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迎春茶话会暨工作汇报会(精编4篇)
迎春茶话会暨工作汇报会(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迎春茶话会暨工作汇报会(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县工作通报暨迎新茶话会主持词1各位老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2003年工作通报暨迎新茶话会,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同展望xx事业的崭新前程。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有关领导(县委xx书记、县政府张县长、县人大林主任、县纪委田书记、县委组织部卓部长、县委常委武装部xxx政委),在城关的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共70多人。下面,请县委xx书记通报2003年我县工作情况,大家欢迎。……下面,请离退休老干部代表(李林清、汤友诚、孙绍文等)发言,大家欢迎。……由于时间关系,许多老同志还没有发言,会后,请老干局负责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接下来,请县老干局给各位离退休老干部分发慰问品。……各位老领导、同志们,刚才,县委xx书记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明确指出了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这对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推进xx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的一年,各级各部门紧紧地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取得了比预想更好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全县干部群众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其中凝聚着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为此,县委、县政府对你们所做的积极而有益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是我县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开好局,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的部署,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倍加珍惜当前发展的好态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树立推动工作、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带着切实解决问题的决心抓落实,带着对基层和群众深厚的感情抓落实,多一点思考、多一点行动、多一点服务,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好,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xx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新春的到来,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在全市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会暨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2在全市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会暨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在全市2005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会暨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日)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把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请来,欢聚一堂,共贺新春,并借此机会通报全市2005年工作情况,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市情,帮助市委、市政府作好决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我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介绍一下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一、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五化一优”战略、突出“四大重点”、确保“三个增加”、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十个新”上: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扩张,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预计2005年,全市GDP(按现行方法核算)总量可达630亿元,增长17以上,是2002年的倍,三年翻了一番,占全省的比重为左右,比2002年上升个百分点,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全市第二产业发展迅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调整为目前的::。二是工业经济跃上新平台,运行质量得到新提高。2005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工业利税130亿元,增长45,是2002年的倍,三年翻了近两番。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36,是2002年的倍,三年翻了一番。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市招商项目达到个,合同金额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亿元,增长。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万户,增长,私营企业个,增长;民营经济注册资金亿元,增长,从业人员万人,增长;非公有经济纳税额亿元,增长,占总税收的。四是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城市建设凸显新水平。2005年,全市在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过亿元的个,过20亿元的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是2002年的倍,相当于整个“九五”累计投资的倍,三年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2年前的26左右,升至2005年的50左右。新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旧城改造成效明显,投资总额达亿元;城市综合整治、文明生态村创建、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全市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五是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和谐枣庄建设呈现新局面。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10。大力实施“八大民心工程”,同时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办了“六件实事”,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枣庄”、“文明枣庄”、“生态枣庄”活动,煤炭生产实现百万吨零死亡,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干部群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心同德、勤奋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市委、市政府的每项重大决策都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聚着老同志的心血和智慧。各位老领导、老同志退而不休,十分关心枣庄的发展进步,主动出谋划策,展现了老领导、老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胸怀和对鲁南大地深厚的情感。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的老领导、老同志感到十分骄傲和欣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二、2005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抓的几项工作(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一是以“三百”工程为切入点,大力做好“三化一转移”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市评选出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100个村进行表彰,促使一批经济强村发展壮大;在2004年41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全市又选择了100个村进行创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市、区(市)直部门结对进行帮扶转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49万人。同时,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在我市召开的全国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推广了我市滕州麦田管理经验;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做法;召开的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经验。二是加快建设“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建设,努力构筑枣庄工业发展新优势。抓住我市11个开发区通过省政府审查的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市高新区和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功能不断完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市高新区实施各类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个。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2平方公里的泰国工业园,于11月26日举行奠基仪式,总投资42亿元的首批20个项目正在筹备,其中1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把枣薛经济带的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市中区工业园和市高新区、新城为主体,以张范民营经济园区为中间节点,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建设力度,枣薛经济带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抓住南水北调的机遇,以台儿庄、峄城、滕州、枣庄港口为依托,以港口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建设68公里京杭大运河“沿运经济带”。立足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搞好精深加工,放大能源效应,能源、建材、煤化工三大特色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特别是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已具皱形。年产20万吨醋酸、24万吨甲醇的国泰化工已经投产;投资21亿元的凤凰化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亿元的鲁化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已动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6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签订合同。三是千方百计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实行市、区(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项目从论证、立项、审批,到征地、建设、环境优化,各级领导同志带领有关部门靠上帮包,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千方百计营造环境,积极引导、注重发挥中央、省属驻枣大企业的优势上大项目,实现大发展。全市“328”工业重点项目、“一港两站”、东西沙河改造等十大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四是狠抓“三大亮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枣庄国际石榴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了2005年山东枣庄(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韩国招商会等招商活动,千方百计引进“大、高、外、洁”项目。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扶优扶强、放手发展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在加快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加快发展。建立健全了6大服务体系13个服务组织,其中仅各类担保机构就有11家,累计为民营企业协调和担保贷款3亿余元。充分发挥高新区和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攻煤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培植壮大机械、医药、纺织服装、电子、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0月9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枣庄科技博览会。同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激活国有资本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亿元,增长;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个,累计投入资金亿元。五是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政策支持、多元投入、深化改革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特别是紧紧抓住我市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遗址被列为100个红色经典景区的重大机遇,着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社区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旅游人数达到74万人次,同比增长42;旅游总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红色旅游人数约为34万人次,收入亿元。(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枣庄。市委出台了《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枣庄”建设的决定》,对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枣庄”,明确了任务,作出了安排。一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抓住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机遇,精心做好宣传推介枣庄的文章;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出版、互联网的管理,建立健全新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标题:迎春茶话会暨工作汇报会(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0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