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国近代军事调查报告【4篇】
中国近代军事调查报告【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中国近代军事调查报告【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军事理论课调查报告【第一篇】军事理论课调查报告题目:中国当前安全问题提要:在当今,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由于技术创新、知识交流、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国际化,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相互依存关系加深,由此形成“国际化”。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主要是国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安全。而在当今,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还包括了经济、人口、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内容。国家现今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十分严峻,不容忽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对此有所了解。关键词:安全边境摩擦大学生正文:毫无疑问,现在的中国处于盛世之中。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是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更甚于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令世界惊叹!如今,中国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尤其是在军事理论课堂上,魏明老师给我们做了一番介绍,以及我课后自己查找了一些资料进行了解后,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中国在当今存在的危机!现在的中国可谓是一个火药桶,一触即发,摩擦不断,争端不止。我国周边有不少不安定因素,对国家安全产生了威胁。通过总结整理,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中国共和15个国家直接接壤,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经济与社会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分布在这一地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核武器的九个国家中,也有五个分布在这一地区。由此亦可见,中国的周边环境局势之复杂程度。此外,中国还有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同时与中国有相当大的利益冲突、分歧。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是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印度在我国建国初期就对我国进行挑衅,占据了两国交界处隶属于我国的大量领土,并拒不归还。现在这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并由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中日方面,日本宣称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是他国领土。此外,日本对两国的海域划界也发起争执。而在最近情况越发紧张的南中国海域方面,菲律宾、越南、文莱等国一直对我国的南沙群岛部分岛屿虎视眈眈,并在美国的援助下占据了大量具有丰富资源的岛礁。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说,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很明显,日本不愿见到这一局面,不愿自己东亚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日本一直在试图延缓这一进程,通过制造冲突,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国防方面,我国附近局势危险程度不容小觑。周边地区热点众多:朝鲜半岛危机一触即发,印巴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印支半岛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印度尼西亚国内反华浪潮不定,中亚恐怖主义肆掠横行。同时,在国内,“台独”势力在不断地挑衅玩火,达赖集团一直在与反华势力勾结影响西藏稳定,“东突”势力愈发猖獗,企图将新疆分裂出去,前一段时间更是制造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做好防变止变和应变准备。所以,国家面临这些危机需要及时作出对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把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列为首要任务,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自觉维护者,加强忧患意识,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湖州近代名人调查报告【第二篇】湖州近代名人调查报告湖州简介湖州,一个环太湖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大凡江南有水的地方,因了水的氤氲和水的灵动,城市都会带有些许的阴柔和细腻,也正是城市的这种波动的阴柔和细腻,隐隐地融入并成就了这些城市的女人性格。而唯独湖州,由于太湖的浩淼,因此,这座城市的性格似乎在温柔的同时又多了几分豪爽和睿智。由于从小就在这座城市长大,一直没有离开过,常常感受着迂回的温润空气和从太湖里吹来的清风,使得对湖州的多情感受。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当时就觉得吴兴是个好地方,后来多读了点书,才知道“山水清远”的吴兴,就是自己脚下这座从战国时期春申君时就建立的城市!而一个“碧波三千顷”的太湖,更是占据了这座城市的无限美好和全部温柔以及豪情气度。基于这份情结,于是根据近代史作业,我在14年国庆对湖州当地尤其是吴兴区的名人进行了调查,走访了湖州很多角落,听取了当地民众的很多声音,也研究了有关书面资料,并向有关地区人们发了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湖州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蒋家王朝陈家党”,“湖州的中统,江山的军统,奉化的总统”,民国时期湖州市的名人真可谓人才济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几乎没有几个地方能够与之抗衡,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甚至是军界,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发挥重要历史作用的人才。沈家本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任直隶(今北京市)、陕西司主稿,受刑部尚书潘文勤赏识。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任间宽严结合,恩威并施,深得百姓赞许。调任保定知府后,在处理一外国教堂被过境军士毁坏事件中,按法据理力争,处理妥善。后升任通永道,山西按察使。未及行,外国教士为报争地索款未成之恨,诬沈私通义和团,遭朝廷搜查,终因查无实据而未获罪。二十七年起,历任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并兼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等职。宣统二年(1910),兼任资政院副总裁。次年,任法部右侍郎。专治法学,曾收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整理和考订。又奉命主持修订法律,建议废止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用修订的《大清现行刑律》取代《大清刑律》,并研究和参照国外刑律,制订《大清新刑律》,对刑法作了改革。著有《历代刑官考》、《历代刑法考》、《汉律摭遗》、《明律目笺》、《文字狱》、《刑案汇览》、《读律校勘记》,另有《古今官名异同考》等。后人编有《沈寄簃先生遗书》、《枕碧楼丛书》传世。他作为修律大臣,沈家本既是一位中华传统律学功底十分深厚的法学家,又是一位积极吸取世界优秀法律文化的法学家。他既不固守传统法制,又不全盘照搬西化。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沈家本确定了修律的基本原则,即“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专以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为宗旨”。沈家本认为,“我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为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为之愚”。沈家本有“封建官僚不封建,修律大臣真修律”之誉称。图1-沈家本纪念馆现如今,沈家本故居位于宣武区金井胡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沈家本入京后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由于枕碧楼是故居中的藏书楼,藏书五万余卷。1990年,沈家本故居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沈家本纪念馆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衣裳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为了纪念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湖州市政府与2012年建立沈家本纪念馆。该馆占地1400平方米。重建在古宅周宅之上且结构精巧、造型独特、环境优美。图2-沈家本纪念馆内陈设共分为两层,以方形布局。馆中矗立着沈家本铜像及仿汉白玉雕像,馆内陈列沈家本的修订的法学文献,遗物,书法等,用图片反映了沈家本先生投身法学改革的艰苦历程。当地的人大多数都记得他,对他都很尊敬的。图3-沈家本的墓沈家本的墓是修在杼山朝东南的坡上的,从墓到山脚下面道路有几十米,上下极不方便。2002年,湖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决定于2003年在湖州联合举办“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了迎接国际学术研讨会,便于来宾拜谒沈家本墓,湖州方面决定修缮沈家本墓前通道。墓前通道采用朝南下坡的传统朝向。墓前通道按163级台阶设计,象征着沈家本1840年诞生至2003年已163年。钱三强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等。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1964年,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杨光泩杨光泩(1900年-1942年),烈士。浙江吴兴菱湖人(湖州)。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抗日外交九烈士之一。16岁时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1920年由清华学堂保送留美求学,并获学士、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37年10月,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领事。就任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募集捐款,支援抗日。1942年4月17日,杨光泩等外交官被日军枪杀,牺牲时年仅43岁。于他的话,我就比较熟一点,因为,他就诞生在我的出生的地方啊。感言这次的调查让我了解了许多湖州的历史,知道了许多湖州的名人,让我感触很深。不过,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沈家本和钱三强了,对于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翻开湖州的历史,尤让人引以自豪。青山绿水,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代蜚声文苑的骚人墨客,几乎都同湖州的山水风物有过因缘。调查中只详细调查了解了几个最有名的名人资料,无论在书画艺术上还是抗日前线上,湖州的人都不落人下风。作为一个人文荟萃之地,湖州有着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时间,在延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军事调查报告【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7291 .html