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智慧教学设计(精编4篇)
智慧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智慧教学设计(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智慧广场教学设计1智慧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阐述不同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学情分析.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敞开情况下的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这些内容是奥数中出现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重点难点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学校美丽景色,通过举办“绿色设计师”大赛,从而引出“在20米小路的一侧,每5米栽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2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动手实践、感知概念(1)出示比赛要求:“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5米一棵,请设计一个植树方案。(2)理解意思。a.读要求,知道了什么?b.理解“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演示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从而让学生对间隔有感性的认识。(3)自主设计植树方案。设计意图:本课中所涉及的三种栽树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没有整体的认知,所以安排让学生自己设计植树方案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2、汇报展示、理解概念(1)展示三种植树方案。师:同学们根据要求设计了不同的植树方案,其实在植树活动中还有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2)观察三种方案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需要的棵数不同,栽法不同。(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相同点:间隔相同、都是每5米一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植树方案的展示,使学生对三种植树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3、根据设计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的数据来猜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师:大家真善于观察,咱们一起来看,这三种不同的栽法,都有四个间隔,棵树却不同。看来间隔数跟棵树有紧密的联系。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说。设计意图:虽是让学生猜测,实质是让学生感知三种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学生猜测: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4、以“两端都栽”为例,验证猜测。师:我们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要求:(1)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来验证。(2)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线段图和表格来验证。5、汇报验证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的学生到讲台板书,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6、由“两端都栽”的规律来推断“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的关系。师:刚才我们举了大量的数据来验证,通过画线段图,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比间隔数多1。师:我们已经验证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两端都栽的情况我们可不可以推算出其他两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呢?7、用式子表示需要的棵数。师:这三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三种情况下需要的棵数。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然后求出间隔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1还是减1,还是不加不减。设计意图:通过对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建模的过程。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应用模型.师:刚才我们同学设计植树方案,发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在一条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一端不栽呢?两端都不栽呢?(三个问题分三次出现,体现相同的条件下,栽法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必须先求出间隔数,然后才能求棵数。)活动4测试知识应用于生活1、你能举出两个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吗?2、一段桥长50米,在桥的两端都要装上路灯,两边各装多少盏?3、一段长2米木头,锯一次需6分钟。锯成5段共需多少分钟?活动5作业到生活中解决类似植树问题1.在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200米,每10米挂一个灯笼,一共可以挂多少个灯笼?2、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3、公园为了供游人休息,在一条长300小路的两边各每10米按装一把椅子,在两端都安装的情况下,小路的两边共需多少把椅子?《智慧广场》教学设计2小学数学精选教案《智慧广场》教学设计威海高区钦村小学耿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递增递减问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由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的情景引出欢欢等4名同学为小树立警示牌的情景。师:同学们,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逐年在减少,你们作为地球小主人应该怎么做啊?(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有4个小朋友。生2:欢欢8岁种了第一棵树。师:你知道数学问题是什么吗?(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l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语言理解题意,话语不用太规范,理解即可。)活动二:利用已有知识基础,自主探索。1.尝试解决问题。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结果后,要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交流:A组:画图法。1/3小学数学精选教案师:刚才A组同学先用画图法分别画出欢欢8、9、10、l1岁种的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画了几棵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B组:数手指。师:这组同学用数手指的方法记录欢欢各个年龄段种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手指,同样也编决了这个问题。2.学习表格列举法。师:同学们,你能继续求出欢欢12岁一共种了几棵树吗?13岁呢?14岁呢?(这些问题没有难度,只是为了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师:20岁时一共种了几棵树呢?师: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学生遇到困难,感受到画图法和数手指的方法不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一想本册中我们还学习过哪种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预想学生回答列举法。)师:对,可以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依次列举出来,然后加起来。自己试一试吧。(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交流展示:8岁1棵9岁2裸10岁3棵11岁4棵1+2+3+4=10(棵)师:这位同学将年龄写在前边,植树的棵数写在后边,并且用数字表示棵数,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学生感受到用数字表示棵数比画图表示简单。)师:这位同学用列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为了看起来更清晰些,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表格,这就是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表格列举法。2/3小学数学精选教案活动三:自主练习。师:你会说英语吗?小明周一背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你能求出到周五他一共背了几个单词吗?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用表格列举法。)(学生交流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及计算结果。)活动四:方法对比,感受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师:刚才有的同学用画图法、有的用表格列举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感觉哪种方法更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当数据越来越大时,用画图的方法就有点麻烦,而表格列举法只需要写上数据就可以,简单明了。)活动五: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回顾与总结。)3/3智慧课堂教学设计3开平小学梦想课堂·为生命奠基《我们都需要朋友》教学设计开平小学王丽平一、与教材内容对话确定教学目标什么是朋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朋友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学会交朋友,会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心中便会充满阳光。教学内容:《我们都需要朋友》是梦想教材《我是谁》板块三第14课内容。教材呈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朋友本课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前面内容刚刚讲过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本课将告诉同学们友情也很重要,一个人拥有了家庭的温暖,朋友的接纳,才会觉得生活幸福。体现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内容:如何主动与他人交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点:学生能说出“什么是朋友”能力点:学生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并结识新的朋友德育点:学生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接纳的愉悦感;二、与编著对话确定活动重点编写意图梦想课程是一系列面向义务教育1-9年级,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梦想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创新、多元、宽容”,核心理念为: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基于以上理念,“梦想课程”在纵向上分为1-3,4-6,7-9三个年龄段,在横向上分以下三个内容板块:“我是谁”模块注重培养孩子对自我以及所处环境的认知;“我要去哪里”模块强调开拓孩子的视野与想象,认识到生命与的多元化;“我要如何去”注重对孩子多元技能的培养,如创新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梦想课程”融汇了诸多课程开发专家的心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担任课程开放总顾问,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唐山市开平小学开平小学梦想课堂·为生命奠基合国际学院何仪伟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等专家都参与了“梦想课程”的开发工作。梦想课程的目标是:帮助人实现内心的成长而不是追随外部的诱惑;带来广阔的视野而不囿于狭窄的格局;让人坚持独立的理性判断而非寻找标准的答案;理解多元差异而因此臣服于宽容!确定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朋友的重要意义,了解如何主动与他人交往三、与学生对话确定活动难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拥有朋友的意义,他们知道朋友多不会孤独,但是他们不知道朋友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还将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本节课我们仅限于让学生们意识到拥有好朋友的快乐,以及懂得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意义学生可能存在的兴趣点、质疑点:为什么要主动与他人交往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的接受方式: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具备一些常识性的生活经验。因此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活动,讨论、情境演示等方式呈现。是学生们能够接受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确定教学难点:如何主动与人交往,深刻了解朋友的意义四、教学策略的选择突出知识重点的策略:通过体验、活动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朋友的意义以及与人交往的意义导入、过渡、小结的策略如下:五、教学模式:信息交流情景展示六、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前热身:伸出你的剪刀手(3分钟)—情景营造出示课件:(引出剪刀手)教师示范,剪刀手竖起来就代表了成功和胜利,可是躺下去就成了一条孤独的小鱼,当两条孤独的小鱼聚到了一起,就不再孤独了„„那三条小鱼呢?(教师通过动作上的示范和语言上的引导,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他们发现了什么?唐山市开平小学开平小学梦想课堂·为生命奠基活动一:找朋友(10分钟)—任务驱动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并亲自演示同学们围成一个同心圆,然后随着音乐跳起找朋友,每次音乐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时候,内外圈同学停下握手,直到音乐停,游戏止。(2分钟)(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随着音乐的节拍,你共握过过几个朋友的手?(2)在你握过手的
本文标题:智慧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8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