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线段教学设计【精选4篇】
线段教学设计【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线段教学设计【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小学徐长凤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及理性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师:毛线几根、彩纸一张、课件。生:每人一根毛线(颜色、长短各不相同)、一张白纸。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出示上海世博会各国展览馆)师生交流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上海世博会的部分含有线段的场馆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博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课中引出数学博览会埋下伏笔。一、曲直对比,引入线段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上海世博会,可是你们知道数学博览会吗?博览会上也有很多馆呢!我们一起先去“生活馆”看看。1.考眼力。比较两根毛线的长短。(1)两根直的毛线。(2)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哪根毛线更长些呢?2.由第(2)小题学生的意见不一,引出将毛线拉直,并动画演示。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比较熟悉的比较毛线长短入手,在比较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时,引起学生的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自然想到将毛线拉直这一策略,并作动画演示。通过交流,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也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解决了生活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再到“体验馆”去游览游览吧。1.拉线段(1)初步感知(课件回放拉直的毛线的过程,并配音,)把线拉直,两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师:同学们,我们在体验馆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题:线段)a.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师生合作指线段。(从左手捏住的这一端开始,到右手捏住的这一端结束,这两手间的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b.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长短、颜色不一的毛线,拉出一条线段后,再指一指。(2)认识特征之一“直”.师拉一根短毛线,可以看成线段吗?(横拉,斜拉,竖拉)(松开一只手),还是线段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应该是直的。(板贴:直的)设计意图:通过拉直各种色彩、长短、粗细都不一样的毛线,意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引导他们对所观察的进行抽象概括,消除毛线的色彩、长短、粗细等对学生的干扰,帮助学生将线段的本质属性从非本质属性中剥离出来。(3)认识特征之二“端点”.师拿出另一根长毛线,从中找线段。a.(拉毛线的一半)你能从中找出线段吗?指名指一指。b.(拉毛线的另一半)还能找到线段吗?指名说一说。c.(拉毛线的中间的一部分)这回的线段又在哪呢?全班学生边说边指。师结:看来,要在这根毛线上找准线段,关键是要看清楚老师拉直毛线时两手捏住的两端。这两端可重要了,在数学上,我们将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设计意图:“端点”这一知识,抽象,这里,摒弃老师轻轻告诉的方式,采用两手捏住一根毛线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自己主动认识和理解线段的端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给课堂带来了浓浓的数学味。2.画线段.(1)脑中想象师:刚才我们用毛线创造了很多线段。虽然它们颜色不同,长短不一,方向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直的),而且还有„„(两个端点)(指黑板)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小手比划比划。从哪开始,到哪结束?(2)尝试初画思考:用什么工具来画?(直尺、书、橡皮)怎样画才能让人一眼看出线段是直的,还有两个端点呢?(3)对比完善依次出示学生的三种画法1号2号3号a.1号和2号3号对比。b.2号和3号比较,他们表示端点的方法有不同(2号是用小圆点,3号同学用的是小竖线)。师:2号和3号同学表示端点的方法都可以。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3号同学的这种方法来完整地表示出一条线段。c.师:现在我们就用3号同学的方法和电脑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好吗?(电脑示范后学生再画)同桌看一看,画的直不直,两个端点在哪里?设计意图:数学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这里,没有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直接模仿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用大量感性材料丰富学生认识后,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创造线段模型的环节,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对线段的理解。这里学生不再只是操作工,一个简单的创造线段环节,既能让学生将积极的思考伴随着整个过程,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每人都能做一个发现者、创造者,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4)判断辨析3找线段(1)找尺子上的一条线段。摸一摸,再指一指端点。(2)找身边物体上的线段。学生自由找,说给同桌听听,指一指端点。师:交流后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段的踪影。4.折线段:师出示一张彩色纸。(1)师折,告诉学生,这道折痕也可看成一条线段。(2)生拿出和老师一样大的白纸,只折一次,折出一条比老师折的长的线段。师生相比,生生相比,看谁折出的线段最长。(3)生再折一条比老师刚才折的短的线段。先师生比,再同桌比,谁折得更短些。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喜欢的折纸游戏,让学生了解到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找最长的线段,让学生突破对折的思维定势,想到斜着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感受到数学好玩。三、变式练习,加深认识同学们,你们在体验馆里玩得开心吗?还想玩吗?那我们再到“图形馆”里去转转。1数线段(1)出示三角形,学生数。师述:在数学上,我们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三边形。(演示,用红线划一周)(2)将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梯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师:数学上把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四边形。梯形也可以叫做四边形。(3)再将四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什么形?(五边形)几条线段围成?(数一数)师:如果剪成6边形,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4)再剪成和。设计意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穿插在数线段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渗透多过形的有关知识,最后出示的反例,通过学生上当,更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2.连线段(1)出示两个点,学生连。两点之间能连成几条线段?(2)再加一个点。学生连。师:3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画出了3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只多了一个点,就多连了几条线段?(3)再加一个点为四个点。学生连。师:4个点,每两点相连,一共画出了6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多了一个点,又多连出了几条线段?(4)师:如果再加一个点,又会多连出几条线段呢?也就是能连出10条线段喽?是不是这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最后三道习题,依次出示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让学生连线段,将这三道题孤立地给学生做,很多学生对前两题没问题,可是,最后一题,正确率却很低。主要因为学生不能沟通三题之间的联系,将做前两题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到后一题来,采用有序的方法去正确连接。因此,我们通过在第一题两个点基础上不断加点的方式,将三道题整合起来,再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简单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伴随着点的增加,所能连的线段也在增加。在向学生渗透着有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同时,还将课堂向课后延伸。四、小结拓展。(1)师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不仅知道了线段的特征,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线段。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吗?(2)拓展:你们知道吗?在世博会的很多场馆建筑中也藏着线段呢,赶紧去拓展馆看看吧?课件再次出示世博会场馆,学生从中找线段。最后,课件出示葡萄牙馆,由找出线段后,比较两根差不多长的红色的线段,到底那根线段更长些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课尾,再次回归生活,通过寻找世博场馆中的线段,既与课首呼应,让整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期待下节课的学习。比例线段教学设计【第二篇】比和比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的意义;能判断已知的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连比的意义;会进行有关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合作中,体会生生交往与师生交往的乐趣;在解决问题中接受挑战、战胜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成比例的线段、连比.难点:比例线段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3)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用比的知识来解释,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吗?过度:人的下半身长和身高的比值,也就是红色线段与黄色线段的长度之比是一个特殊值时,就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和比例.板书:比和比例二、探究新知1.两条线段成比例概念:在选用同一单位长度表示两条线段的的长度时,它们的量数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板书:两条线段的比活动1:量出线段的长度,求两条线段的比(1)选用cm为单位长度,用刻度尺分别量线段a和b的长度,计算a:b.(2)选用mm为单位长度,用刻度尺分别量线段a和b的长度,计算a:b.(3)由(1)(2)你发现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用的单位长度有关吗?(4)小明同学也在计算线段的比,他是这样算的:c=2厘米,d=30毫米,c:d=2厘米:30毫米=1:15,他算的对吗?为什么强调: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用的单位长度无关,但必须使用同一单位长度.2.成比例线段概念:刚才求得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a、c、b、d也是比例线段.两条线段的比是两个量的比,比例线段是四个量的比,比例的基本性质也适合于比例线段.板书:ad=bc活动2:判断下列线段是否成比例:(1)a=2厘米,b=3厘米,c=4厘米,d=6厘米(2)a=2厘米,b=6厘米,c=3厘米,d=4厘米(多找几个同学说)强调: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要根据定义只要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四条线段就成比例活动3:例53.连比过度:刚才例题中求得线段的比AD:DB=15:25=3:5DB:AB=25:40=5:8AD:DB:AB=3:5:8这种形式叫做连比.活动4:已知x:y=2:3,y:z=4:7,求连比x:y:z.解:因为x:y=2:3=8:12y:z=4:7=12:21所以x:y:z=8:12:21.总结:把前一个比的后项和后一个比的前项化为相同的数,这个数一般是前一个比的后项和后一个比的前项的最小公倍数.活动5:例6挑战自我:(1)如果a/2=b/3=c/4(a,b,c都不为),能得a:b:c=2:3:4吗?为什么?(2)如果a:b:c=2:3:4,能得到a/2=b/3=c/4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三、课外延伸调和数我们数学上不仅发现了黄金比例、调和数的美,还有很多美的存在,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发现美.四、课堂练习五、作业板书:比和比例一、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二、成比例线段a:b=c:d三、连比AD:DB:AB=3:5:8比例线段教学设计【第三篇】比例线段学习内容1、比例及其性质。2、两条线段的比,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重点、难点重点:比例及其性质,黄金分割。难点:比例性质的运用。知识讲解一、复习与巩固比例有关内容。1、四个数a,b,c,d成比例定义,比例的项,内、外项的含义。(1)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记作:b,c,d均不为0)。(2)“比”——两数相除叫两数的比,记作:(a∶b),在此a是比的前项,b是比的后项。(3)中各部分名称(a∶b=c∶d),称作:a,b,c,d成比例(其中a,①a,d叫比例的外项②b,c叫比例的内项③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a,b,c顺序不准乱动)(4)比例中项若a∶b=b∶c,则b叫a,c的比例中项。如:在比例式2、比例的基本性质小学学过“比例的外
本文标题:线段教学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1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