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
I2-A-30、2-B-30、2-C-30-1、2-D-30檔「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內政部II目錄壹、緒言---------------------------------------------------------------1-貳、計畫目標及法定程序------------------------------------------1-參、海域遊憩特性及其分布---------------------------------------2-肆、海域功能定位及規劃範圍------------------------------------2-伍、現況分析---------------------------------------------------------2-陸、海域活動整體管理計畫及其配套措施---------------------3-柒、經營管理計畫及後續相關配套措施------------------------5-捌、預期目標---------------------------------------------------------7-III附件目錄附件一、海域遊憩活動適宜性分析--------------------------------------------------------------------8-附件二、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發展現況調查表------------------------------------------10-附件三、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活動項目明細表------------------------------12-附件四、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計畫圖------------------------------------------------------15-附件五、海域遊憩活動注意事項及禁止事項------------------------------------------------------16--1-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壹、緒言墾丁國家公園位居臺灣最南端之恆春半島,東面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氣候屬熱帶性海洋氣候,終年氣候溫和,地形上係中央山脈尾端向南延伸之丘陵台地,中央低平之恆春縱谷平原夾於突出海域之貓鼻頭與鵝鑾鼻兩半島之間,海岸線曲折多海灣,景色優美,天然資源豐富。其所轄海域,海水清澈,甚少受污染,除富於海洋地形景觀外,並具有豐富之海洋生物資源,海面下處處是浩瀚的珊瑚美景,景色絢麗且有各種魚、蝦、蟹、貝類、藻類等水生動植物生活其間,更豐富了其生態的多樣性。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獨特之自然環境與優美的風景,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人次之旅客前來,而週休二日以來,遊客人次更是呈逐年上升之趨勢,顯見國人對於休閒旅遊之需求日益殷切,而其中進行海域遊憩活動者尤其多;再則,台灣為一海洋國家,如何整合政府與民間各種資源及力量,藉各類海域遊憩活動的推展,凝聚國人「尊重海洋、關懷海洋」之心,奠定海洋意識的基礎及對海洋的重視,進而認識海洋、親近海洋與保護海洋。國家公園在兼顧生態保育的前提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採合法、合理開放,輔以有效之管理園區海域各類遊憩活動,增進國民的海洋知識及技能,提供國民多樣性海域遊憩機會及發展國際觀光活動,進而使本園區海域遊憩活動健康及有秩序的發展,並鼓勵國人親海、近海。貳、計畫目標及法定程序一、計畫目標(一)提供適宜安全的遊憩環境及多樣化的遊憩活動項目,提升海域遊憩品質,確保遊客安全及權益,並得以增進國民海洋相關之知識及技能。(二)藉由民眾參與各類活動,感受海洋生態之美的同時,寓教於樂,喚起民眾對於海洋環境的關心,進而提升對海洋環境保護及生態資源保育的意識,確保海洋生態之維繫,以達永續利用之目標。(三)合法、合理開放與有效管理並重,輔導經營海域遊憩活動業者依相關法令(辦法、方案及自治條例等)接受各項教育訓練,促使本園區海域遊憩活動健康有序的發展。-2-二、法令依據依據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及第十四條訂定之。參、海域遊憩特性及其分布海域提供遊憩活動使用,依遊憩活動項目不同,所需之資源特性亦不同,例如潛水首重海底景觀,與動力載具特性有別。墾丁海域具備海域遊憩活動發展潛力,主要包括:一、恆春半島沿海,其海洋生物資源與海洋空間景觀極富特色,規模之大,勘稱全台第一,在世界其他地區亦甚罕見,除珊瑚及珊瑚礁外尚有珊瑚礁魚類、經濟魚類、貝類、藻類及其他水生動植物,極具觀光與學術研究價值。二、墾丁海域內由貓鼻頭與鵝鑾鼻二岬角所形成之南灣水域,寬廣且平靜,水質清澈暗流少,海洋生物豐富,適合各種海域遊憩活動。三、墾丁海域自後灣至九棚,沿岸均屬於珊瑚裙礁海岸,其間存在有白砂、南灣、大灣、小灣、船帆石、風吹砂、港口等沙灘海岸,除港口、風吹沙屬砂質海岸外,其餘均屬貝殼砂灘,晶瑩剔透,是岸際活動重要資源。肆、海域功能定位及規劃範圍國家公園海域功能以保育為主、觀光遊憩為輔之功能,本國家公園海域規劃範圍均在國家公園管理處轄區內海域,其土地使用分區依其資源特性及經營管理目標,分為四大計畫分區:海域生態保護區、海域特別景觀區、海域遊憩區、海域管制區(含發電廠海域管制區、一般管制區),維護海域極需保護之自然生態與景觀資源,本方案規劃遊憩活動區位僅限海域遊憩區、一般管制區,而未涉及海域生態保護區及海域特別景觀區。伍、現況分析一、活動分類及其適宜性分析本方案依據園區海域各類活動目的、使用資源的型態及動力器具的使用,將園區海域遊憩活動分為四類,分述如下:第一類海域遊憩活動:項目包括有浮潛、水肺潛水(岸潛)、水肺潛水(船潛)、玻璃底船等,其活動目的在於觀賞海底生物資源與海底空間景觀。第二類海域遊憩活動:項目包括船釣、遊艇、快艇、帆船,其活動目的在於海-3-上休閒觀賞海岸風光。第三類海域遊憩活動:項目包括水上摩托車、水面飛行傘、香蕉船、水面飛行艇、拖曳浮胎、海上拖曳傘,其活動目的在於海面學習海域速度運動、融入海上救生技能、體力考驗及團體合作精神之動力活動。第四類海域遊憩活動:項目包括游泳、水上腳踏車、橡皮艇(非動力)、風浪板、衝浪板,其活動目的在於岸際海面享受休閒、運動及育樂之非動力活動。針對上述海域遊憩活動分類,其適宜性分析項目包括資源需求,動力器具需求,動力器具進出或停泊需求,岸際或海域配合設施等,詳如附件一。二、現有活動項目、範圍及其數量貓鼻頭與鵝鑾鼻兩岬角所形成之南灣海域,由於不受外面環流影響,海浪平靜,水質清澈,海底生物及景觀豐富,已是墾丁海域遊憩活動主要區域,現有主要活動包括第一類之浮潛、水肺潛水、玻璃底船;第二類之船釣、遊艇、帆船;第三類之水上摩托車、香蕉船、拖曳浮胎、海上拖曳傘;第四類之游泳、橡皮艇、衝浪板等;其中以浮潛、水上摩托車數量增加最多,配合後壁湖遊艇港之遊艇數量增加,以遊艇或快艇為動力之水面活動,例如水面飛行傘、香蕉船、拖曳浮胎,海上拖曳傘等將會顯著的增加。請參閱附件二。陸、海域活動整體管理計畫一、活動分類第一類活動:雖僅觀賞海底景觀而不使用資源,但為避免人類活動過度干擾海域生態系,有關活動範圍或航線採取正面表列方式。其他區域除經許可者外,禁止第一類活動。第二類活動:係利用海面無害通過或停留,數量亦有限。第三類活動:係利用海面奔馳,為避免危害其他活動的安全並避免急流區域,對於其活動範圍及其承載量採取正面表列。第三類活動之動力器具(例如:遊艇或漁樂漁船等)申請營業許可時,應符合該活動承載量相關規定。第四類活動:係利用岸際海域(含沙灘海域)從事水面活動,對於游泳、橡皮艇等無動力水域遊憩活動以浮球標示活動範圍,衝浪板、風浪板活動範圍亦採正面表列。為確保遊客安全,適時檢討配置相關安全措施及人員。-4-活動類別計畫分區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海域遊憩區V無害通過無害通過V海域一般管制區VVVV備註:各類實際活動範圍依據核定公告為準。二、管理重點(一)依據本園區海域資源特性及分佈及海域遊憩活動適宜性分析,並參考現有活動種類與分佈規劃各種活動之空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採實體航道線據以區隔動力及非動力水域活動區位,並將動力活動項目限制於離岸300至1000公尺一定範圍內,藉由活動之空間區隔,減少各類活動空間之相互影響及各種災害的發生,以達到活動的目的及資源永續利用目標。(二)海域遊憩活動經營業者應參加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之相關安全教育訓練課程、緊急救護訓練,並於營業處所載明營業項目、價格、為活動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及明訂活動注意事項等,並配合各類活動項目提供救生、通訊、警示等相關裝備。(三)水上摩托車教練須取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核發之「水上摩托車安全教育訓練」合格證照,並隨身攜帶,相關授證原則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另行訂定公告之。(四)各項海域遊憩活動之活動範圍(或航線)、承載量及活動時段等實質內容,詳如附件三及附件四。三、管控機制(一)本方案以總量管制精神,管控動力水上活動項目之數量,並訂定容許量,以達降低環境負荷及減量的目標。(二)海域遊憩活動經營業者之活動載具應事先檢具該載具相關資料(含載具檢驗文件)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備查。(三)夜潛、夜航應檢具相關書件事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核可,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另行訂定公告之。-5-柒、經營管理計畫及後續相關配套措施一、經營管理計畫(一)設置岸際或海域之告示、安全及解說設施第一類活動區域:浮潛、水肺潛水(岸潛)之棧道、解說牌、告示牌。第二類活動區域:除風力帆船外,其餘均以區內現有漁港(遊艇港)為入出管制基地。第三類活動區域:以沙灘作為基地的活動包括水上摩托車、香蕉船等,需要岸上之加油及航道之設置,並視需要設置簡易救生浮台。第四類活動區域:各區相關之救生人員,泳區浮球之配置,積極籌設。除此之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應視實際需要購置救難用動力橡皮艇、水上摩托車及必要之通訊救難設備等,並責成國家公園警察大隊墾丁警察隊,依現有員額整編海域巡查專屬小隊,專責從事海域巡邏,確保資源免遭破壞及維護遊憩安全,強化本方案之保護、利用、管制架構。(二)委託民間機構經營,循序漸進開放本方案將以遊憩區據點為中心(如南灣、小灣、後壁湖、船帆石、白砂),陸域設施(含管理服務站、餐飲、停車、聯絡道路、住宿設施等)及海域活動(包括岸際及海面海域遊憩活動),依政府採購法等相關規定公開甄選委外經營及管理等規定,委託民間機構經營。對前項委外經營之遊憩區據點,分別訂定委外經營管理要點暨契約書草案,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公告,據以施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得就各海域遊憩區之資源特性,陸續檢討辦理遊憩區或據點委外經營事宜。對沙灘、海域等公共財不得擅自圈圍限制遊客進出,俾保障國民在海岸地區公共通行應有權益。(三)海域遊憩活動注意事項及禁止事項之擬訂及公告為落實本方案內各項海域遊憩活動之安全維護,等委外經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依據國家公園法、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船舶法、小船管理規則、及屏東縣水上遊憩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等相關法令,適時檢討辦理執行海域遊憩活動注意及禁止事項公告事宜,保障遊客安全。二、後續相關配套措施-6-(一)輔導業者經營1、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持續配合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及本方案之規定,積極舉辦各項講習,輔導業者取得證照,期以提供安全、高品質遊憩服務。2、屏東縣水上遊憩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對於經營業者之申請登記、營業許可及應遵守之事項等均訂有明確之規範或準則,墾管處本於水域管理機關之權責,據以核發相關同意文件。3、本方案鼓勵第四類海域遊憩活動集中於白砂、南灣、大灣、小灣等沙灘區域活動,為利整體遊憩區管理,宜將沙灘腹地及海域合併,考慮各活動區域及主要公路的聯絡、停車等系統,以及休憩服務設施之配合,個別訂定經營管理計畫,或循委外經營模式,提昇遊憩品質。4、建立合法經營業者資料,公佈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資訊網站或相關媒體,以應遊客上網查詢需求及選擇。(二)違規之取締告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各項海域遊憩活動之違規取締工作依國家公園法、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及方案辦理。另船舶法、小船管理規
本文标题: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87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