为现实的竞争力量,而且也只占有全国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的5%。如果增发经营许可证就等于形成竞争性市场,中国也不用在1999-2000年间再次大动干戈,分拆原中国通讯了。因此,在各类基础通讯服务市场上开展数家竞争,虽然相对于禁止竞争的体制是一个巨大进步,但仅仅提供了实现全面市场竞争体制的可能性。通讯服务业改革的艰难起步还与中国“入世”的历史抉择不期而遇,呈现交叉互动之势。一方面,“入世”将为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动力;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必将为中国更好地参与WTO多边贸易体制活动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入世”将给中国通讯服务业带来的巨大挑战也是不容置疑的。在通讯设备产业方面,通讯设备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通讯市场打开了大门。颁布于1979年的第一部《合资企业法》的第五条中规定,外国企业应在合资企业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见,中国政府将中国市场的规模作为交换使跨国公司向国内企业转移技术,并积极推动HJD-04的创新。通过统筹规划,坚定政策的决策,引导产业发展,并通过项目引导、转向资金支持等为TD-SCDMA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三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和信息产业部)的支持、3G牌照与TD-SCDMA产业化进程同步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TD-SCDMA的研发中,其中包括华为、联想、中兴通讯、大唐集团、南方高科、华立、中国电子等。31996—2000年,华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那时起,中国政府真正转变职能,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领导人出访,都会带领一个庞大的企业家团队,搞经济外交,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合作。华为高层得以亲自考察了国外的市场,做市场调研,收集市场和技术信息,回国后再结合咨询公司更加详尽的资料,组织专业人士对国际市场的进程进行研究和规划。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政府出口信贷的支持。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持重大合作项目。华为近期还获得了政府出口信贷资金的支持,在官方的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先后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取了6亿美元出口信贷用于扩展海外业务,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10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2.1.2经济环境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通讯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4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出货量由一年前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仅落后于诺基亚、三星和LG。深圳华为位列第九,TCL集团(旗下拥有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和北京天宇分列第11和12位。在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挪威无线运营商——挪威通讯公司(Telenor)亚洲区主管西格维·布雷克(SigveBrekke)说:“现在中国制造商已开始全面抢占市场份额。”2.1.3社会文化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调整,日本经济逐渐崛起,随之而来的是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潮。历史惊人地相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股中国企业的“出海”潮也逐渐兴起。然后,与当时日本品牌风靡美国,并且跨越了很多行业的情况相比,在今天,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失败远远高于成功,知名品牌也寥寥无几。在梳理华为今年来的海外路径时发现,华为在走出国门时,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与麻烦,但是华为却病没有因此而收缩战线,时至今日,华为仍然有无法打开局面的市场,但是,其全球化布局已经成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华为从1996年开始拓展俄罗斯市场,开头几年因为俄罗斯宏观经济不好,卢布贬值,总统普京从各方面开始整顿经济,一些国际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因为看不到短期收益而退出了俄罗斯市场。但是,华为却坚持了下来,并且抓住俄罗斯通讯市场新一轮的采购机会,经过8年的蛰伏,最终成为俄罗斯市场的主导通讯品牌。2003年华为在俄罗斯及周边独联体市场实现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俄罗斯分公司90%的员工都来自当地。2000年华为刚进入泰国时,本希望在泰国卖GSM相关设备。但是,当时的泰国移动通信市场,GSM网络已经被国外几家大的设备商瓜分得差不多了。华为只能做一些边际网的补充解决方案,有点类似于在别人大块吃肉后只能喝点剩下的汤。华为当然不甘心。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华为认为,进入泰国初期面临的形势,有点类似于华为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地位,所以国内的创新经验可为打开泰国市场提供帮助。从与中国移动签下的智能网合同中华为意识到可以将这一成功案例拷贝到与泰国移动运营商AIS的合作当中去。当时泰国的AIS面临着与中国移动差不多的市场形势:虽然拥有180万用户,但第二大移动运营商DTAC紧随其后,竞争开始激烈,急5需新业务促进用户数的增长。华为从做试验局开始,说服AIS投入智能网建设,并且在45天内为其建成智能网。5个月内,AIS便收回了投资,AIS对华为有了初步的信任;因为用户数发展很快,每隔3~5个月AIS的智能网就扩容一次,华为的解决方案帮助AIS实现了滚动发展。并且,为了更具当地旅游业的特色,华为很快帮助AIS开通了在手机上进行“小额投注”的博彩业务。最终在3年多的时间里,AIS的用户数从200万户发展到了1200多万户。从AIS开始,华为陆续与泰国其他通讯运营商都建立了业务市场,一些国际上老牌的通讯运营商对于设备商的准入门槛很高,对品牌的要求很高,英国通讯便是其中的典型。从2002年开始,英国通讯对华为进行了长达2年的认证,然后华为才进入到其“符合资格的供应商短名单”当中,从而才有资格进入英国通讯的招标程序。在此期间,英国通讯的首席技术官MattBross两次来到华为,英国通讯的采购团、负责技术方面的CEO、公司各个级别的领导和地区领导,几乎都对华为进行了考察。在经过对华为异常严格的全方位认证和审视后,MattBross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专门发言,认为“不选择华为会是一个错误”,华为由此进入英国市场。2.1.4技术环境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带网络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信息,不为信息海洋与壁垒困扰。同时,互动视频成为信息的主导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过程,视频是信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带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频与图像”转变。另外,手机的智能化,业务应用的云化,网络的宽带化,信息通信产业将从以网络为中心全面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从面向终端设备的服务转变为以使用终端设备的人为中心的服务,使用户个性化得以充分展现。在以个人电脑取代大型机为代表的第一次IT产业革命之后,云计算已经引发第二次IT产业革命,从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发展为以数据中心和网络为依托的网络化计算模式。支撑这一变革的是IT技术与CT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从“购买产品”向“购买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通过基于云计算的IT化的业务创新与运营流程的优化,通讯运营商的经营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CT资产的价值将得以充分发挥;商业模式的变革带给信息通信产业的是新的以万亿美元计的内容和信息服务市场。云6计算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使各个领域的参与者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产业结构将重新构建,形成新的格局和平衡。2.2行业环境分析2.2.1进入威胁根据波特的观点,处于产业中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取决于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就电讯产品市场而言,华为公司由于较早地进入该市场,因此建立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培养了顾客对华为品牌较高的忠诚度,这使华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进入者的竞争。此外,电讯产品市场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成熟的分销渠道,在这两方面华为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这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特别重要的是,华为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可以通过达到可比规模或多元化经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分摊,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由于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经验曲线”对华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为进入者构筑进入壁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波特所言,如果由于“经验曲线”的作用使企业“在累积产量已经很大的条件下,成本仍随产量增加而持续下降,则新进入公司就可能永远追不上已立足企业”。2.2.2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就国内电讯产业来看,华为公司面对着大唐、中兴等几个老对手的竞争,而这几个公司由于处于产业的领导地位,可以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产业中建立秩序,起到一种协调作用。相比而言,国外实力雄厚企业的进入更可能对产业中的所有企业产生较大的竞争。除此之外,一些与华为有着极深渊源的新兴企业,尤其是当初从华为分出去的子公司发展而成的个性十足的中小企业对华为的盈利、销售和成本控制有很强的影响。由于电讯产品市场的迅猛增长,相对可观的利润会鼓励新进入者和产业中的现有竞争者会对华为形成很大的竞争。2.2.3替代威胁按照波特的观点,替代品设置了产业中公司可谋取的定价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对于华为而言,虽然已经处于产业的领导地位,仍然需要注意现有和潜在的替代品的竞争。特别地,对于可以改善现有产品品质和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有高度重视;再者,如果替代品是由盈利很高的产业生产的,将更具有竞争力。就此而言,华为应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更具竞争性。72.2.4客户价格谈判能力波特指出,进行大批量和集中购买产品的客户;购买产品花费占其成本相当大部分数额的客户;产品质量对客户产品质量和服务有重大影响的客户,具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这种能力对
本文标题:华为战略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82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