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星海读后感(精编3篇)
星海读后感(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星海读后感(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感1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感导读:读书笔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星海闪耀,生命如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感“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大家听过这首优美的抗战歌曲吗?对,这就是《二月里来》,是我们广州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革命年代创作的,它表达了盼望收成、支持抗战的美好心愿。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二月,我再次品读了人物传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脑海回放起那段艰难的岁月;耳边荡漾着一首首激昂的战歌!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壮怀激烈的画面!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时光不灭、岁月留声。时间闪回到1905年6月13日,那是一个孤清的夏夜,夜空星光点点、海面波光粼粼。在珠江口的一艘小渔船上,年轻守寡的妈妈轻声地对襁褓中的婴儿说:“孩子,你就叫星海吧!”,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冼星海!冼星海在广州度过6年的求学生活,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他酷爱音乐,通过刻苦训练,加入了唱诗班和管弦乐队,并担任了学校乐队指挥。1929年,他来到享誉世界的巴黎音乐学院,经培正校友马思聪介绍,他跟随加隆教授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在学习期间,他必须靠在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餐馆和理发店打杂来维持生活,非常艰苦。有几次,他晕倒在塞纳河畔的梧桐树下,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经过刻苦坚毅的学习,他终于成为了出类拔萃的音乐家。有一次,他途经伦敦,被英国海关无辜扣押了几个小时。通过这件事,他体会到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深切感受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向了革命的道路,立志以音乐发出呐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冼星海毅然回到祖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在太行山上》、《保卫卢沟桥》、《生产大合唱》、《军民进行曲》......,在延安幽暗的窑洞里,冼星海把指挥棒、五线谱和钢笔当作武器,以热血和激情谱就了几十首激昂、奋进的革命歌曲,并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39年,他把诗人光未然的《黄河吟》谱写成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直到现在,当我们重温这段震撼的旋律时,还能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战士们抵御外敌、浴血奋战的感人画面!但谁能想象,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黄河大合唱》首演时,乐队只有三把小提琴、十件民乐;低音弦乐是用煤油桶制成的;打击乐用的是脸盆……毛主席看完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周总理也非常激动,他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中,《黄河大合唱》激昂的歌声迅速传遍中华大地,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激发了全国人民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的斗志,助力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纪念过去,开创未来。如今,我们可以在太平盛世快乐地生活和学习,但我们不能忘记祖辈先烈报效祖国,为革命呐喊、为民族放歌的事迹。青春有格,止于至善。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省实学子,我们应该弘扬星海精神,激发正能量,爱我中华,好学上进,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现在,我常随乐团到星海音乐厅演出,每次仰望着星海雕塑时,仿佛又听到了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我有我的人格和良心。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人民大众!”,令我心中涌起无限敬意。也许,只有这样一句话才能概括我品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感受,以及对他的崇敬与缅怀之情。作者:黄菁洋,希望能帮助您!冼星海生平读后感2冼星海生平读后感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另外有影片《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疍民的船上降生了(注: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因为他母亲看到湖边的大海,海面上是朗朗星空,所以就给他取名“星海”。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大的。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中,冼星海一天天长大。冼星海6岁就辗转随母亲到了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也就是在学校的音乐课开始了音乐之旅。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养正校长林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学习小提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音乐。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钱韵玲和冼星海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写出了华夏民族的心声!1940年12月,冼星海来到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使本来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举行了“冼星海追悼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忆冼星海读后感3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忆冼星海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忆冼星海读后感(一)我看过《忆冼星海》,听过他几乎所有的作品。直到这本《冼星海传》,才让我真真正正的了解他。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何等的荣耀,你是我们中国的大音乐家,可为什么你的生命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此的短暂?天才们都夭折了,留下的只有愤恨嗟讶。你的人生之旅,你的抱负,你的才智,都连同躯体埋进泥沙。还有谁能取代你?没有任何人。我和茅盾有一样的疑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死了!在你短暂的四十年生命历程中,你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你刚毅坚韧,自强不息、你志存高远,胸怀大志、你求真务实,志存高远。这些,不正是伟大的共-产-党精神。现实需要冼星海式的人格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名族精神,党的精神。就像冼星海,还有许许多多-党的主要人物,英雄人物,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身上的任何一点值得任何一个人学习。他们把希望寄托再当今栋梁还有未来的鲜花。我们作为党的儿女,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难道不应该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么?就让那些英雄人物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崇拜要效仿。在党的阳光下,祖国的花朵会茁壮成长,我们风华正茂,我们满怀青春热血。忆冼星海读后感(二)著名的钢琴家冼星海先生1905年出生,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如:《保卫黄河》、《到敌人后方去》、《只怕不抵抗》等。其中,有七首曲子是《黄河大合唱》里的。冼星海是广州番禺人,在二沙岛有一个星海音乐厅和星海音乐学院,我是个广州人也为他感到骄傲。冼星海是一个爱国的人。1937年,当他得知中国正在和日本鬼子“打交道“时,却放下手中的活儿,连夜从巴黎赶往中国也参加抗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日战争。他并不打仗,而是写了许多曲子为我们呐喊助威。我觉得,冼星海可真不容易,为了回国,放下手中的工作。要是换成我,早已对这个事觉得无所谓,反正在巴黎有吃有喝,吃不愁、穿不愁,口袋还塞满金钱,干什么要过去?一个人要既有钱又能帮助在困境中成长的人,才叫真正的“名人”。冼星海就是这种人,他是个友善的中国人,用钢琴曲去鼓励别人,真棒!从此,我要学习冼星海的精神!,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标题:星海读后感(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2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