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精编3篇)
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西游记后续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熟悉情景导入法、教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行归来看变化:大唐元年,取经胜利归来的唐僧开办了一所经院开始收徒讲学,孙悟空和猪八戒进入师傅的经院工作,工资是500文(开元通宝);大唐十年,孙悟空辞职后与六耳弥猴合办了一家高科水果加工厂,此时孙悟空的收入是3100文,猪八戒的工资涨到了5500文。大唐二十年,猪八戒感觉工资太少也进入孙悟空的水果加工厂工作,此时孙悟空的收入25000文,猪八戒的工资是7800文。如今,孙悟空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年收入300万文,猪八戒年薪2万文。(注:唐朝1000文=1贯=1两白银)探究问题:(1)20多年来,孙悟空与猪八戒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各自的收入由哪些形式构成?(3)你认为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4)如果原师兄弟两人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新课教学一、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讨论;学生进行总结展示)1、公平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从经济角度来讲,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学生自主研究,讨论,总结。生活链接(1)2008年度福布斯中国明星收入排行榜综合排名:第1姚明运动员收入:亿人民币;(2)晒工资现象的冷思考“晒工资”现象“晒”出了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呼声。(3)山东一家高度垄断的电力企业,其抄表工年收入可达10万元。原因在于,企业以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有底气给员工这样发钱。拓展阅读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2、从经济的角度,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教师板书)教师引导,首先,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次,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拓展阅读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现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内容: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调节经济的需要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1)国家财政(2)经济杠杆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孙悟空的烦心事孙悟空最近很头痛,最近很头痛!!!公司里工人包括猪八戒在内都在磨洋工,干活一点都不积极!!!合同不能及时完成,公司生意受到很损失,怎么回事?探究问题:(1)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孙悟空公司职工最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3)现在孙悟空公司职工工作态度怎样?(4)孙悟空怎么做才能既让职工提高效率,企业利润增加呢?1、效率的含义(教师板书)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就是效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教师板书)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师板书)(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初次分配和在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课堂总结、点评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重效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富裕,更加注重公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当堂练习巩固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①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完善分配制度③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4、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C.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D.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较,其缺陷在于A.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B.不注重社会公平C.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D.不注重效率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效率和公平可以等同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课后巩固练习]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A.促进效率提高B.促进社会公平C.促进生产发展D.促进内需扩大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以后工厂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回答2-3题。2、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①分配方式恰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②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③分配不当,则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上述材料启示人们A.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必须高度重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4、十七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A.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B.改变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D.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7、讨论探究:某公司招聘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加强引导并组织好探究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教案2教育实习教案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班级:实习学生:学生学号:指导教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全课概述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本文标题: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8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