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时间:2019-04-2917:59:39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111doc888@惠敏我要投稿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站一起学习吧!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简介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两大主要社会矛盾:①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三大线索:1、五次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的面对外来侵略时的抗争。(如林则徐禁烟、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八年抗日战争)3、五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②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的危害:①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困;②政治上: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③军事上:消弱了军代的战斗力;④身体上:严重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总之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3、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东虎门海滩领带人:林则徐4、措施:收缴鸦片、缉拿烟贩、虎门销烟5、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二、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导火线)。2、经过:①开始标志:1840年,英军驶达广东海面;②结束标志:1842年,英军驶达南京。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⑴时间:1842年8月⑵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⑶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⑷失败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的封建制度)⑸启示: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力。2、时间:1856年—1860年3、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4、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朝皇帝逃走,侵略者火烧圆明园。5、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沙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三、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及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2、攻占南京的时间:1853年(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3、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第3课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支持国:俄、英)。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过程: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③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④十九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⑤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2、方式:武力加外交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裁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根本原因:日本为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早就制定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2、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1895年。3、主要战役:黄海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占领旅顺后实行大屠杀、大连失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5、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②主观原因:战前没认真备战,战中避战求和,被动挨打;③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制度先进。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时间:1895年2、签订人: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④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影响:①对日本: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增强了侵略扩张势力。②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主要战役:廊坊战役4、结果: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八国联军侵华:⑴目的: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②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⑵八国:英法美俄、德意日奥;联军总司令是德国人瓦西德。⑶过程:天津-----北京(英法联军也曾攻克北京)2、《辛丑条约》的签订:⑴时间:1901年,中国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⑵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亿两(是赔款最多的条约),以海关税作担保。(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完全控制清政府,便于镇压反帝运动)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内政外交被控制)⑶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②清政府腐败无能;③帝国主义本质就是侵略;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战史。☆归纳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③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④左宗堂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⑤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学器物)1、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3、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6、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7、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的近代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于上海----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远东第一大船厂)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于上海----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汉阳铁厂(张之洞----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防(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语、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8、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9、评价:①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②进步性——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为中国的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③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10、破产原因:只学习先进技术,没有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11、启示: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②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③注意体制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第7课戊戌变法(学政治制度——君主立宪)1、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梁启超;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维新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3、百日维新(戊戌变法):⑴策划者:康有为;⑵时间:1898年6月至9月;⑶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最反对)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⑷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⑸变法失败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①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康广仁。⑹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⑺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⑻历史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君主立宪)第8课辛亥革命(学政治制度——民主共和)一、革命准备1、组织准备⑴兴中会:①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②时间:1894年;③地点:檀香山;④建立者:孙中山⑵中国同盟会:①第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5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