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推荐4篇】
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推荐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推荐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第一篇】今年以来,临沂市蒙阴县卫生健康局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系统抓、抓系统”,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系统党建促进齐抓共管。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创新系统党建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了局党组和乡镇党委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体系。局党组确立了“两抓四准”党建工作法,树立“抓系统、系统抓”的党建工作理念,找准问题、校准行为、选准载体、精准服务,形成整体联动的系统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班子成员分工调整,进一步健全工作联系点制度,局党组成员与医疗机构党组织结成对子,督导督促和协调解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医院管理、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联系单位的良性发展。系统内各党组织按照“党建推进提升年”活动要求,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了活动有方案、落实有举措、工作有特色、进展有成效。二是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系统内扎实开展“健康卫士、红心向党”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初步实现了“一支部一工作法”、“一单位一品牌”。今年以来,系统内各党组织不断增加党建经费投入,改造提升了党建工作阵地,将党建知识、党建标语、主要成绩等全部上墙集中展示,形成了党建文化熏陶的良好氛围。局机关以整体搬迁为契机,结合卫健局工作实际,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县人民医院充分运用声光电各种现代化手段,高标准打造党建阵地,制作了党建品牌标识,每一个支部都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支部工作法,多次迎接县内外有关部门单位参观学习。县疾控中心结合疾控业务特点,形成有方向、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党建引领,守护健康”特色党建品牌,党建阵地建设起步早,成效明显。孟良崮中心卫生院、界牌卫生院、旧寨乡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也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党建阵地建设宣传党建文化,营造党建氛围,展示工作成效,激发干部活力,系统党建初步实现了由“抓点”到“促面”的转变。三是组织生活提升党员素质。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措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等基本制度,学习活动的开展较以前更加深入,更加规范,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从很大程度上唤醒回归了党员意识,有效激发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上半年,系统内各党组织共召开党员大会38次,支委会82次,党小组会109次,党支部书记上党课43次;确定每周五为党员“固定学习日”,组织党员学习800余次;理论中心组学习90余次;灯塔系统每名党员在线学习成绩,“学习强国”职工参与率、人均学习成绩均居全县前列。四是党员活动增强工作实效。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患者”“党性教育”“志愿者服务”“健康义诊”等主题实践活动,系统党建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常路中心卫生院、旧寨乡卫生院、桃墟镇卫生院等建立医护人员联系患者制度,每名医护人员联系3-5名患者,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沟通交流。目前,全县300余名医务人员联系患者1100余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人文关怀,密切了医患关系。卫健局机关、疾控中心、岱崮中心卫生院、界牌卫生院、桃墟镇卫生院等组织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到莱芜战役纪念馆、沂南马牧池等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树牢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信心和决心。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第二篇】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2005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主要做法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1234-第2篇: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1/14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2/14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二、主要做法: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3/14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
本文标题:乡镇卫生院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22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