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百色市科技工作汇报【推荐4篇】
百色市科技工作汇报【推荐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百色市科技工作汇报【推荐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科技工作汇报【第一篇】一、20**年工作总结20**年,浙江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广大教师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努力奋斗,使我校科技工作在各方面都继续取得了长足发展。1.科学研究科技经费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增长。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突破9亿元,学校科技工作整体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基础研究成绩喜人。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各类项目总数及面上项目批准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我校作为牵头承担单位的973计划项目“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基础研究”经评审获得批准实施。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增强。2003年获得批准承担的863计划项目和“十五”攻关项目共计39项;获得浙江省科技重大招标项目29项。国防军工新批准项目比上年增长%。各类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较好。2003年是国家“十五”各类计划项目总结、验收关键年。学校重点抓了项目的执行进展检查和结题、验收。国家863计划第一批项目目前已有半数完成了验收工作,有7个项目获得滚动立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较高评价。我校科研人员承担并很好地完成了神舟号飞船生命保障系统中的部分研制任务,为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得到加强。国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数和涉及的国家与地区数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民间合作项目数量增长较快,项目的经费强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学校先后与美国ibm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等国际著名大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科技合作、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2.社会服务浙江大学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2003年学校进一步拓展了与省内外地方政府的合作领域,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需求,采取新的合作模式,如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在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还建立了“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浙江大学分市场,并建成浙江大学技术交易网站,为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些工作一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学科交叉与发展。重视科技工作为“三农”服务。2003年学校充分发挥有大批涉农学科、涉农教师,长期从事农业与生物技术的优势,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还通过现场指导、专题培训、送医送药、咨询服务、赠送种子种苗和科技图书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广新的实用技术,传播现代农村文化,为浙江省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了积极贡献。3.科技成果2003年学校获国家、省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91项(一等奖7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一等奖3项)。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科技论文发表统计结果,我校2002年度被sci收录论文共1114篇,被ei收录论文共752篇,发表国内论文共4452篇,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我校专利申请量直线上升,2003年专利申请数达536项,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30%,其中发明专利407项;授权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4.科研基地在完善我校原有的国家研究基地建设基础上,2003年学校又被新批准建设“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和联合建设“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学校先后建设了13个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经对部分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结果表明:在学校政策引导、立项投入的推动下,各中心围绕建设目标和年度建设考核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运行,有的合作研究已初见成效,即为我校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发展提供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平台,同时也扩大了我校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二、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完善政策、开拓资源,与时俱进,协调发展。在保证科技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加快科研创新体系的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尽快实现科技质的飞跃,为把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1.筹建国家实验室或研究院:根据国家科技部的部署,积极筹建“信息与控制国家实验室”。使之成为空间与管理集中,机制开放、流动、灵活,研究领域宽阔,一流人才聚集,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计划在生命科学、材料化工与结构、数理化科学、制造与动力、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进一步组织建立研究院,重构与聚集一流研究人才,并争取从中再组建2-5个国家实验室,在我校形成若干个国家重大研究基地。从而构建由国家实验室(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组成的新的创新研究体系。2.形成网络式的社会服务新体系抢抓当前发展机遇,从研究所、学院、学校分层次建立与“长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式社会服务新体系,根据块状经济的特征与需求,通过合作研究,成果转化,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开发中心或分析试验中心等,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新技术服务,并为建立“浙江大学应用科技研究院”奠定基础。(二)构建面向一流的人才新体系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浙大走向世界一流,关键是建设一支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因此要树立“一流大业,人才为本”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尊重人才、培育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制定措施使更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要加强人才团队建设,聚集成以大师为核心的团队,并注意在引进大师后做好团队配置工作,逐步形成高地;努力争取国家及部门支持的创新群体计划,推动团队建设;完善制定相应政策,创造良好创新环境,给予学院及团队负责人更多的自由度,以支撑有活力、善创新团队的形成。(三)探索建立新的科研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要适应新时期世界科技发展,更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学校要在构建国家实验室(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组成的新的创新研究体系和瞄准科学前沿,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需求,大力鼓励学科交叉与创新,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两个层面上,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争取在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能力培育方面有新的突破。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竞争力,努力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和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贡献。人大科技工作汇报【第二篇】关于全县科技工作的情况汇报——2005年5月30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县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县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巩固“科教兴县”战略,不断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53个,发展会员5430人。先后引进各类科技项目255个,推广应用项目158个,已普遍应用并产生规模效益的有58个。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普及推广,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一、加强领导、强化举措,科技工作顺利开展(一)强化科技意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一是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上每年选派一批科技意识强、掌握了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机关干部到经济落后,科技观念淡泊的乡1村任职,帮助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健全领导机构。县上先后成立了科教领导小组、科普领导小组和科技兴农领导小组等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普宣传月、科普宣传日、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赠售书刊、示范培训、现场咨询、竖展板、悬挂科普图片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尤其是从2002年以来,由县人大、县政府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和今年5月省科技厅、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我县开展的科技服务活动,对推广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积极寻求帮扶,不断增强科技工作发展后劲。去年以来,我县抓住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年内要有大变化”要求的历史机遇,及早行动,多次向省科技厅汇报工作,争取到了省厅的大力支持。省科技厅把支持我县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我县确定为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县之一,多次带领专家教授到我县调研,在项目、资金、科技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在225县百万只獭兔产业带建设、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与推广、革命老区农村科技信息网研发、中日友好希望小学建设、科技特派员试点县等项目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省科技厅还将帮助我县建立“獭兔专家大院”,解决我县在獭兔养殖方面存在的技术难2题。目前,我县正与省科技厅一道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对我县獭兔产业的支持。(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科技知识宣传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一是构建培训网络。县上以县委党校和农广校为基地,乡镇以农业服务中心为基地,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将党员干部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单位的议事日程。二是扩大培训层面。对乡镇分管科技、农业的领导及87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了农业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轮训。80%以上的参训人员达到了农民技术员和农民技师以上水平。县农广校也先后培养农学、农技推广、蚕桑、林学、畜牧、财会、果树等学员3260人。三是搞好示范带动。全县共有1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各类科技形式的承包,先后建起了7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承包面积达5万多亩。四是开展网络宣传。通过《农业天地》、《科技之窗》等专题栏目和**科技经济信息网、农经网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技知识、科技法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适宜本地的农业适用技术。二、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一)农业科技全面推广。近年来,生猪、獭兔、肉牛、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果蔬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膜栽培、3水稻半旱式栽培、配方施肥、旱地改制、节水灌溉、规范化栽培、二季玉米栽培及红薯包蛋催根、双低油菜及综合配套技术、旱育秧抛秧技术、“四高玉米栽培技术、优质豆类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县农业生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二)工业科技步伐加快。工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走出了一条企业增产增效的新路。如承德丝厂,以科技为动力,投入大量资金将落后设备全部改成自动缫丝机,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三)科研成果显著增多。先后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2项,其中市级以上3项,获县级表彰19项。广电宽带综合信息技术、优质肉牛杂交改良技术、农大3138玉米新品种制种技术、两季田稻草覆盖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心宁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四)社会领域科技含量提高。一批综合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在人口、资源环境、医药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发展领域广泛运用。同时,加强了国土资源、江河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科技问题的研究,加强了防灾、减灾、社会安全、城市建设、劳动保护、文化体育等领域科学技术的运用。4三、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
本文标题:百色市科技工作汇报【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4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